APP下载

燥热秋季养生10大注意事项

2011-06-06凌元

共产党员(辽宁) 2011年20期
关键词:养阴入秋秋燥

1.健康饮食。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有助于护肝益肺。2.调理脾胃。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3.预防秋乏。俗语说得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4.预防秋燥。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痰咳嗽。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5.预防感冒。秋季感冒增多,预防感冒,首先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其次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在25℃~27℃最好。6.早起早睡。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率。7.加强锻炼。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8.慎食瓜果。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9.适时进补。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10.注意养阴。秋季天气干燥,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气。秋季我们要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这都有助于养阴。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

猜你喜欢

养阴入秋秋燥
“橙”意入秋奏一曲时髦圆舞曲
立秋
——养阴为上 少辛多酸
入秋后养猪注意这些问题
白露秋分 润燥养阴
立冬补冬 小雪养阴
秋燥不中招
老年人秋季“养阴”七要则
时尚入秋心机get
乱花入秋迷人眼
秋燥吃蜜不吃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