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分析
2011-06-05付杰董云
付 杰 董 云
1.山西晋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职工医院放射科,山西大同037036;2.山西晋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职工医院特检科,山西大同037036
周围型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胸部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早期无典型的临床表现[1],因此通过影像学检查,尤其CT检查提高了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水平,是发现肺癌最重要、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对于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扫描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旨在探究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5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均有完整的病理、影像和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48~79岁,平均(58.5±2.0)岁,病程3个月~3年。其中21例患者有咳嗽、痰中带血丝,13例患者有咳嗽伴胸痛。50例患者中28例行胸部X线片检查,均行CT检查,其中6例行胸部MRI增强扫描。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MX4000D全身双排螺旋CT机,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肺尖向下达肺底,对全肺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电压:120 KV;电流:60~120 mA不等,层厚、层距:10 mm、10 mm,pich=1。病灶与重点部位加用5 mm薄扫,pich=1,采用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并作增强,增强采用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100 mL,流速3 mL/s,注入后30 s扫描成象和延迟3~5 min扫描。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
CT扫描显示,5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分布于双上肺22例,双下肺28例,其中右上肺13例,右下肺18例。左上肺9例,左下肺10例。见图1。
2.2 病变大小及形态
均为单发病灶,癌肿直径1.5~5.6 cm,其中≤3 cm 16例,占32.0%。病灶中圆形、椭圆形共12例,占24%;不规则分叶状共38例,占76%。
2.3 病灶边缘
包括①分叶征:共47例,占94.0%,CT表现为肿瘤分叶明显,如果边缘有较深切迹者可能是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分叶不明显或者表现为浅分叶;②毛刺:共43例,占86.0%,其中细毛刺数目较多,多围绕肿瘤呈放射状排列,短而直。粗毛刺较长,数目较少,粗细不均,可有扭曲;③棘状突起:为毛刺的根基部,其向外延伸为毛刺,由肺泡间隔与肿瘤表面重叠构成。本组共18例,占36.0%。数目不一,密集排列者可呈锯齿状。CT表现为自肿瘤边缘向肺野内伸出的尖角状软组织密度阴影。④血管集中征:16例,CT表现为病灶周围增粗的血管向病灶聚拢,且在病灶边缘截断;或从病灶区通过;或受病灶牵拉向病灶方向移位。⑤胸膜凹陷征:共6例,CT表现为胸膜端呈小三角形影、尖端有细条状线影等。
图1 周围型肺癌的CT片
2.4 病变内部表现
主要有:①空洞征共12例,CT表现为内部为>5 mm的圆形或类圆形空气样低密度透亮影,洞壁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有结节,空洞呈中心型或偏心性发生;②空泡征7例,CT表现为结节内微小低密度影,此为癌肿早期改变征像。③钙化4例,CT表现为瘤体内弥散分布的沙砾状或偏心分布的斑点状高密度影。
2.5 其他
50例中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39例,胸膜、胸壁浸润6例,肺内转移3例。
3 讨论
周围型肺癌发病率较高,病情发展较迅速,易发生转移,多数患者诊断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故早期发现周围型肺癌是提高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关键。
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有X线片、体层、血管造影、CT、MRI等。普通X线检查可以对病变准确定位,但因其分辨率差,对肺尖、心、肋膈角等较隐蔽部位病灶有时难以发现,更无从观察其密度和结构[3]。CT平扫和增强扫描是诊断和发现周围型肺癌最重要、最可靠和最佳的检查方法,尤其联合X线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性更高。卫亚萍[4]报道,周围型肺癌普通X线检查时钙化征象约占1%,但CT检查发现肺癌钙化的发生率约6%~7%,明显高于X线检查。
周围型肺癌CT表现具有多样性、重叠性,并且以肺内孤立结节或肿块形态表现,特异性少,尤其是早期肺癌呈结节或小结节形式出现,给诊断或鉴别诊断造成一些困难,本研究试通过50例周围型肺癌的部位、大小、形态、病灶边缘及内部等CT表现征象进行探讨,笔者发现,肺癌的直接征象表现为肺内结节影及团块状影,结节边缘的形态学特征可做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边缘特征包括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等恶性结节,且上述各种表现均各具特征性的CT表现。另外,当肺内结节及团块状影在平扫无法获得足够信息时,可行增强检查,增强后行图像后处理可较普通CT获得更准确信息。肿块增强后可清晰的显示肿块供血血管,典型者呈血管集束征改变,一旦发现血管内瘤栓可明确诊断[5]。
另外,在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时,通过CT检查应注意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诊断[6]:①结核球:边缘光滑清楚,无分叶或浅分叶,可有点状钙化及斑片状钙化及卫星病灶,空洞呈偏心性或裂隙样。②错构瘤:爆米花样钙化是错构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缘光滑清楚,内有脂肪密度或钙化灶。③球形肺炎:边缘模糊,灶周有扭曲的血管影。④单发转移瘤:有原发肿瘤史,多数边缘光滑清楚,少数边缘不清楚或不规则[7-8]。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的诊断过程中,CT检查具有较好的诊断优势,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蔡祖龙,高云贵.胸部CT及MRI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27.
[2] 王燕,周勃.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71.
[3] 崔振令.周围型肺癌征象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0,31(4):523-524.
[4] 卫亚萍.浅析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和评价[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A):395-396.
[5] 杨杰.周围型肺癌的 CT诊断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53-54.
[6] 袁超.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5):74-75.
[7] 王健.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CT征象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4):21-22.
[8] 陈颖峰,刘朝晖.84例早期肺癌的临床CT诊断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