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交接班中的应用
2011-05-31陈冬梅
陈冬梅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儿科护理风险是患儿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而护理风险始终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交接班过程中做好风险管理是保证患儿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2]。自2010年4月以来,我科加强了风险管理并应用于交接班过程中,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是三级医院的儿科病区,自2010年4月~2011年4月共收治患儿476例,其中各型肺炎202例,新生儿黄疸9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45例,其他病例131例。
表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1.2 方法
1.2.1 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组织 建立以科护士长为组长、病区护士长为副组长、科内安全护理安全联络员和三级岗护士为组员的三级管理组织。针对科室交接班中的安全形势,定期召开护理安全情况研讨会,分析现状,找出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实施护理质量严格监控。
1.2.2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举办风险管理知识讲座 通过讲座使护理人员了解国内外风险管理的最新方法,树立风险管理观念,强化风险管理的意识,提高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重视职业道德修养。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习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将风险意识渗透到交接班中的每一个环节。
1.2.3 加强高危环节的安全管理,抓住交接中的重点事项安全管理要特别注重抓住关键点,即有可能影响全局或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护士长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识别这些关键点,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3]。高危环节包括高危人员、高危时段、高危患者等。高危人员指综合素质差、责任心不强、能力较低及试用期的合同护士。高危时段指节假日、非正常上班的时段;患儿多护理人员少、哭闹不配合患儿以及静脉穿刺难度大的患儿较多的时段,一定时间内新入住较多患儿的时段。高危患者是指危重患者、疑难病例的患者。在各班交接班和转科接受患儿的时候,排班中尽量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高危人员自备口袋本,把交接的重点内容、易忘记的内容记在口袋本上,随时翻阅,对照工作内容自我提醒。护士长及三级岗护士每天必须对高危环节的交接班内容和人员进行督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讲评。
1.2.4 做好交接班前、中、后的护士沟通 接班者先阅读交班报告,了解病区患儿的情况,仔细查看治疗单、护理单。接班中仔细察看病人,认真倾听交班内容,有疑问者当面问清。交班后,交班者一定再询问接班者,无任何疑问后方可下班。交接班采用书面交接、口头交接、床头交接3种形式相结合,拾遗补漏,大大提高了交接班的工作质量。
2 结果
2010年4 月~2011年3月我院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情况见表1。
3 讨论
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性无处不在,特别是控制交接班时的风险程度,是举足轻重的护理环节。通过将护理风险管理在交接班中的实际应用,大大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数量,保障了患儿的安全。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裴玉萍,孙敏.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72-73.
[3]刘红娟.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B):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