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替伪麻缓释片在中国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011-05-31胡岳江张志涛蒋志文
胡岳江,张志涛,蒋志文
(1.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金华 321300; 2.蚌埠医学院药学系,安徽 蚌埠 233030)
西替伪麻缓释片是由西替利嗪(cetirizine)和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组成的复方缓释制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西替利嗪和伪麻黄碱联合应用,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给药,且耐受性良好[1-3]。本品为双层片,西替利嗪(5 mg/片)在速释层,常规释放;伪麻黄碱(120 mg/片)在缓释层,缓慢释放;这种新型制剂可有效增加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但人体内药动学的系统研究尚未深入进行。笔者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血浆中西替利嗪和伪麻黄碱的浓度,在单次口服中、高剂量和多次给药后,对西替伪麻缓释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TSQ Quantum Ultra AM型液质联用仪(美国Thermo Finnigan公司),ESI离子源,Xcalibur 1.1数据处理系统。西替伪麻缓释片(批号为040618,每片含盐酸西替利嗪5 mg、盐酸伪麻黄碱120 mg),盐酸西替利嗪对照品(批号为040618)由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批号为1237-200002)和卡马西平对照品(批号为0142-9503)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甲醇为色谱纯,乙酸铵为分析纯,水为自制重蒸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受试者选择
选择24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年龄(20.6±1.8)岁,身高(164±5)cm,体重(60±7)kg,无烟酒嗜好,试验前2周未服用任何药物,试验前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试验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样品采集
单次给药∶设中、高剂量试验组,选定的24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入组,每组12名,采用平行试验设计,分别口服样品1片或2片。服药前受试者禁食过夜(10 h以上),于次日早晨7:30空腹给予样品,用 200 mL温开水送服。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0.5,1,1.5,2,2.5,3,4,5,6,8,10,12,14,16,24,36 h 时从肘静脉采血 3 mL,置含有肝素的离心管中,立即离心,分离出血浆,置-20℃冰箱中保存至测定。
多次给药∶单次给药结束1周后,中剂量组12名受试者经体格检查证明正常,继续进行多次连续给药研究。志愿者试验期间统一入住Ⅰ期病房,于每日7:30和19:30,分别口服样品1片,服药后2 h可适量饮水,4 h统一进清淡饮食,连续给药5 d。从第3天起,于每日清晨服药前采集血样,连续3次,确认达到稳态,于次日早上7:30服药后从肘静脉采血3 mL,取血时间同单次给药。血样置含有肝素的离心管中,离心,取血浆于-20℃储存待测。
2.3 血浆样品检测
2.3.1 色谱与质谱条件
色谱柱∶Phenomenex苯基柱(1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0.01 mol/L乙酸铵溶液(75∶25);流速∶1.0 mL/min;柱温∶25℃;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SRM方式检测,喷雾电压为5.0 kV,毛细管温度为350℃,源内碰撞电压(CID)为10 V,雾化气流速为35 mL/min。用于定量的离子分别为西替利嗪 m/z∶母离子(M+H+)388.9→子离子 200.9;伪麻黄碱 m/z∶母离子(M+H+)166.0→子离子 147.9;内标卡马西平 m/z∶母离子(M+H+)237.0→子离子194.0。在此条件下,西替利嗪、伪麻黄碱与内标及血浆中内源性杂质分离良好(图1)。
2.3.2 样品处理
取血浆0.2 mL,置离心管中,加入1 000 μg/L内标溶液20 μL,混匀;加入甲醇0.8 mL,涡旋混匀,以12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吸取上清液20 μL进样。
2.3.3 方法学考察
标准曲线∶分别配制含西替利嗪 0.4,2.0,4.0,8.0,20.0,40.0,80.0,150.0,300.0,600.0 μg/L,含伪麻黄碱 1,5,10,20,50,100,200,400,800,1 600 μg/L 的系列血浆样品,按 2.3.2 项操作并测定。以待测物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R)对血药浓度(C)用加权法(W=1/C2)进行线性回归,得西利替嗪和伪麻黄碱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R=0.004 95C+0.000666(r=0.999)和 R=0.002 60C-0.000 013(r=0.999)。
精密度与准确度∶分别配制含西替利嗪2,40,300 μg/L和含伪麻黄碱 5,100,800 μg/L 的血浆样品(低、中、高质量浓度),按2.3.2项下操作,记录色谱图,计算西替利嗪、伪麻黄碱峰面积和内标峰面积的比值 R,代入当天的标准曲线中求得实测质量浓度,由实测质量浓度计算批内与批间精密度。结果见表1。
回收率∶分别取含西替利嗪和伪麻黄碱高、中、低质量浓度的样品,每个质量浓度进行5个样本分析。同时另取相应标准溶液和内标溶液,以空白血浆经甲醇沉淀蛋白处理后的上清液稀释至相应浓度,涡旋混匀后进样分析,以每个质量浓度两种处理方法的峰面积比值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1 精密度与准确度、回收率试验结果(n=15)
稳定性∶取空白血浆0.2 mL,分别配制高、中、低3个质量浓度的样品,考察西替利嗪和伪麻黄碱血浆样品室温放置12 h、-20℃放置1周、经历3次冷冻解冻循环以及经沉淀蛋白处理后的血浆样品室温放置5 h的稳定性,测得值与新配制的QC样品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RSD均小于15%,表明西替利嗪和伪麻黄碱在上述条件下均稳定。
2.4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测定口服西替伪麻缓释片1片、2片和每天2片连续给药5 d后各组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2。
图2 口服给药后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n=12)
2.5 数据处理与药代动力学参数
将志愿者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列表,计算均值及标准差,绘制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用实测值表示;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ss,AUC0-t用梯形法计算,AUC0-∞按公式计算,AUC0-∞=AUC0-t+Ct/λz,其中 t是最后一次可测浓度的取样时间,Ct是测定的最后时间点的血药浓度,λz是末端消除速率常数;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av)可按公式计算,Cav=AUCss/τ,其中 τ是给药间隔时间(12 h);消除速率常数(ke)和半衰期(t1/2)、清除率(CL)、表观分布容积(Vd)等其他药代动力学参数均由DAS 2.0软件处理而得。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多次给药组与单次给药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西替利嗪和伪麻黄碱在该制剂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见表2。多次给药达稳态后,西替利嗪和伪麻黄碱的 Cav分别为(135.6±23.4)μg/L和(417.9±126.0)μg/L,稳态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ss)分别为(1 626.7±280.8)μg·h/L和(5 015.0±1 511.8)μg·h/L,蓄积系数(R)分别为 1.3±0.1和 1.2±0.1,波动度(DF)分别为1.3±0.2和0.7±0.2。
3 讨论
目前,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西替利嗪和伪麻黄碱的方法报道较少,最近的两篇文献[4-5]报道了直接沉淀蛋白后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但文献[4]中样品分析时间长达12 min,而文献[5]中采用梯度洗脱影响了方法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本试验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受试者服用西替伪麻缓释片后不同时间血浆中西替利嗪和伪麻黄碱的质量浓度,与已报道方法[4-5]相比,灵敏度更高,西替利嗪和伪麻黄碱的最低定量质量浓度分别为0.4 μg/L和1 μg/L,并且将分析时间缩短为6 min左右,提高了分析效率。
表2 口服给药后西替利嗪和伪麻黄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X ± s,n=12)
本品临床用量为每天2次、每次1片,其中西替利嗪在速释层,伪麻黄碱在缓释层,如拆分后给药,影响缓释部分的吸收特征,不易设计低于临床剂量的剂量组。因此,本临床试验方案中单次给药设中、高剂量试验组,分别口服西替伪麻缓释片1片或2片。结果表明,单次给药后西替利嗪和伪麻黄碱的 Cmax和 AUC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大,ke,t1/2,Tmax,CL等经DAS 2.0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给药与单次给药(中剂量组)比较,西替利嗪和伪麻黄碱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基本一致,蓄积系数 R接近1,说明药物在健康受试者体内基本无蓄积现象。与盐酸伪麻黄碱的普通复方制剂[6-7]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受试制剂中盐酸伪麻黄碱的 Tmax延长,Cmax降低,波动度 DF减小,表明西替伪麻缓释片中伪麻黄碱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毛金银等[8]曾报道,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影响西替利嗪的 Cmax和 Tmax,而对伪麻黄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基本无影响。本试验单、多次给药所得的西替利嗪药代动力学参数与该文献中禁食状态下的参数基本一致,而伪麻黄碱的 Cmax和 AUC偏大,可能与制剂的制备技术有关。
西替伪麻缓释片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失眠、头痛、嗜睡、无力和神经过敏[3]。整个试验期间,24名受试者无一例因不良反应终止试验,所有的实验室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说明受试制剂在试验剂量下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1]Bertrand B,Jamart J,Marchal JL,et al.Cetirizine and pseudoephedrine retard alone and in the treatmentofperennialallergic rhinitis: a double-blind multicentre study[J].Rhinology,1996,34(2):91-96.
[2]Nathan RA,Finnaf JR,Laforce C,et al.Comparison of cetirizine-pseudoephedrine and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and concomitant mild-to-moderate asthma:randomized,double-blind study[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6,97(3):389-396.
[3]Wellington K,Jarvis B.Cetirizine/pseudoephedrine[J].Drugs,2001,61(15):2 231-2 240.
[4]Ma M,Feng F,Sheng Y,et al.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efficient HPLC/MS/MS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seudoephedrine and cetirizine in human plasma:application to phase-Ⅰpharmacokinetic study[J].J Chromatogr B,2007,846(1-2):105-111.
[5]陈伟力,戴佩芳,储楠楠,等.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西替伪麻缓释片的人体药动学[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6):518-522.
[6]韩 莹,陈笑艳,谢智勇,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伪麻黄碱和苯海拉明[J].药学学报,2003,38(1):67-70.
[7]任 爽,陈笑艳,段小涛,等.高灵敏度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麻黄碱和氯苯那敏[J].药学学报,2006,41(2):188-192.
[8]毛金银,丁 黎,徐贵丽,等.西嗪伪麻缓释片人体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5):1 168-1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