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地方鸡品种性能测定与聚类分析
2011-05-30王德前陈国宏吴信生张学余王克华
王德前,陈国宏,吴信生,张学余,王克华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2扬州大学 畜牧兽医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3.中国农业科学院 家禽研究所,江苏 扬州 225003)
我国地方鸡品种资源丰富,是家禽生物多样性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经济、生态环境下,经人们长期选育形成的品种各具特色[1]。如能对这些地方鸡品种特征进行合理分类,不仅对地方鸡种的种质特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育种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目前在相同养殖、实验条件下大规模开展我国主要地方鸡品种 (尤其是保种群)种质特性研究还少见报道。本试验研究鹿苑鸡、固始鸡、藏鸡、白耳鸡、仙居鸡、茶花鸡、大骨鸡、北京油鸡、狼山鸡、河南斗鸡、丝羽乌骨鸡和萧山鸡12个主要地方鸡品种种质性状,并根据品种特性差异进行距离分析,为今后新品种和新品系选育、鉴定、评价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动物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国家地方禽种资源基因库保种群,随机抽取健康、发育正常的12个品种12周龄原种鸡960只,鹿苑鸡、固始鸡、藏鸡、白耳鸡、仙居鸡、茶花鸡、大骨鸡、北京油鸡、狼山鸡、河南斗鸡、丝羽乌骨鸡和萧山鸡各80只 (公母各半),测量体斜长、龙骨长、骨盆宽、胫长和胫围。
1.2 试验方法
体尺测量的指标有体斜长、龙骨长、骨盆宽、胫长和胫围。体斜长是用皮尺测量肩关节前缘至坐骨结节后缘的距离;龙骨长又称胸骨长,用皮尺测量胸骨前后两端的距离;骨盆宽又称背宽,用卡尺测量左右两腰角外缘的距离;胫长是用卡尺测量跖骨上关节到第3与第4趾间的直线距离;胫围是用皮尺测量胫中部的周径[2-5]。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品种内公母鸡之间显著性检验采用LSD法,品种间显著性检验采用Duncan法;聚类分析采用Correlate分析中的Distance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12个地方鸡品种种质测定
由表1可知,仙居鸡、河南斗鸡2品种内12周龄公、母鸡体重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其他10个地方鸡品种内公、母鸡体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1个地方鸡种 (河南斗鸡除外)品种内公、母鸡体斜长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12个地方鸡品种12周龄体斜长之间差异比较明显,除仙居鸡与茶花鸡之间、白耳鸡与丝羽乌骨鸡之间、固始鸡和藏鸡、大骨鸡、北京油鸡、河南斗鸡相互之间以及鹿苑鸡和狼山鸡、萧山鸡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之外,其余地方鸡品种相互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鹿苑鸡、白耳鸡、茶花鸡、大骨鸡、北京油鸡和狼山鸡等6个地方鸡品种内12周龄公、母鸡龙骨长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其他6个地方鸡品种内公、母鸡龙骨长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鹿苑鸡、藏鸡、茶花鸡、大骨鸡和河南斗鸡等5个品种内12周龄公、母鸡骨盆宽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他7个地方鸡品种内公、母鸡骨盆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2个地方鸡品种内12周龄公、母鸡胫长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藏鸡、茶花鸡、大骨鸡、河南斗鸡等4个地方鸡品种内12周龄公、母鸡胫围间差异不显著,而其他8个地方鸡品种内公、母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1 12个地方鸡品种的种质测定结果
2.2 12个地方鸡品种非相似性系数矩阵
利用在12个地方鸡品种种质测定数据 (体重、体斜长、龙骨长、骨盆宽、胫长、胫围),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 Correlate分析的 Distance法,组建地方鸡品种不相似性测量系数矩阵[6]。表2看出,12个地方品种中油鸡和斗鸡之间的不相似测量系数最低 (5.957),萧山鸡和茶花鸡之间不相似测量系数最高 (480.545)。
表2 12个地方鸡品种不相似性测量系数矩阵
2.3 地方鸡品种聚类分析
从聚类图1可以看出,12个地方鸡品种大致可以分为4个类群:油鸡和斗鸡首先聚成一类,固始鸡和藏鸡聚成一类,然后再依次与大骨鸡、白耳鸡聚集成第1个类群;仙居鸡、乌骨鸡和茶花鸡集成第2个类群;萧山鸡和鹿苑鸡集成第3个类群;狼山鸡自成一类。
图1 12个主要地方鸡品种的距离聚类树
3 小结和讨论
本试验聚类结果与吴信生等微卫星座位亲缘关系模糊聚类研究结果相比[7]:藏鸡、固始鸡与狼山鸡的分类情况不一致,其他9个鸡种的分类情况基本一致。推究其原因,可能归因于微卫星位点和表型标记代表群体可靠性的问题。表型标记检测方法简便,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个体或群体的遗传差异,但受基因表达与环境条件的双重影响,其变异既有稳定的,也有过渡性的。基因不同是表型差异的充要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二者之间有联系也有不同[3,4]。采用实验方法的不同是导致聚类情况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采取分析方法的不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聚类结果的差异[5]。综上所述,在进行地方鸡品种类型划分时,应综合考虑种质指标与其他遗传标记的差异情况。
[1]郑丕留,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张细权,李加琪,杨关福.动物遗传标记 [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
[3]张细权,吕雪梅,杨玉华,等.用微卫星多态性和RAPD分析广东地方鸡种的群体遗传变异[J].遗传学报,1998,25(2):112-119.
[4]周怀军,陈宽维,张学余,等.RAPD技术对地方鸡种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J].中国家禽,1997(5):7-10.
[5]任军,高军,黄路生,等.江西省主要地方鸡种的RAPD分析及其群体遗传关系的研究[J].遗传,2001,23(4):301-305.
[6]傅衍,牛冬,阮晖,等.浙江省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遗传学报,2001,28(7):606-613.
[7]吴信生,陈国宏,王得前,等.利用微卫星技术分析中国部分地方鸡种的遗传结构[J].遗传学报,2004,31(1):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