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陆近年儿童头癣流行情况的回顾分析

2011-05-28李彩霞刘维达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皮肤科致病菌孢子

李彩霞 刘维达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南京 210042)

头癣是最常见的头皮浅部真菌感染,也是儿童最常见的浅部真菌感染,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白癣、黑癣、黄癣和脓癣。头癣的病原菌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代均有不同,了解我国头癣流行现状和病原菌的变迁,有助于头癣的有效防治。

1 流行病学

20世纪50年代和 60年代,头癣在全国范围内流行。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全国范围内头癣防治活动的开展和灰黄霉素的广泛使用,到 20世纪 70年代末到 80年代,各地头癣的患病率已经明显下降,大部分已经下降至基本消灭水平。

1980年以后,湖北省是唯一进行头癣监测的省份。5个监测点数据显示,1995~2000年间,小学生的患病率和人群患病率均逐年下降,分别从7.70/万和 0.21/万下降至 2.34/万和 0.06/万 。小学生的患病率高于人群患病率,提示小学生是头癣的高发人群[1]。而湖北省英山县 1996~2001年监测数据[2]表明,该县患病率已下降至 1/万以下,6 a间监测患病率 (/万)分别为 0.45(17/374 277)、0.37(14/375 332)、0.47(18/380 583)、0.21(8/380 825)、0.38(13/345 979)、0.35(14/400 000)。

尽管大部分地区头癣的发病率已经得到控制,但某些局部还是持续在较高水平。黄陆军、阿迪力·司马义[3]等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新疆喀什地区的莎车县、叶城县,克孜勒苏自治州的阿图什市、阿克陶县所属 12个乡的 28所维吾尔族小学 10 315名学生进行了头癣患病率调查,共检出头癣患者 246名,总体患病率为 2.38%。而另一项研究[4]显示 2003年末 ~2004年初喀什地区 7~14岁儿童头癣患病率为 3.02%,而南疆地区总体的患病率为 4.13%,远远高于湖北省的监测数据。

目前头癣在我国的发病以散发为主,偶尔有散发报道。2003年余进[5]等报告了一起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儿童头癣暴发,共普查出 42例 (42/71)头癣,分子生物学显示其中 3例头癣病原菌与 2株环境分离菌的同源性为 100%。

2 头癣临床类型和病原菌分析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 2000年 1月 ~2010年 11月发表的中文或英文头癣病例报道的文献进行汇总[6-53],共汇总文献 50余篇,去除明显重复分析的病例,对文献中报告的病例进行一般统计描述。

一般资料:共汇总病例 23 258例,其中男 12 745例,女 10 513例,男女比例 1.21∶1。按照临床分型,有临床类型资料的有 7 684例,其中白癣 5 506例,占 71.16%,占首位,其次分别为脓癣、黑癣、黄癣 (见表 1)。就地理分布来说,各个地区占首位的均是白癣,最高的比例达 88.78%,其余类型各地有所不同,华东、华中地区黑癣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而西北地区是黄癣的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新疆南部 (见表 2)。

表 1 头癣各临床类型分布Tab.1 Clinical patternsof tinea captis

表 2 各区域头癣临床类型组成*Tab.2 Clinical patterns in different areas

除南疆地区和武汉地区以紫色毛癣菌为主外,其余各地均报告犬小孢子菌为最主要的致病菌,对除去南疆的报告进行汇总,共报告分离的病原菌 6 168株,其中犬小孢子菌为 5 710株,占 67.99%,其次依次为紫色毛癣菌 715株 (8.51%)、须癣毛癣菌 684株 (8.14%)。新疆地区 1993~2004年间分离的 13 297株菌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紫色癣菌 6 547株 (49.24%),许兰毛癣菌 4 527株 (34.05%)和铁锈色小孢子菌 1 820株 (13.69%)(见表3)。

在白癣中,致病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其次为须癣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等在白癣中少见。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是黑癣的主要致病菌,而脓癣则是以犬小孢子菌为主,其次为须癣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黄癣绝大多数由许兰毛癣菌引起 (见表 4)。

表 3 头癣病原菌分布情况Tab.3 Pathogens of tinea capitis

表 4 各型头癣病原菌分布情况Tab.4 Pathogens of tinea capitis with differerent clinical patterns

3 讨 论

头癣是由于皮肤癣菌引起的头发的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浅部真菌感染。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黄癣、黑癣、白癣和脓癣。20世纪 50年代,我国主要流行的是黄癣,60年代起,全国范围的普查普治,黄癣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消灭,除新疆南部外,黄癣主要以散发形式报告。目前全国范围内以白癣为最常见,占半数以上,脓癣占第二位。脓癣是由白癣或黑癣基础上的剧烈变态反应所引起,许多情形是源于开始治疗不当如误用激素外涂治疗等,目前国内报道脓癣比例较高,应引起重视并加强防治的宣传教育。黑癣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武汉等省市,这些地区的黑癣比例远远高于全国水平。推断这些亲人性癣菌引起的头癣区域性高发也许和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员流动较大、接触较频繁所致,具体原因有待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我国新疆南部是黄癣高发地区,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黄癣基本灭绝,除了我国,尼日利亚、伊朗黄癣也较常见[54]。

头癣在世界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并且随着年代的不同,其致病菌种类也不尽相同。吴绍熙等在 1986~199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调查显示:1986年,头癣的主要致病菌为须癣毛癣菌和紫色毛癣菌,占所有致病菌的比例分别为 52.3%和17.4%;而到 1996年,犬小孢子菌取代须癣毛癣菌跃居首位[34]。综合 2000~2010全国报告的头癣病例分析,除新疆南部外,犬小孢子菌目前仍为我国头癣首要致病菌,其次为紫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其中农村仍较城市病例为多。红色毛癣菌引起的头癣报告很少,但山东、吉林报告的比例较高,且在吉林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江苏、浙江、武汉、上海等地报告的紫色毛癣菌比例较全国为高,紧随犬小孢子菌占第二位,与其临床类型黑癣占第二位一致,其余省市均是以犬小孢子菌为主,其次是须癣毛癣菌。

新疆地区尤其是新疆南部以黑癣和黄癣为主,1973~1990年该地头癣的主要致病菌为紫色毛癣菌 (47.95%),其次为铁锈色小孢子菌和许兰毛癣菌 (比例分别为 23.66%和 21.89%)。邓淑文、李若瑜等分离新疆喀什地区的 66株头癣病原菌发现,紫色毛癣菌的比例仍最高 (31/61),疣状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的比例分别为 20/61和 10/61。而1993~2004头癣防治中采集的标本培养结果表明,紫色毛癣菌仍为首要致病菌 (50.8%),但铁锈色小孢子菌的比例明显减少,降为 13.69%,许兰毛癣菌的比例仍较高,为 34.05%。2008年邓淑文等对 97例培养阳性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中紫色毛癣菌 40株,许兰毛癣菌 34株,铁锈色小孢子菌 10株。从以上的结果来看,自1973年以来,紫色毛癣菌一直为南疆地区首要致病菌,该地区病原菌的变迁缓慢,其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新疆南疆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适于该菌的存活和传播,其次是少数民族的戴帽习惯。加强对该区域内的环境流行病学和生活习惯对本病的影响研究,也许能真正解开其中的疑问。

头皮念珠菌病是头皮少见的真菌感染,可见于婴儿,也可见于成年人。其临床表现可表现为丘疹、脓疱、结痂,亦可侵犯毛发,酷似头癣。今年来我国可见报道[55-58],其致病菌最常见为白念珠菌,亦有葡萄牙念珠菌引起头皮感染的报道。报告病例中儿童多见,林元珠等人报道了 44例儿童头部念珠菌病,表现为菌痂型和脓疮型两种类型,其中脓疮型与脓癣相似,极易引起混淆。在头癣的病原学分类的回顾性分析中发现,不少头皮念珠菌病误诊为头癣,应引起重视。

4 结 语

头癣是儿童最常见的浅部真菌感染,也是致病菌变迁最快的真菌感染。不同气候、不同社会经济学环境以及药物使用情况对病原菌的分布都会产生影响。从 2000~2010报告的病例来看,我国儿童头癣的病原菌迁移速度缓慢,尤其是南疆地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致病菌以亲动物性的犬小孢子菌为主,这与很多国家一致,如澳大利亚、秘鲁等[59]。然而进入 21世纪后,许多发达国家、城市的头癣致病菌以亲人性的断发毛癣菌为主。在美国,断发毛癣菌引起的头癣占所有头癣病例的50%,而在芝加哥和加拿大的一些城市可高达80%。在欧洲的一些城市,像阿姆斯特丹、马德里、伯明翰、伦敦等地断发毛癣菌作为头癣首要致病菌其地位逐渐上升[60-61]。我国华东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地区,该地区的头癣病例中亲人性的紫色毛癣菌占第二位,其是否会与发达国家的一致成为首要致病菌,有待长期的监测和进一步研究。

[1] 刘作圣,付晓清,谢守文,等.1995~2000年湖北省头癣病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2):152.

[2] 王遂成.英山县基本消灭头癣病后期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17(1):37-38.

[3] 黄陆军,阿迪力·司马义.2003年新疆喀什和克州儿童头癣病调查报告[J].地方病通报,2004,19(4):105.

[4] 居来提·克力木,黄陆军,董亚荣.2003年新疆南部地区儿童头癣流行调查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6,21(5):45-46.

[5] 余进,万喆,陈伟.头癣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8):427-429.

[6] 朱敏,王家俊,李莉,等.上海地区 600例头癣病原菌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1):11-12.

[7] 马琳,郝玉霜.北京地区儿童头癣的病原菌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6):366.

[8] 陈瑞娥,戴文丽,金德蕙.儿童头癣 294例病原菌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5):402.

[9] 燕丽,刘伟,张霞,等.北京地区儿童头癣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8):495-496.

[10] 牟韵竹,张正中,维耻,等.川北地区 296例头癣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5):432-432.

[11] 邓淑文,李若瑜.新疆喀什地区头癣分离菌株的鉴定及RAPD分型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3):173-174.

[12] 眭维耻,熊心猜.头癣病原菌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8):486.

[13] 徐续玲,曾志良,周绍稳,等.武汉及周边地区 456例头癣患者分类病原菌检测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6):380-381.

[14] 王银改.南阳地区头癣病原菌种类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4):218.

[15] 于长平,邱勇,吴梅,等.济南地区头癣病原菌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5):256.

[16] 王学军.儿童头癣 86例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5):343.

[17] 王恩文,骆志成,牛桃香,等.兰州地区 105例头癣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种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12):993-995.

[18] 李永平,刘利勋,李荣荣.儿童头癣 76例诊疗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8,29(4):304.

[19] 巴德玛,程侠.新疆南疆地区 13297例头癣病原菌分离报告[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1):33-34.

[20] 蔺敏,廖廷锡,王有为,等.1636例头癣病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20(6):721-722.

[21] 金海生,郑俊惠,许爱娥.杭州部分地区头癣 73例类型及病原菌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1(5):274-275.

[22] 李咏梅.儿童头癣类型及病原菌分析[J].重庆医学,2001,30(4):381.

[23] 杨洪,钟敏,李锦.自贡地区少儿头癣 51例临床及病原菌分析[J].华西医学,2006,21(4):814.

[24] 曹成海,肖嵘,颜兰香,等.375例头癣病原菌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5,22(6):842-843.

[25] 李桂兰,李富容,赵伟.486例头癣病人资料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4):403.

[26] 王艺,李红宾,黄云丽.昆明地区近 5年头癣 224例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09,31(1):27-28.

[27] 蔡顺鑫.韶关地区头癣类型及致病菌种分离情况[J].中外医疗,2009,28(35):115-116.

[28] 张思平,吴爱丽,卫广英.43例头癣患者临床及真菌病原学研究[J].皮肤病与性病,2008,30(1):7-8.

[29] 宁娟,曾令济,杨小英,等.196例儿童头癣病原菌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06,28(1):15-16.

[30] 陆善词,梁连辉,陈述文.广东省中山市头癣现状及其病原体分离结果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2,9(4):239-240.

[31] 夏修蛟,郑俊惠,许爱娥.80例头癣病原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1,6(5):5.

[32] Min Zhu,Li Li,Jiajun Wang,et al.Tinea capitis in Southeastern China:a 16-year survey[J].Mycopathologia,2010,169(4):235-239.

[33] Deng S,Bulmer GS,Summerbell RC,et al.Changes in frequency of agents of tinea capitis in school children from Western China suggest slow migration rates in dermatophytes[J].Med Mycol,2008,46(5):421-427.

[34] 吴绍熙,廖万清,郭宁如,等.中国致病真菌 10年动态流行病学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1):1-5.

[35] 梁晓梅.儿童头癣 269例病原学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5,9(6):523-524.

[36] 李玉玲,饶红君,杨丽娜,等.儿童脓癣 86例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05,27(2):1-2.

[37] 欧阳莹,刘德明,张国威.儿童头癣 126例临床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5):323-324.

[38] 曾令济,冯艮甫,罗时艳,等.湖北仙桃地区皮肤癣菌病的临床与病原菌分离报告[J].皮肤病与性病,2003,24(1):9-10.

[39] 金学洙,刘兵,李福秋,等.吉林省 15年浅部真菌病菌种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1):18-20.

[40] 康潇潇,骆志成,李军友,等.兰州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及其病原菌构成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8):486-487.

[41] 王少红.529例浅部致病真菌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65-1866.

[42] 李森真,黄进波.453例儿童浅部真菌病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4,11(1):4-6.

[43] 张晓辉,张静,黄怀球,等.城市儿童头癣 14例临床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4(6):351-352.

[44] 于智明,蔡丽敏 ,刘会彬,等.173例浅部真菌病致病性真菌菌种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0,44(4):406-408.[45] 朱慧兰,肖常青,李振洁,等.201例浅部真菌病及其病原菌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3):148-149.

[46] 廖廷锡,蔺敏,王有为,等.头癣与家养宠物的病原学关系探讨[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1(6):345-346.

[47] 黄云莉,吕昭萍,李红宾,等.昆明地区 20年浅部真菌病菌种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5):371.

[48] 马志红,章强强,鲁长明.不同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流行状况比较[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4(6):343-345.

[49] 杨亚平,于中蛟,薛承岩等.承德地区 789例真菌培养阳性的浅部真菌病病原学特点[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9,24(1):92-94.

[50] 李岳军,曾贱高.浅部真菌病及病原学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98-99.

[51] 王竞杰,章强强.犬小孢子菌病 67例临床观察[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1(3):156-158.

[52] 聂振华,孔祥君,刘亚红,等.天津地区浅部真菌病及致病病原菌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2):99-101.

[53] 何晓丹,冉玉平,李发增,等.误诊为头皮脓肿经抗生素及植皮治疗无效的脓癣——附 2例报告[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1(6):331-334.

[54] Macit.Favus of the scalp:an overview and update[J].Mycopathologia,2010,170(3):143-154.

[55] 金学洙,石华,李福秋,等.头皮念珠菌病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8):509.

[56] 冯佩英,黄怀球,张玉清,等.婴儿头皮念珠菌病 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4(4):239-240.

[57] 朱敬先,朱海军,王启明,等.葡萄牙念珠菌致头皮念珠菌病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12):839-841.

[58] 林元珠,朱敬先,高顺强.小儿罕见真菌感染的临床报道[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1(4):93-95.

[59] Mahreen.Epidemiology of superficial fungal infections[J].Clin Dermatol,2010,28(2):197-201.

[60] Gabriele,L Wolfgang,Marcit,et al.Epidemiology of tinea capitisin Europe:current state and changing patterns[J].Mycoses,50(Suppl.2):6-13.

[61] Fuller LC.Changing face of tinea capitis in Europe[J].Curr Opin Infect Dis,2009,22(2):115-118.

猜你喜欢

皮肤科致病菌孢子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3例临床分析
制作孢子印
无所不在的小孢子
开封地区奶牛隐孢子虫种类及基因型鉴定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
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