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
2011-05-25徐丽芳廖新红杜阳春
徐丽芳,廖新红,杜阳春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广西 南宁 530021 E-mail:wfdnxh@sina.com)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acute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为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有时可伴呕吐、腹泻等症状。由于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仅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比较困难,容易漏诊、误诊,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腹部高频彩超能够清晰显示由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并能观察治疗前后淋巴结数量及大小变化,彩色血流信号改变,结合临床可确诊本病,并可做临床疗效观察的依据。故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2011年12月56例临床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旨在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辅助诊断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男 38例,女18例,年龄2~10岁(平均6岁);56例均是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就诊,其中48例患者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史,10例伴有腹泻或便秘。其中右下腹痛18例,脐周痛20例,右下腹并脐周痛16例,全腹痛2例。
1.2 方法 采用Esaote DU6彩超仪,探头频率7.5~10MHz,患儿平卧位,嘱其放松平静呼吸,所有患儿经过全腹扫查排除肠梗阻、肠套叠、阑尾炎及肝胆脾肾疾病后,用高频探头重点扫查肠系膜区,记录淋巴结分布、数量及大小,观察分析二维回声及彩色血流情况。
1.3 诊断标准 同一肠系膜区域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示,测量淋巴结最大切面长轴(L)及短轴(S),长轴直径>1.0cm,短轴直径>0.5cm,纵横比(L/S)>2,同时符合以上条件视为淋巴结肿大[1]。
2 结果
应用高频探头探查56例患儿均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见图1),18例于脐右侧探及肿大淋巴结,11例于脐周探及肿大淋巴结,15例于右下腹探及肿大淋巴结,12例于右下腹及脐右侧探及肿大淋巴结。淋巴结长轴直径1.1~2.5cm,短轴直径0.51~0.90cm;肿大的淋巴结纵横径比>2,椭圆形,边缘光滑、完整,皮髓质界限清,周边回声低,中间回声稍强,成串分布或散在分布,无融合。彩色多普勒显示其中42例可探及短条样、点状彩色血流信号,4例可探及树枝状血流信号。4例可见下腹部肠间隙少量积液。54例回访的患者经抗炎等非手术治疗1周后,可探及淋巴结数量明显减少,长轴直径及短轴直径均明显缩小,肠间隙少量积液消失,治疗两周后40例肿大淋巴结消失,余14例患儿仍可探及散在淋巴结,但长轴直径<1cm,横径<0.5cm。另治疗1周后,可探及肠系膜淋巴结彩色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治疗两周后只有5例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内可探及星点状血流信号。
图1 肿大肠系膜淋巴结
3 讨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于1921年由Brennenvann首先报告,也称作Brennenvann综合征[2]。多好发于7岁前儿童,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症状,多数属于病毒或细菌感染[3]。小肠系膜含丰富淋巴结,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差,呼吸道、胃肠道病毒、细菌感染常累及肠系膜,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另回盲瓣的关闭作用使得肠内毒素或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在回肠末端的滞留时间较长,而易于吸收[4]。因病变主要侵犯末端回肠及升结肠部分区域淋巴结,故以右下腹痛常见,因此肿大淋巴结常位于脐右侧及右下腹[5],在本研究中绝大部分肿大淋巴结分布在脐右侧及右下腹,56例患儿中共有45例(80.35%)肿大淋巴结分布在脐右侧及右下腹,其中18例于脐右侧探及肿大淋巴结,15例于右下腹探及肿大淋巴结,12例于右下腹及脐右侧探及肿大淋巴结,与文献报道相符。肠系膜淋巴结炎一般预后良好,但由于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表现为右下腹、脐周痛及腹部压痛,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仅靠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困难,容易被误诊、漏诊。而小儿腹壁薄,腹部高频彩超能够清晰显示由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肿大淋巴结,并能观察治疗前后淋巴结数量及大小变化,彩色血流信号改变。在我院收集的这56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人初检均可见多个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经过临床治疗后肿大淋巴结大部分消失,部分数量明显减少、体积缩小,血流信号消失或明显减少。由此可见超声检查所见结合临床可确诊本病,并做临床疗效观察。另外高频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便、价廉、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是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实际应用中要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核性肠系膜肿大淋巴结一般数量多,常多个相邻肠系膜解剖区受累,常融合成团,淋巴结内部回声可出现液化及钙化征象。多伴有腹水、肠粘连,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做鉴别。②肠系膜恶性淋巴结瘤:恶性淋巴瘤声像图表现淋巴结肿大明显,外形近似圆形,纵横比<2,可有融合,中心可出现液化坏死,并可见点状钙化[6],声像图表现与本病有明显区别,超声上较容易鉴别。③小儿急性阑尾炎、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而肠套叠及小儿急性阑尾炎常常伴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因此在小儿急腹症的腹部探查中不能查到肿大淋巴结即止,要仔细认真地进行全腹扫查,结合临床以防误诊、漏诊。急性阑尾炎实验室检查血象增高,查体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麦氏点的压痛、反跳痛。超声探查可见不同程度肿大的阑尾,阑尾壁增厚,阑尾腔增大 ,腔内有时可见强回声的积脓及粪石,也可伴有阑尾周围积液。小儿肠套叠多见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以回盲型最多。临床表现为间断的哭闹、呕吐、有果酱样血便。病理改变为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腔内,超声可见套叠肠管横切“同心圆”或“靶环”征,纵切“假肾征”或“套筒征”。
[1] 孙斌,陶静,初洪钢.浅表淋巴结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11):679.
[2] 褚福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04.
[3] 秦玉明,贲晓明.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330-331.
[4] 史晓龙,周国平.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2,2(1):49.
[5]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04.
[6] 张韬,陈悦,维伟,等.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05,1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