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分析

2011-05-24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丛萍

中国商论 2011年24期
关键词:差额国际收支顺差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丛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自1982年我国开始进行国际收支统计以来,1982年至1984年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先顺差再逆差,1985年至1993年出现经常账户逆顺差交替、资本账户顺差(1992年的资本账户有少量逆差),1994年至2009年中国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16年呈现双顺差的格局,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仍呈现“双顺差”,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242亿美元,同比下降8%,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4.9%,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39亿美元(含净误差与遗漏);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780亿美元,同比增长8%。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中国的国际收支问题,重点分析2005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希望能够为找到合理可行的政策调整措施,改善我国的外部失衡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1 2005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数据分析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其中的经常项目账户与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是造成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的主要原因。以下将具体分析2005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数据及其构成。

1.1 经常项目账户结构与差额分析

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可以发现,自2005年,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与货物贸易差额变动趋势基本相同,2005年至2008年逐年顺差额增加,2009年较2008年有所下降。在经常项目的顺差额中,除服务项目差额始终处于逆差状态,其逆差主要体现在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等行业外,货物项目差额、收益项目差额、经常转移项目差额保持顺差,并且货物项目的顺差额贡献率最高,均在83%以上。在货物的细项中,一般贸易的差额自2007年以来在逐年减少,而2005年至2008年加工贸易的差额在逐年攀升,2009年有所回落,加工贸易顺差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以上情况表明,目前我国的贸易质量在恶化,并且,目前在国际上,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长期保持顺差,而我国的服务贸易却持续逆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我国经济结构升级缓慢,我国的服务行业本身的竞争力还亟待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24.6%上升到2001年的40.5%,但进入2002年以后,服务业产值比重一直在40%左右徘徊不前甚至略有下降。我国服务业比重相对其他相似发展水平的国家要低的现象,是由我国的工业化快速增长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所造成的。

1.2 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结构与差额分析

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个主要项目,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金融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见表1),可以发现,2005年以来,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始终保持顺差状态,从两大项目的贡献率中可以看出资本和金融项目几乎完全由其二级账户金融项目主导。

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金融项目下又细分为三个具体项目: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在金融项目的顺差额中,直接投资项目一直为顺差,保持大量的顺差额,成为金融项目顺差额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项目为逆差。2005年我国证券投资项目由顺转逆,主要表现为境内金融机对境外证券投资的大幅增长。2007年流入中国的直接投资净额由2006年的569.35亿美元突然放大到1214.18亿美元,增幅高达113%,这暗含着其中有可能有相当比例的“热钱”涌入。证券投资在金融项目中的比重比较小,除2005年、2006年是逆差外,其余三年均保持顺差状态。其他投资在2005年、2007年、2008年是逆差,其余两年为顺差,并且2008年和2009年的绝对值超过了直接投资。作为直接投资的两大组成部分,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和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分别呈现长期逆差和长期顺差的状态,并且两者之间的比重除2009年外,其他几年为1:0.3左右,这表现为我国的直接投资项目非常不对称,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和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存在严重失衡,从对外投资讲,发达国家一般保持两者的均衡发展。

1.3 2005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情况

2005年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规模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2005年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34%。2010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124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39亿美元 (含净误差与遗漏)。

自2005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仍呈现双顺差的状态,2005年至2008年经常项目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持续蔓延,并演变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力度较大的危机救助和经济刺激措施,但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进一步加深。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外汇资金净流入放缓,但四季度开始,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下滑,以及国内经济增长的放缓,出口和进口增速呈现不同程度回落,而且由于进口回落速度快于出口,贸易顺差止跌回升。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活动总体上放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主要项目收支规模较2008年有所下降。资本项目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2009年较前几年上升趋势增加。

表1 2005年至2009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2 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利弊分析

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一方面说明我国已经摆脱外汇缺口,并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并且也给我国的宏观经济带来了不少有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出口的扩大带来经常项目顺差,缓解了中国面临的就业压力,资本大量流入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有效投资的不足,维持了经济的增长速度等方面;

(2)从国际收支安全的角度来看,“双顺差”意味着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维持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有利于对外开放的稳步推进;

(3) “双顺差”带来了国际储备的大幅度增长,能提高政府的清偿能力,在当今游资肆虐的世界,可以具有某种威慑作用,防范外部金融风险,提高中国对世界经济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为中国企业境外融资提供一种信心支持,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但如此长期持久的巨额国际收支双顺差,更为我国带来了超万亿美元规模的外汇储备、不断加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难以控制的汇率风险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我国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给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带来困难。突出的表现在:

(1)对中国的汇率稳定以及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形成极大的挑战,并使得中国直接面临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

(2)严重影响中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通货膨胀开始有所抬头的情况下,这种冲击愈加明显;

(3)造成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不断,影响了对外贸易的正常进行;

(4)带来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提高了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给储备资产管理部门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5)过度依赖外资和低效利用外资又导致中国国际收支的失衡;

(6)在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又呈现低效和不可持续性,可能给中国带来巨大福利损失。

3 政策建议

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状况给我国经济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并且作为一种不平衡状态,不应该长期存在。因此,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都急需推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本文认为应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1)重点落实在扩大内需。近几年,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过程中,农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受益很小,但由此引起的物价上涨和经济泡沫、经济风险却要平民百姓承担。另外,居民由于在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需要承担很多的责任,所以,对自己的收入进行分配时,预防性储蓄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节不合理收入差距,大幅增加居民收入以提高消费水平,并且应在社会保障、卫生医疗等关系民生的方面加大财政投入,着力解决全民医疗保险、完全义务教育、住房三大社会经济问题。降低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有效的降低储蓄率,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

(2)完善汇率制度。近几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不断增大,应尽可能把它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应该逐步完善汇改后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汇率制度变得有弹性,有利于遏制资本大规模单边流动,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还应当注意防止日本“经济增长—汇率升值—资产泡沫膨胀—经济衰退”的情况发生,力争实现就业增加、技术创新,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还应该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密切关注金融市场上的动向,及时披露真实的金融信息,有意识地引导公众的投资行为,进行有效的市场干预。

[1]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3).

[2]庄芮.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成因与利弊[J].国际经贸探索,2000(4).

猜你喜欢

差额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分析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国际收支分析
形成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原因分析
按图结算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纠纷预防与控制措施
运输规划问题算法的改进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差额分布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