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分析

2011-05-23

山东医药 2011年23期
关键词:节律蛋白尿肾病

(惠东县人民医院,广东惠东516300)

研究表明,在糖尿病肾病复杂的发病机制中,高血压可能是最危险因素[1]。随24 h动态血压监测等技术的应用,有学者发现许多糖尿病肾病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的生理规律消失,且更易出现靶器官损害及发展为尿毒症。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旨在为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 期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观察组),男64例,女46例;年龄35~78(58.7±4.9)岁,BMI为18.2~27.5(22.2±3.9)kg/m2,病程0.8~20(5.2±1.9)a。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空腹血糖7.0~21.5(13.2 ±0.9)mmol/L。其中尿白蛋白排泄量正常(<30mg/24 h)48例、有微量蛋白尿(30~300mg/24 h)34例、有大量蛋白尿(>300mg/24 h)28例。纳入标准:血糖水平稳定;非同日随机至少测量3次血压均<140/90 mmHg;无急慢性肾炎、泌尿系结石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增高;无严重心脑血管等全身性疾病和精神病。随机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其一般资料与观察组具有可比性。

1.2 动态血压监测 所有受试者均停用调节血压、心率药物1周以上,采用德国Mobil无创便携式自动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监测期间要求患者坚持从事日常活动。日间(6∶00~22∶00)每隔30min自动充气测压1次,夜间(22∶00~6∶00)每隔60min自动充气测压1次,有效测量次数≥设定次数的80%时记入统计分析,计算昼夜平均动脉压及其差值百分率[(日间平均血压一夜间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并判断动态血压模式。以昼夜平均动脉压差值≥10%为血压正常节律(勺型),<10%为节律减弱或消失,≤0%为节律反转(非勺型)[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动态血压水平 两组日间和夜间平均动脉压测定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动态动脉血压比较(±s)

表1 两组动态动脉血压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n 日间(mmHg) 夜间(mmHg) 昼夜差值百分率(%)110尿蛋白正常 48 88.9±9.5 83.2±13.6* 6.2±4.4*微量蛋白尿 34 95.2±10.3* 93.6±12.2△ 1.8±2.1△大量蛋白尿2 8 101.5±12.8△ 104.5±13.8△ -3.2±3.8△对照组35 88.1±8.9 76.2±10.2 12.6±5.2观察组

2.2 动态血压模式 观察组勺型血压者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且随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大逐渐减少,见表2。

表2 两组动态血压模式比较[例(%)]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最典型的严重并发症,常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蛋白尿一般为其最早期出现的症状,是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重要标志[4]。据此,其病理表现在临床上分为5期,Ⅰ期和Ⅱ期尿白蛋白在正常范围,Ⅲ期为早期临床肾病(出现持续性微量蛋白尿),Ⅳ期即临床肾病(出现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Ⅴ期为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与高血糖所致代谢紊乱、肾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高血压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5]。文献报道[6,7],高血压可能促进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发展,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35%~38%的肾功能衰竭由糖尿病引发,5%~1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对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可使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发生率下降24%,而强化控制血糖者仅为12%。因此,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血压以减轻靶器官损害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血压变异性较大,偶测血压与动态血压符合率仅为8%。24 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正常人血压呈明显昼夜波动性,有典型的日高夜低双峰双谷模式表现;糖尿病患者多有昼夜血压节律性异常,表现为夜间血压升高和出现非勺型血压曲线。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昼夜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勺型血压节律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并随尿蛋白排泄量增多而加剧(大量蛋白尿者甚至出现夜间血压高于日间血压的逆转现象)。可能机制:糖尿病患者调节血压节律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使肾脏处于持续高灌注、高滤过状态,进而产生蛋白尿并逐渐增多,进一步加重对肾脏的损害。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不伴临床高血压、尿蛋白正常者亦存在昼夜血压节律性异常。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可能先于肾损害而发生,此与刘靖等[8]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早期即可出现昼夜血压节律性异常,并与肾损害有关;临床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针对性治疗,以最大程度延缓糖尿病肾病产生。

[1]Frank P,Kay H,Beate K,et al.Rosiglitazone improves glomerular hyperfihration,rena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and microalbuminuria of incipient diabetic nephlopathy in patients[J].Diabetes,2005,54(7):2206-2211.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8-80.

[3]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15.

[4]杨红芳.微量白蛋白尿在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9):89-91.

[5]闵锐,李玉秀.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J].药品评价,2010,7(1):9-12.

[6]张慧芳,佟淑玲.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脏损害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56-457.

[7]孙冰,班博.早期糖尿病肾病研究现状[J].山东医药,2009,49(37):104-105.

[8]刘靖,李呐,陈珍严,等.糖尿病肾病动态血压模式的特点及其与尿蛋白的关系[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7):1134-1136.

猜你喜欢

节律蛋白尿肾病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
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重女轻男”的肾病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