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的态度

2011-05-21李建军

全国新书目 2011年8期
关键词:李建军愚人黏人

⊙文/李建军

《文学的态度》李建军著作家出版社 2011.5定价:45.00元

与那些文学末世论的悲观主义者不同,我对文学的命运和前景持乐观的态度。因为,通过诗意的文字交流情感和思想,乃是文明人类心灵生活最迫切的一种需要:一首一唱三叹的诗,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对那些渴望通过阅读获得乐趣和知识的人们来讲,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因为,文学能为人类的心灵提供最真挚、最深情的慰藉,哪里有辗转反侧的无眠,哪里有执手相看的泪眼,哪里有民不聊生的灾难,哪里就需要有爱意的文学,哪里就需要有人性的文学,哪里就需要有人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声音;因为,文学能给我们提供支持性的力量,能够引导我们的精神向上、向前迈进,能够激发我们战胜内心的黑暗、软弱和恐惧,从而最终使我们活得更有力量,更有尊严。即使文学业已陷入今天这样的困境,我也坚信它不会“终结”,不会“死亡”。文学将与人类同在,正像莎士比亚在他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中所说的那样:“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所以,对那些了解文学的意义和价值的人来讲,文学从来就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余业”,而是至关重要的“事业”。关于“文学事业”的妙譬高论甚多,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这样两句似乎很寻常的话:一句是《创业史》的作者柳青所说的:“文学是愚人的事业”;一句是资深翻译家刘炳善先生在《流亡生活中的好朋友》中引用过的:“文学是有黏性的事业”。

为什么说它是“愚人的事业”呢?根据我的理解,这句话表达的,似乎是这样一个意思:身历目见是铁门槛,文学上的事情,来不得半点假,偷不得半点懒,是需要下一番埋头苦干的笨功夫的。聪明的人,会观风向,会看行情,会趋利避害,会避重就轻,但这,很不幸,也使他与文学应该追求的精神方向,背道而驰,愈骛愈远,使他最终很难写出有真情、有真意的大作品;只有“愚人”才会用真心、动真情、求真相、说真话,才会用最老实也最可靠的态度来写作,才能最终写出情深意重、感人肺腑的佳作。就此而言,“愚人”不仅“不愚”,而且还是真正的智者。

而“黏人的事业”一语之所以耐人寻味,是因为它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文学是很有魔力的,是会“黏人”的,而一个以文学为志业的人,也只有为文学所“黏”,才能有所作为,——这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不为其所黏,便不能入乎其内,便很难深知其乐,若为其所黏,便不能逍遥乎其外,便必然要为其所苦。

我大概就属于不知不觉间“为其所黏”的人,一旦事涉文学,便很迂执,便很不通世故,每常一板三眼地跟人较真,——这就难免会让别人和自己都不自在。然而,自分于“中正”二字,尚能心知其意并心怀敬意。如果说,别林斯基的这一观念——诗人是时代的“敌人”——是正确的,而由此引伸出来的观点——批评家是诗人的“敌人”——也还有一点道理,那么,我可以坦然地说:我只有“公敌”,没有“私仇”;只有“公战”,没有“私斗”。我之所以经常贸贸然地“与人为敌”,之所以比较坦率地批评当下的一些作家和作品,实在是因为觉得自己所看到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说不可的程度了。

半个多世纪前,殷海光先生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中,曾这样批评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时至今日,知识分子愈来愈彼此陌生,而且互相怀疑彼此的动机。……评论往往变成捧或骂的化身。未摻入私人因素的文字实在难逢。……一切思想言论都依利益或人事关系来解释。只要在同一条线上的,便捧入九天之上;只要不是在同一条线上的,便踩入九地之下。彼此的言语不通,彼此不了解,也不求了解。”每读这段文字,我便心惕惕焉,便告诫自己勉力务进,毋入此歧途,毋走此老路。文学批评固然不是“请客吃饭”,但也绝不是残酷无情的“话语施暴”,所以,我给自己确定的“底线伦理”就是——时刻警惕那种唯我独尊、虚张声势、不讲道理、乱扣帽子的“文革”遗风,不要有“炮打”别人的傲狠自是,不要有“再踏上一只脚”的暴戾恣睢,不要有“又何其毒也”的阴骘和颟顸,不要有李敖的“我来剥某某的皮”和“阳痿某某”的粗野詈骂。许多年来,我不敢说自己的笔下没有“咄咄逼人”的尖锐,没有不够宽缓的峻急,没有不够周严的判断,但是,借批评来泄私愤的意念,则从未有过。正因为这样,遭逢物情日浇、世路弥窄之时,偶遇流言喧豗、蜚语来袭之事,我尚能镇定而从容地面对,并未因无聊的事体,而影响生活的心情,而减损读书和写作的快乐。

《易经》上说:“君子之道,或默或语。”能够于隐忍中保持沉默,不露圭角,这固然合乎君子之道,但是,有不满和意见,便坦率地说出来,似乎也不违斯道。而阮籍的“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或许是另一种更高明的境界,可惜我做不到。我更欣赏苏东坡的“遇事即发,不暇思也”,更喜欢汲黯的戆直可爱和直言不讳。而我自己的行事和作文,也大体上属于“走直线”的一路,而较少采取“弯弯绕”的策略。“走直线”的结果,便是写了一些在我的写作中所占比例并不很大、但据说是“酷评”的文章——收入此书的批评《檀香刑》、《秦腔》、《许三观卖血记》和《大秦帝国》的几篇,或许大概就是了?是耶?非耶?请读者诸君巨眼明察。

猜你喜欢

李建军愚人黏人
愚人食盐
嘴贱
嘿!吓到你了吗?
打火机引发的血案
打火机引发的血案
我爱妈妈
打火机引发的血案
每逢佳节少不了的糯米美食,究竟是“黏人”还是“养人” ?
愚人节这一天
打火机引发场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