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分层次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1-05-14李淑玲胡松瀛郭鉴

卷宗 2011年8期
关键词:数学课分层高职

李淑玲 胡松瀛 郭鉴

分层次教学是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有区别地制定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创新成绩考评新机制,使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大提高的教学模式。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因内容要求、方法一致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从而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佳发展。高职院校数学课分层次教学作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分层次教学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教育属大众教育,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各领域一线岗位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即高级蓝领,亦即是数以万计的技术工人。而各类岗位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差异甚大,如机械类专业除需要微积分方面的知识外,还需要微分方程等内容;电子类专业除需要微积分方面的知识外,还需要微分方程、级数等内容;金融类专业则侧重于概率数理统计等内容;统计专业要求掌握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即可;而餐饮旅游专业只要了解基本数学知识就足够了。因此,在确定高职各专业数学的教学目标时应该而且必须有层次性。

分层次教学是高职学生生源现状的客观需要。随着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过去被录取分数线挡在校门外的学生将有机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圆了他们的大学梦。这也必然导致高职教育生源整体文化基础水平的下降和学生差异程度的扩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成份复杂,既有普高生,也有职高、中职、技校生,而不同生源类别的数学水平差距很大;二是同一专业文理兼招,一般来讲理科生的数学基础要较文科生更为扎实;三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毅力、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也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凡此种种,如果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锅煮"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则"消化不良"。

分层次教学是毕业导向的需要。由于高职学习已不再是终极学习,学生毕业后不只是就业一条出路,还有升学的选择。这种毕业导向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发展目标的指向不同,从而对数学的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继续升学的学生,希望数学课与升学考试课程的内容更加贴近,为将来的升学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志在就业的学生,则希望在实践技能方面得到强化,为踏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只要“够用”就可以了。

分层次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需要。尽管一些高职学生在文化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欠缺,这并不表明他们不是人才,而学习成绩也不能说明一切。事实上,不少在校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一事无成,而不少在校学习成绩一般,甚至是"调皮捣蛋"的差生走上社会后却能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创出佳绩。分层次教学就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分类施教,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对高职院校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能够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同时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由点及面,稳步推进。我院自2007年对新生的数学课实施分层次教学试点,在取得经验后,于2009年全面展开。具体做法是:

1、学生分层。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是分层次教学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因为这不仅有利于教学的组织,而且还会形成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相互激励,相互诱发,从而产生共生效应。我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这种模式多限于职业教育,指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入学时进行摸底调查,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又了解学生对就业与升学的选择,在尊重学生和家长意见的同时,也反馈学生自身的学业情况,正确定位。然后,以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为依据,分成A(升学班)与B(就业班)两个层次。A层次适合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教学中应满足他们将来进一步深造的需要;B层次适合于一般学生,在教学中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根据各专业对数学运用能力的要求组织教学。为此,首先根据学生填写的调查表进行第一次分班。调查表中主要项目有:姓名、专业、毕业学校、高考总分、数学成绩、毕业去向、对数学的兴趣等几个方面。填表前,应向学生讲明,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向更适合于各层次学生,以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方案,得到最好的发展。当二年级学生参加水平测试并合格后,学校又给学生提供第2次选择,升学班进一步强化文化课与主要专业课,而就业班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

2、教学分层。实行数学课分层次教学决不是只将课程教学要求分成几个层次,简单迁就学生的差异,降低培养要求,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符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最有效的发展。为此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1)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教学大纲。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在编写A班教学方案时,以培养较高层次的人才为主要目标,使A班学生在掌握就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侧重于基础理论的“加深”、“加高”和“加厚”,以适应将来继续深造的需要;在编写B班教学方案时,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数学课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2)制定不同的教学进度,以适应教学需要。

(3)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如对A班学生在教学中可通过设"疑"的方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设"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B班的学生,应针对其学习成绩一般,自信心不足等共性问题,采用对重点问题精讲多练,以启发互动为主要教学方法,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是认可的,数学课学习并不可怕,通过努力同样可以得到“实在”的进步。

(4) 分层布置作业和练习。对作业分层布置,运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A层次学生可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综合性强、信息量较多的题目;对B层次学生可设计一些紧扣大纲要求的基础训练题,巩固性训练题和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

(5) 分层辅导答疑。分层辅导答疑做为分层教学模式的一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地,在辅导答疑过程中,教师对A层次学生可采用"点拨性辅导",给他们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其想象力、创造力;对B层次学生采用"学法辅导",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辅导上

3、考核分层。教育的落脚点是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推行课程分层次教学新模式必须创新成绩考评新机制。打破传统的期末一次考试、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质量评价观,建立多元化评价的激励机制。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与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统一起来。为此,可将学生的数学课成绩分为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占30%,通过出勤、平时作业、上课发言、平时测验等情况确定;二是期末考试占70%。在试卷命题定位上也应有所区别:B班试卷应定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及实际应用的范围内,包括基本题和提高题;而A班试卷除涵盖B班试卷外还应有拓展题。这种考评方法一方面达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门课程考核的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的目的,同时也克服了不同层次的班级之间成绩考核不公平的现象。

总之,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社会上既需要"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将客观规律的原理应用于实践从而转变为工程产品等物化形态,并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高职教师绝不能妄自菲薄,应尊重自己的学生,要知道他们也是可塑之材,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就会看到他们身上闪光之处。事实上,分层次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高职教师来讲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师只有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探讨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才能主动地适应学生,从而使教学方法更具人性化。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分层次教学, 通过分层次培养, 在鼓励优秀学生迅速成长, 培养创新精神方面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 也为普通学生的成长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适度减轻了他们的学习压力, 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课分层高职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数学课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网红”数学课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