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贵川三地花灯的概况及异同
2011-05-14胥丽肖亚雄阎菲
胥丽 肖亚雄 阎菲
摘 要:花灯是一种综合的民间艺术。因受地域和文化差异的影响,我国西南地区花灯艺术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发展趋势,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本文从云贵川三地花灯的异同角度分析了西南花灯的特点。
关键词:花灯;云贵川;异同;特点
每一条文化长河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传奇, 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在历史的夹缝中存活下来的花灯艺术,期待着、盼望着它的伯乐,为它剥离历史的尘埃还原其最绚烂的美丽。
花灯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主要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及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在长期的发展中,花灯形成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偏重舞蹈,另一种则向民间小戏的形式发展。受地域和发展差异的影响从而又形成不同的地方风格。具有代表性的花灯有:云南花灯、贵州花灯、四川花灯、湖南花灯等②。
一、三地花灯概况
1、四川花灯
重庆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界东临湖北 、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重庆的文化的多元化。因重庆在成为直辖市以前隶属于四川,在习惯上人们依旧将重庆秀山花灯称为“川东花灯”。所以此处我们将秀山花灯作为四川花灯的代表。
“秀山花灯”,是我国西南地区花灯一支重要流派,是一种综合的民间艺术,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 。秀山花灯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花灯艺术最具代表性而命名,又称跳花灯、耍花灯、花灯戏 ,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说唱艺术 。
秀山花灯起源于唐宋年间,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秀山花灯融入了当地土家族和苗族的歌舞表演特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表演传统的秀山花灯,对场地没有特殊要求。
秀山花灯自身有一套完善的演出体系,主要包括:设灯堂、启灯(请灯)、跳灯、辞灯。设灯堂:好比是当今的活动启动仪式一样,祈求神灵的庇佑。跳灯:是花灯的主要表演内容。辞灯:正月十五晚,祭拜神灵,唱罢《送灯调》,新一年。
表演中,演员所唱的歌词叫花灯词。花灯词有浓厚的“土味”,通俗易懂。有时也将一些汉族民间小调的原唱词作为花灯词。
经过不断的发展,秀山花灯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花灯二人转(两人表演的单花灯这是秀山花灯的主要表演形式)、双花灯(四人表演的双花灯即由二男二女同时歌舞演唱)、花灯群舞(多人表演的群花灯是由“花灯二人转”发展而来)、花灯戏(秀山传统的花灯戏,又称“单边戏”或“花灯歌舞戏”、“花灯小戏”。故事情节简单,演出时间短,对布景、服饰没有要求)。
在长时期的表演中,秀山花灯形成了舞蹈性、歌唱性、戏剧性、模拟性、民族性、地域性、程序性、群众性等特征,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秀山花灯不仅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对土家族民俗音乐舞蹈艺术及其历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2006年5月20日,秀山花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贵州花灯
由于贵州的花灯主要是由其它省市通过汉族移民为主要渠道传入的,所以贵州花灯的最大特点就是分东、南、西、北四路,各自受到临近省区的影响,各具特色。
(1)东路花灯:主要流行于铜仁地区。黔东的花灯剧,据说开始于印江阁老寨,罗文昌是创始人,后来得到罗芳林的提倡和发展,在光绪年间传到石阡,接着传到德江、务川、凤冈等地。剧目相当丰富。在表演上一方面继承花灯歌舞的艺术特点,另一方面吸收了戏剧手法,引进了戏曲的某些写意、虚拟动作,行当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为基本,使用方言演唱,采用锣鼓套打和人声帮腔的表演形式。
(2)南路花灯:流行于黔南地区,以独山最为典型。独山花灯不仅受到汉族民间小调的影响,还受到了戏曲和苗族、侗族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2008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独山花灯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3月16日,独山花灯登上了世界音乐艺术的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
(3)西路花灯:传入的时间虽然很早,但因这一带地戏兴盛,发展不如其他三路,它长期保持弋阳腔“其节以鼓,其调喧”、“向无曲谱,只沿土俗,一人唱而众和之”的特点。
(4)北路花灯:盛行于遵义的北路花灯从清代前期起就很流行,可谓之发展繁荣。北路花灯,除了受到茶歌和茶舞的影响外,也受到川戏很深的影响。黔北花灯还大量吸收当地的民歌等音乐演唱形式,让人感觉曲调特别丰富,达到兼容并蓄的效果。由于曲调的音域较窄,大大降低了对演唱者的要求,这样就更加有利于花灯的传唱。在演唱中大量使用反复、领唱、齐唱形式。舞蹈在花灯的表演中依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3、云南花灯
云南全省17个州市都受到花灯艺术的影响。花灯不仅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也影响着少数民族同胞生活。可以说云南的版图就是花灯的分布图。云南花灯是云南主要的地方剧种,包括花灯剧、花灯歌舞、花灯小唱等表演形式。由于其贴近人民生活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被誉“云岭山茶第一支”。
花灯在长期流传中,由于地区不同,先后形成9个支派:(1)昆明、呈贡花灯,(2)玉溪花灯,(3)弥渡花灯,(4)姚安、大姚、楚雄、禄丰花灯,(5)元谋花灯,(6)建水、蒙自花灯,(7)嵩明、曲靖、罗平花灯,(8)文山、邱北花灯,(9)边疆地区花灯。
花灯从内地传入云南,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终于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艺术特点。云南是个具有众多少数民族的省,由于其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与外来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中形成了众多流派的花灯,使其更具地域化,民族化,但是以歌舞见长,处于抒情机制是云南花灯的共同特征。
“崴”是云南花灯舞蹈的基本律动,民间有“无崴不成灯”的说法。所谓“崴”就是指表演者无论做什么动作身体都要保持“S”形的左右摆动。“崴步”都有手部动作配合。花灯戏中的歌舞有利于烘托情节和丰富人物性格。
在不断的发展中云南花灯又大量的吸收京剧、滇剧等戏剧的特点,发展出“新灯”,也使得花灯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二、三地花灯的异同
1、各自绽放的美丽
(1)表演时间
秀山花灯的表演时间一般为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花灯是一种热闹喜庆的表演方式,人们用表演花灯进行拜年,讨个吉祥的好兆头。
云南花灯、贵州花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一部分,所以没有表演的时间限制。
(2)音乐调式特征
四川花灯常用的曲调有《采花调》、《绣荷包》、《黄杨扁担》等近百首之多,音乐活泼明快,秀山的《黄杨扁担》为人们所喜爱。音乐多采用五声徵调式和羽调式,其次是宫调式和商调式。
贵州花灯常用的曲调有《巧梳妆》、《绣花调》、《看灯》、《闹花灯》等,近200首之多。音乐以热烈明朗为其特点,独山的《踩新台》最有代表性。音乐多采用五声徵调式和商调式,其次是羽调式。
云南花灯大体上分为歌舞和戏剧两类,这两类形式的花灯曲调相互通用。常用的曲调有《绣荷包》、《十大姐》、花灯《鲜花调》、《绣香袋》、《采花》等100多首。音乐以抒情优美著称。音乐多采用五声徵调式和羽调式,其次是宫调式和商调式。云南花灯的音乐是云南花灯区别于其他地区花灯的最大特点。
(3)发展侧重方向
在发展的过程中,花灯形成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偏重舞蹈;另一种则向民间小戏的形式发展,偏重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形成歌、舞、戏相结合的花灯戏。
秀山花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花灯二人转、双花灯、花灯群舞,这些表演形式都是侧重歌舞。虽说也有形成花灯戏,但是秀山花灯戏并不注重舞台背景、服饰、故事情节等。所以说,四川花灯的发展侧重于歌舞。
而贵州、云南则是侧重向民间小戏发展。这是由于当地花灯的发展受到本土及临近省区的戏剧影响程度不同。云南与贵州都成立了专业的花灯剧团,花灯剧目数量多,在花灯唱腔、表演的革新方面做了不少探索。
2、共同的魅力
虽说三地花灯各具特点,但都具有荆楚文化的神秘和浪漫,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花灯歌舞的表演者,男执折扇,女拿花手帕,(要求手不离扇帕,要舞得灵活、变化快、花样多)上下挥动,一边唱一边跳(身体摆动强调曲线性,始终 保持S形)。人数一般是一男一女,也有五六十人的集体舞。
花灯歌舞一般没有故事情节,所有没有固定角色,花灯是一种喜庆热闹的表演形式,多与当地民间歌舞溶汇。
花灯音乐一般结构短小、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情绪活泼。
花灯常有的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笛子和打击乐器。歌唱以笛子为主,舞蹈以打击乐器为主。
花灯的唱词一般采用当地方言演唱,通俗易懂,情感真挚。也有采用民间小调的原唱词,或者填入新的内容加以润色。
花灯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是一门集宗教信仰、歌舞、风俗、扎纸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顽固自守,取汉族民间小调、戏曲之精髓不断丰富自身的表现形式;积极与当地少数民族进行文化交流与融合,因地制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我们的花灯发展却陷入面临失传的窘境。保护花灯刻不容缓,除了政府的扶持与帮助,花灯艺术本身还要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传承数百年的花灯,就犹如一坛陈年老酒,细细品尝,愈久弥香。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9
[2]陈永,孟宪辉.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3]赵铁春,田露.中国汉族民间舞教程[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4]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1
[5]杨民康.中国民间歌舞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4 [6]王耀华,王州.中国民族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