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火锅:会做甩手掌柜的
2011-05-14
1970年,我出生在四川简阳一个普通的工人之家,技校毕业后做了电焊工。一次,我买了一块假金表,一下子欠了1500元的债,我靠晚上摆摊卖麻辣烫还清了债,不久还用赚来的1万元开了第一家火锅店。
做过麻辣烫,我懂得抓客人的方法必须靠真诚。我发现,楼上的一位邻居,每天都和十几个人吃火锅,每次来我店门口看一下,发现里面没客人,转身就走了。我问出来他的姓后,每天都站在楼梯口等他。第一次我说魏大哥好,第二天又说魏大哥好。终于有一天,他进来了。我很激动,但是吃完了他说味道不好,有一种香辣酱,放上味道很好。我找到这种酱,给他送了过去,让他鉴定一下有什么区别。他非常感动,后来成了我的忠实顾客。那个时候我的环境不算最好,但是我的态度好,别人要什么我都尽快做好,有什么不满意的我也会多赔笑脸,大家就都愿意过来吃。就这样,我抓住了很多顾客。3个月后,客人开始排队,逐渐成了简阳最大的火锅店,并开了第二家分店。
1998年,一位客人问我怎么不到省外发展。于是我就和他合资80万,在西安开了第一家火锅店,因为合伙人特别克扣原材料,导致海底捞的很多特色丧失了,半年亏了33万,合伙人退出了。我还是靠真诚扭亏为盈,接连在西安开了好几家分店。
海底捞的服务,常会新顾客“瞠目结舌”。有个顾客打手机打到欠费,不经意嘟哝了一声:“这儿要是有充值卡卖就好了。”结果,几分钟后,气喘吁吁的服务员真的拿来了一张充值卡。
我的真诚花在了很多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原材料简单清洗是洗不干净的,一定要冲洗几次才行;普通的仓储方法会使原料变味变质,我采用欧盟标准,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保存……我坚持必须不惜人力财力,做到尽善尽美。
我看过一篇介绍麦当劳的文章,记住了其中一句话:要关注员工成长。这句话成了海底捞发展的法宝。2004年,海底捞提出了“双手改变命运”的理念。要想服务做得好,就需要员工首先乐意为顾客服务,所以从一开始,善待员工就是内部管理中的一个导向。我对员工的管理及对客户的服务,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对员工好——员工有干劲——员工对客户好——客户体验良好——忠诚顾客再次消费和口碑推广——企业获利”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其实,在西方服务营销理论中,早就有一个对应的概念,那就是“服务利润链”。
我给他们打造了一个公正的平台,提拔诚信、善良、正直的人。人员实行轮岗制,你今天在这个岗位上干好了,我就让你干另一个岗位,直到最后做店长。
我不是很关心财务指标,我觉得单纯考核财务指标不科学,因为地段、地区不一样,赚的钱自然不一样。我们主要看几项指标:有没有浪费,有没有贪污、顾客满意度、后备干部的培养、员工的激情。
海底捞一直在坚持一种平等主义,海底捞的所有店长、小区经理都是来自企业的底层,很少有空降的。不是说外聘的人不优秀,因为职位就那么多,如果都外聘的话,那么双手改变命运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培养人的过程中肯定有成本,但对企业来讲,这是值得的。人管人是难的,如果选的人积极向上、与人为善,基本上就不会错。
海底捞在简阳建立了一所学校,解决我们员工孩子读书的问题,员工的吃住基本上都由店员负责,我们都对员工做一些MBA的培训,甚至是一些EMBA的培训。在海底捞大学,我们的重点不在招聘,不在培训,重点是激发员工相信双手改变命运,客人认可之后我们的生意才会越做越大,大家才能共同成长。比如说培训员工怎样使用自动取款机等等。
那么组织架构呢?你知道一个顾客到一个餐厅吃饭,他不可能关心你们企业的核心思想,你的老板是谁,他只关心吃的舒不舒服,他对品牌的认识来源于他的员工。在餐饮行业,培训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火锅店,还是其他的餐饮行业,技术含量都不是很高,要想做好餐饮行业,服务取胜是关键,要让员工全心全意服务好顾客,必须确保你的企业值得员工信任。要让员工相信双手改变命运,就必须首先满足员工的需求,由此引发了很多的亲情化的东西。比如说,尽量把夫妻安排在一起上班等。
目前,我们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员工已经超过1万人了,处在一个很危险的阶段,扩张太快,我们还没有很好的办法通过这个流程、制度和绩效考核,把我们的企业文化很好地贯彻下去。如何储备更多拥有海底捞的员工是我们当前的巨大挑战。我们请了一个著名的咨询公司IBM来帮我们管理架构,咨询顾问说我们的模式很好,不应该完全搬照西方的,应该按照现在的原则。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最先开放的就是餐饮市场,但是到现在为止,真正的全国名牌我认为还没有。由于地域性的差异,可能青岛的东西拿到北京就不受欢迎,所以还没有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大家都认可的餐饮品牌。但在未来的时间里,肯定会出现一家全国人民都认可的餐饮品牌,我觉得海底捞应该有这个机会。
最近几年,我们也设置了一些组织架构,小区上面有大区,大区有办公会,办公会有总经理,总经理上面有董事会。我们初步确定明年要在美国和香港各开一家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