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去的时代和背影

2011-05-14陈晓萍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傅斯年考古学知识分子

陈晓萍

在一次名为“这就是民国”的文化沙龙活动中,电影导演贾樟柯讲述了想象中的民国,而这个想象源自于他生活的汾阳县城。

在我们整个成长的年代,历史的纵坐标被分成了新和旧两个标尺,课本里的名词和人物,也已被概念化。历史于我们,被概括为大而化之的历史意义,却没有了细节。在汾阳县城,少年贾樟柯时期,县城教堂的围墙上书写着毛主席语录。对一个敏感的少年,建造于民国初年的教堂神秘无比,远比围墙上的标语有吸引力。里面曾经是什么样子,发生过什么故事,人去楼空,给少年留下了想象。

关于历史,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细节,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岳南的新书《南渡北归:南渡》,正是提供了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群体的大量细节。

岳南讲述的故事,从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的知识分子南迁入笔。整部作品所涉有名有姓的知识分子近百人,作者为每一个出场的知识分子留下传记,从穿衣打扮到思想言论,再到每个人的成就,一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群雕被活灵活现地镌刻出来。

回忆民国的学术研究,那是一个既可以说是最坏也可以说最好的时代,《南渡北归:南渡》正好为这个注解提供了丰富的佐证。

1925年,在胡适的帮助下,清华国学院研究院成立,由留美归来的一代名士吴宓主持,它把国学大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网罗旗下,这就是后世广为流传并且影响深远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而后年轻的“海龟”李济也以讲师的身份加入了这个超级团队。而这一年,赵元任34岁、陈寅恪35岁、李济29岁、吴宓31岁。一代学人,从此走上中国学术舞台。

李济,后来被誉中国人类学和考古学之父。他1918年赴美留学,先后攻读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归国后在地质学家丁文江的鼓励下,转向考古学。后来在傅斯年的邀请下,出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李济最大的贡献就是1928年至1937年,当时正是中国兵荒马乱之时,而李济主持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震惊世界,这个工作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这一考古成就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抗战中,史语所迁往四川李庄,在战时极其困苦的情况下,中国仍然保持着一支顶级的考古学术阵容。为首的是李济和梁思永。梁思永是梁启超的二公子,此前中国学术界唯一一位真正受过考古学训练的“海龟”。在傅斯年、李济、梁思永等前辈的扶持下,这个学术队伍中涌现的优秀学者还有吴金鼎、夏鼐、曾昭等。夏鼐1934年考取公费留美奖学金时,对考古学所知甚少,只因把历史学的机会让给同学才选择了考古专业。当时赴国外学习考古,必须有田野考古经历,于是清华大学指定傅斯年、李济为其导师,在其出国前追随傅斯年、李济、梁思永的指导训练。1935年,在李济、梁思永的建议下,夏鼐转赴英学习考古学。1940年底,夏鼐响应导师李济的召唤,回到祖国,在李济筹备的中央博物院工作。

让人唏嘘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李济和夏鼐,这一对师生,分别在台湾和大陆执掌考古学“帅印”,李济名字逐渐在大陆消逝,一个时代就这样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南渡北归:南渡》

岳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定价:39.8元

《政法往事:可能不知道的人与事》

陈夏红

北京大学出版社

定价:25元

作者试图拂去遮蔽历史真相的尘埃,钩沉政法舞台上往事,勾勒出法律人与政治博弈的轨迹。

《众神栖落新疆:东西方文明的伟大相遇与融合》

南香红

九州出版社

定价:68元

以新疆30年考古现场为基点,展现了东西方文明在新疆这个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几千年的相遇和融合,揭示汉唐以来中原文明在新疆的主导地位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金观涛刘青峰

法律出版社

定价:45元

作者把系统科学的方法引入历史研究,把中国历史作为一个演化的系统,然后试图回答: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持续了那么久。

《剩余的时间:解读〈罗马书〉》

吉奥乔·阿甘本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定价:21元

这不仅仅是对保罗或《罗马书》的重新阅读,而是试图对20世纪以降的思想氛围与争端的脉络进行梳理。

《文人的左与右》

孙郁

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20元

谈读书,说掌故,讲人物,文坛往事娓娓道来,作者以此深入到中国文化肌理之中。

猜你喜欢

傅斯年考古学知识分子
《熬波图》煮盐盘铁的考古学探索
中国考古学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考古”百议
傅斯年与俞大彩:藏在最后一笔稿费里的爱
傅斯年的善举
藏在最后一笔稿费里的爱
小议考古学和“中国”的结合
铮铮硬骨傅斯年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