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权威专家解析胡锦涛访美与中美关系

2011-05-14李静睿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胡锦涛中美关系议题

李静睿

时值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中国新闻周刊》邀请数位权威国际问题专家解析这一重大外交活动的意义,预测中美关系走向

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美国需重新定位一个崛起的中国

胡锦涛本次访美的时间点选择很重要。去年以来,中美关系出现了很多不好的迹象,除了传统的贸易摩擦之外,中美在战略上的分歧更加明显,特别是在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之后,美国加强了日美联盟,并且借助这样的同盟“重返亚洲”,把航空母舰开到黄海演习,希拉里又在东盟地区论坛上表态南海问题涉及美国利益,“美国有责任和有关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等等。

奥巴马上台的时候,大家普遍认为中美关系会进一步改善,因为他在竞选期间提倡“改变”,承诺要建立一个合作的世界,但是随着美国战略重点转移,美国加深了对中国迅速崛起的战略担心,调整后的美国对外战略,加强了对中国的战略防备和遏制。而在中国国内,有关美国进逼中国的讨论也是大大升温,有人甚至建议,不惜与美国一战。在这样的局势下,尽管去年胡锦涛和奥巴马在各种会议上多次见面,但是在这个时间点、即新的一年初始进行单独私密的磋商,以达成一些共识是必要的。

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在前几天说: “这是自邓小平访美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中国领导人访美。”我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的确如此,当时邓小平访美,背景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需要美国的帮助与理解。但是这一次则发生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继续维持了一个很高的增长率,经济总量也首次成为世界第二,中国对世界的发展具有影响力已经是一种普遍共识,在这样的前提下,美国如何重新定位一个崛起的中国,是本次访美可能要解决的问题。

很多人关心这次访美会有什么成果,但我想最大的成果是对一些大的问题形成共识,而不在于具体的协议。寻求共识将在三个层面进行:第一是国际层面,比如世界经济的调整和稳定发展,国际市场的开放等等。第二是区域层面,包括亚太地区的合作与安全,中美如何把握当前如此复杂的朝鲜局势,以促进恢复六方会谈等等。第三是在双边关系层面,贸易关系是一个老话题,肯定会存在很大分歧,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比如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美国不会放松它的压力,但中国不可能承诺放开汇率,只是会重申坚持改革,人民币会更加灵活等等,会有一些政策取向,但是不会有太大让步。

中美关系存在三个死结:一是政治,二是经济,三是战略。有的是长期以来的旧死结,有的是新结的,要解开这些死结不容易,也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但使其松一松,是很必要的,对我们也有好处。

总的来说,中美关系是一种很复杂的关系,会伴随中国崛起的整个过程,打打闹闹,磕磕碰碰,都不能避免,但是我相信不会恶化,总体上会趋缓。邓小平当年说中美关系,“坏也坏不到哪去,好也好不到哪去”,这句话很有穿透力,如今看来仍然适用。因为两国心里都很清楚,中美关系是不能破裂的,彼此都承受不起这样的代价。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倪峰:

中美关系应有新的管理方式

去年中国在周边地区受到了多年未有的军事压力,身旁的军事演习一个接一个几乎没断,航空母舰都开了过来,美日韩三国似乎都要结成军事同盟了。今年年初,我们的歼20开始试飞,刚好时间点是在胡锦涛访美之前,所以很多人会问,这是不是一种反击,在这次访美中,军事会不会成为核心议题?

但我认为这(指歼20试飞)是一种巧合,应该说这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如果从军事关系的角度来说,盖茨已经访华,并不需要再有一个这样高层的对话来专门解决。当然中国关系始终是“竞合”关系,竞争与合作并存,我们不能一味服软,在军事高压的氛围之下,的确需要有某种方式来表现我们也不惧怕压力的态度。

中美已经有很多各种层面的交流机制,军方有军方的途径,贸易有贸易的途径,所以这次访华可能主要还是营造一个总体的政治气氛。我们都知道,去年中美气氛总体来说是悲观的,大家都寄望在本次访美之后这样的悲观气氛会淡一点,出现一些乐观的空气。

在具体议题上,延坪岛炮击之后朝鲜半岛的局势一触即发,肯定是需要得到某种方式的解决,这当然会是比较重要的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是美方长期关注的传统议题。此外,中国方面也有相应的关注点,比如放松技术出口管制,确立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消除一些歧视性的规定等等。

本次访美的日程安排也有一些亮点,比如除了华盛顿以外的首站是芝加哥,我们知道这是奥巴马的故乡,一方面这是拉近和总统个人的关系,另一方面芝加哥是一个制造业城市,在经济危机中受到了比较大的打击,我估计将会安排胡锦涛去一些工厂进行访问,以显示我们也愿意了解美国的问题,对金融危机感同身受,所以应该坐下来解决问题。另外,国家形象宣传片也选择在此期间播放,还有人指出这刚好是乒乓外交四十周年,这些都是中国政府精心设计的公关行为。

从去年的情况来看,中美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前两国实力相差比较远,但是现在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的疑虑增加,另一方面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更加自信,中美关系中长期“斗而不破”的局面不会发生改变,但是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各方都期待在本次访美中将这样的管理方式探索并确定下来,因为这是只有首脑层面的互访才能解决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双方只能形成模糊笼统共识

胡锦涛访美的主要议题有两个:一个是讨论朝鲜半岛问题,另一个是改变去年以来双边关系的基调,我们都知道,去年中美关系太糟糕,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消解战略互疑,实现战略互信,是最重要议题。

在朝鲜半岛方面,危机已经过了最高峰,目前的前景还很模糊。当前最重要的分歧是,中国和朝鲜的大致立场是要求无条件进行对话,可以重启六方会谈,但必须是无条件的。而美日韩的主要立场也很明确,要有条件对话,即朝鲜要为去年发生的事件承担一些责任,朝鲜承诺不进行任何新的挑衅,做出令人信服的行动,特别是要按照非核化原则进行谈判等等。可以看出来,双方立场分歧很大,我个人认为难以实现突破性的进展,但是有可能达成某种非常模糊而笼统的原则性共识。更为具体的共识,还有待于在本次会面之后,中美分别和自己的盟国进行对话以及施加影响。

很多人认为,奥巴马现在的对华政策与他此前的承诺有很大区别,这是导致目前中美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在上台初始,奥巴马可能把中美关系想得太简单,加之当时美国深陷金融危机,他可能认为说一点漂亮话,中国就可以大体按照美国的要求进行让步,而且当时美国的确很需要中国在经济领域进行帮助。但是从哥本哈根会议开始,双方的分歧已经尖锐明确化,此后又是一系列的事件:谷歌退出中国、伊朗核问题、对台军售、朝鲜问题,一直到希拉里在河内表态将干预南海问题,应该说双方已经进入了比较严重的战略对立阶段。但是我个人认为,从实质上来看,这其实是美国一贯的对华政策,美国从来如此:经济上希望中国的支持,政治上又不承认中国的战略大国地位,朝鲜问题、汇率问题、贸易争端,都是没有新意的老问题,只是在去年的大背景下显得更突出而已。

关于中美关系的未来,我认为现在看不清楚,外交辞令当然会说,中美“除了合作,别无选择”,但是双方毕竟还在很大层面上是竞争对立的关系,之后到底是合作为主,还是竞争为主?在话语层面,我们都可以说要消除战略互疑,实现战略互信,但是双方有这么多激烈的分歧,都不会让步,所以都是基本无解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

中美或以联合公报形式重新诠释两国关系

胡锦涛此次访美是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定位之旅。与2006年他访美情况不同,因为这4年间中国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等盛事,同时也遭遇了汶川地震等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另外,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金融危机之后不断上升的国家。加之周边关系在过去一年中日益复杂,中美都需要再次全面衡量对方,对两国关系重新定位。

中美双方关切的议题排序一定不同。对于中国,台湾问题最敏感、最核心,代表着中国的核心利益,由此延伸的有西藏问题、对达赖的认识问题,这些都是关系中国基本生存状态的问题;其次还有中国周边形势的考量,美国高调重返亚洲意在哪里?中国也需要弄清楚。对于美国,他们担心中国崛起是否要从亚洲赶走美国;伊朗、朝鲜核问题等等也希望与中国商讨解决。两国之间很有可能会以联合公报的形式重新诠释两国关系,至于可能会签贸易大单等只是这些主要议题框架下进行的活动。

我不赞同所谓Chimerica等类似G2这样的提法,因为中国从来不希望称霸,而是希望朝着全球均衡的方向发展。如果强调G2,会引起中国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猜疑。与此相应的,我也不赞同“崛起论”,崛起的意义和中国的外交战略并不相称。中国外交风格不是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而是比较温和、平衡。

我们看到中美关系对于全球影响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国家如何和谐相处?大家都定睛于此次会晤,等待看胡锦涛和奥巴马两人如何解释未来5至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的两国关系。我预测,中美或以联合公报形式重新诠释两国关系。 ★

猜你喜欢

胡锦涛中美关系议题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论胡锦涛的生态环境思想
胡锦涛西装阅兵显深意
胡锦涛主席入选《时代》“最具影响力人物”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