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化学课堂回归“生活”

2011-05-12朱春霞

化学教与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化学生活化生活

朱春霞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应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以“课堂导入—实验探究—课堂练习—课后延伸”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使课堂、学生、教师都“活”起来,让化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化学;生活;生活化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5-0041-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5.019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既教育、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因而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信息,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化学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再把这些化学问题移进课堂,真正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下面结合个人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化学融入生活,课堂充满活力

1. 捕捉生活现象,让课堂导入生活化

对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化学世界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困惑,更使得他们对化学知识充满了渴望。在《开启化学之门》的新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化学实例,创造化学学习情境,提出学生熟悉但又无法解释的现象,激发学生求知欲。例如,铁为什么会生锈呢?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为什么有黑色斑点?食醋为什么是酸的?石灰岩溶洞和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中的水》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水,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懂得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以生活中现有的化学问题来引入课题,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信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设置学习情境,让课堂导入简洁而真实,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充满好奇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课堂导入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环境问题、高新科技、医疗卫生、安全常识、生命健康等各方面民众关注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感受生活经验,让实验探究生活化

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如果将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移植到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探索化学的奥秘,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例如,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可以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并从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中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片段:

取蜡烛一支,点燃观察,并记录现象。

刚点燃时的现象:;

点燃1分钟时的现象:;

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 ;

熄灭1分钟后的现象: ;

熄灭时点燃白烟,观察白烟能否燃烧:;

点燃蜡烛,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观察现象: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

迅速翻转烧杯并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谈谈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从而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又如,在《溶液的酸碱性》一节中,让学生用pH试纸测定汽水、柠檬汁、食醋、肥皂水、矿泉水、鲜牛奶、鸡蛋清、石灰水、雨水、洗洁精、84消毒液、洗发剂、护发剂、唾液等,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酸碱性。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一根头发分别置于酸性和碱性溶液中,观察头发的变化,得出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由此让学生知道出为什么先用洗发剂洗发后要使用护发剂护发。

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学习的过程,即是生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把知识有机地融入生活,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获取化学知识。

3. 理解生活问题,让课堂练习生活化

近年来的中考化学试题,由过去单纯对课本知识的考查,逐步转向对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化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聚焦于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化学科技前沿,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练习的设计应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贴近生活的习题,以调动学生的感觉、情绪、智慧,让他们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思维活动中,不断地探索,逐步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把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与食品、药品中成分的计算相结合;用神舟6号燃料、超导材料、绿色食品、高效化肥、低毒农药、防“非典”的过氧乙酸消毒液、环境保护等丰富生动的化学素材渗透到试题中,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科学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科学体验,对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设计方案鉴别无污染的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具体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在学完结晶的知识时,让学生解释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原因。习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体会化学,应用化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以2009年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为例,试题中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蚊虫叮咬后”、“航天展”、“环保主题”、“水主题”等内容,紧密联系生活、生产、能源、安全、时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多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更好地让化学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开放生活空间,让课后延伸生活化

俗话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课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更深的空间,给学生留有自主体验的时间,将学生的学习提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得到延伸与升华。家庭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它以家庭条件为主,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药品和器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去总结,去评价。

例如:《石灰石的利用》一节内容,由学生自行带来不同物质,像贝壳、鸡蛋壳、珍珠、各种石块、水垢等,然后根据实验方案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勤动手、动脑和实验设计、操作的技能,更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又如:学完《自然界中的水》后,可以让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自来水净化的过程,然后就地取材设计并制作简易的净水器。

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也认为只有通过“做”才能获得经验。有了经验,也就有了知识,学到了东西。“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参加课外小实验活动,走进生活,融入自然,在活动中体会生活,感受知识,并积极反思和探索,真正领悟化学的魅力。

二、生活走进化学,教学充满活力

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师生的互动交流生活,在实验中体验生活,使课堂、学生、教师都“活”起来,师生双方在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里获取知识,回归了真实的大自然。

1. 课堂“活”了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利用生活的常识和经验引入化学,又以化学知识解决了生活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课堂的导演,师生之间交流平等了,课堂活跃了,学生活泼了。课堂因和谐而美丽,学生因自主而精彩。

2. 学生“活”了

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化学的内容,寻找生活中化学的知识点。学生学习的空间广了,他们从封闭到开放,从课内向课外、向社会延伸,学生的学习方式活了,学生的思维活了,学习的效果好了。

3. 教师“活”了

教师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与解决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教师以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的思路活了、教学的方法活了、教学的内容活了。

化学是丰富多彩的,是有趣有用的科学,教师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将课内和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去学习化学、体验化学、感受化学,使学生获得基本化学知识;同时,教师更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技巧,真正地使化学课堂有太阳的活力四射、有月亮的真实自然、有星星的智慧闪烁,使化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化学生活化生活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