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互动课堂 促进高效学习

2011-05-12时建彬

化学教与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交流质量

时建彬

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参与课堂互动,从而实现对问题的多元理解,不断丰富、深化和修正自己的思想。本文以《质量守恒定律》互动课堂的教学案例为例谈谈如何打造互动课堂、促进高效学习。

关键词:互动课堂;高效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5-0039-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5.018

时下不少老师在课堂上仍只顾自己单边精彩的演绎,不知不觉地抢了学生的风头,这样的课堂很难激起学生思维的共鸣,学生的学习处于低效乃至无效状态。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参与课堂互动,从而开阔思路,实现对问题的多元理解,丰富、深化和修正自己的认识。目前我校深入实施导学案引导下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师生、生生积极、有效地深层互动,学生热情的参与,多样的活动,成功的展示,极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一、预习后互动,促进自主学习

为贯彻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前置性学习的习惯,提前一天下发导学案,学生以导学案为拐杖充分预习新课,重点完成课前准备部分的问题,教师课前对导学案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前置性学习中共性的问题,上课开始先由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补充,在组内互动基础上全班交流,这样为学习新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案例:在《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的学前准备部分设置如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化学变化?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3.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有没有改变?原子种类、数目是否改变?物质的种类是否改变?

学生预习之后一定怀着许多的问题,他们迫切渴求问题的答案,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进行互动,正好迎合学生的需要,他们很自觉地投入到小组互动中,在互动中解决自己的迷惑,纠正自己的错误,为全班展示交流做好准备,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前置性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又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实验中互动,促进探究学习

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是实验,应更多地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在实验中自由互动,合作探究。通过设计实验,献计献策、完善方案;动手实验时,相互提醒、相互配合;实验后相互交流、深入分析,通过实验中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探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

案例:准备与学习本课有关的旧知识后,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进行探究,启发学生提出化学反应后总质量是否变化这一问题,分组对问题提出自己大胆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为了提高活动效果,将两人实验小组合并为4-5人学习小组,组员人人发表自己的观点,组长组织讨论甚至争论,最终达成共识,形成方案。大部分小组认为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可以用天平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来进行验证,在小组互动讨论结束后,由三个学生主动上台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其中一人完成化学反应,一人负责称量,一人同步解说,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解决了学生使用白磷的安全问题,又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效果。在观看演示后按照设计的方案重新调整座位,进行小组实验,1-3排为仿照课本实验,第4排为创新实验,实验中学生对实验操作相互纠错,对实验现象共同分析,对实验中的问题请求老师解决,互动随处发生,俯拾皆是;实验中学生兴致勃勃,热情高涨,真正让学生在做科学的实践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实验结束后做相同实验的组间互动,交流实验现象和结果,做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小组先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归纳质量守恒定律。认识规律后进一步讨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镁带燃烧后的质量为何变小,如何改进实验以证明质量守恒,现学现用,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其中物理课代表一组用气球套在锥形瓶口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创新实验,激发了许多同学的好奇心,原来是空气对气球的浮力造成天平的失衡,本组因此获得实验设计创新奖。

以往学习这一节都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学习被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在本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实施实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验中教师参加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组内、组间生生互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思维活跃,生气勃勃,精彩生成不断,在互动中增进了对科学的理解,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讨论中互动,促进合作学习

课堂互动的最常见形式就是讨论,在讨论中互动,师生、生生强有力的相互作用,不断地开拓思维、交流思想,真切地体验,真实地感受,逐渐形成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提高了学习的质量;而且深入的互动能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的技巧,促进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案例:通过探究活动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同时播放电解水的微观变化动画,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这样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辩论,最终得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因为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在此基础上再讨论分子、元素是否变化。

合作学习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本节课课前准备、实验探究、解释规律等环节,讨论一直不断,组内、组间、全班,讨论激情洋溢,学生乐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乐于心平气和、客观理性地一起辩论。在讨论中互动,信息多方交融,认识不断提高,兴趣更加浓厚,热情更加高涨,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

四、评价中互动,促进愉快学习

新课程要求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特别要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因此小组活动后教师要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结束后还要对整节课学习进行总评,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很多时候教师并不能对每个小组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这时也可以发挥小组的作用,采用小组内的相互评价,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在相互评价中让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调整自信,相互取长补短,同时生生情感互动,增进了友谊,培养了交往能力。

案例:在盘点收获环节,先请学生小结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然后小组相互评价,组内互动交流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成功经验,评选本组最快进步奖和最佳发言奖。在小组互评基础上全班汇总交流,组间互评,此时教师只是顺水推舟,顺其自然,评选本课最快进步奖、最佳发言奖和设计创新奖。教师的总评穿插在学生互评中,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思考是否认真等方面进行,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心情愉悦地接纳老师、同伴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互动热情与探讨精神应当多予鼓励和赞许,使其感觉到互动的最大价值不是在于观点的正确与错误,而在于其是否付出了思维、是否用了真心。评价中师生、生生心与心真情互动,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精神面貌积极发展,潜能得到最大激发,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幸福的教育,促进愉快的学习。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了起来,实现最大化的化学学习效果。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教改的春天,更是学生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07

[3]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新课程交流质量
如此交流,太暖!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睡个好觉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