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析

2011-05-10谢怀平刘雯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储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谢怀平 刘雯

湖南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大省之一,老龄化势头迅猛,湖南人口老龄化既具有人口老龄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湖南省所独有的特点。来势凶猛的老龄化趋势必然对湖南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指的是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于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的过程。上世纪末湖南省就已经进入老年型省份,本世纪上半叶,湖南老龄化将进入发展最快时期。在未来40年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将是总人口年均增长速度的15倍,8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将是总人口年均增长速度的32倍。专家预测,从2009年始,我省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将超过3.4%,2010年老年人口将达1000万,2020年将达1500万,到时每4个人中就会有1个老人。迅猛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对湖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探索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湖南人口老龄化特征

湖南人口老龄化不仅具有人口老龄化的一般特征,又有作为农业大省这一特殊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显著特点:

老龄人口持续增长,高龄化态势惊人。2009年全省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635.9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9.22 %,比2008年高出0.16个百分点。2000-2009年间,湖南省总人口由6327.42万人增加到6900.20万人,增长了9.1%,而同期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增长163.3万人,湖南老年人口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总人口的增长幅,总的来说老龄人口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此外,从2000年到2005年,湖南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23.51万人,增长了38.6%,老年人高龄化态势惊人。

老人高龄化与低出生率并存。2000年,湖南高龄老年人口(80岁及以上)有60.87万人,而2005上升到84.38万,5年间就增加了23.51万人,增加38.6%。从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比重来看,2000年为8.6%,2005年则上升到14.4%。可见,湖南高龄化趋势明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未来高龄化趋势仍将继续。值得注意的是,湖南老年人口高龄化是伴随着低生育率出现的。虽然2007年9月,由于我省修改了计划生育条例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上升,但总的来说我省老龄化是在低生育水平下发生的。

老龄化“孕育畸形”,呈现“未富先老”特征。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正常发育”应是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基本完成现代化以后才开始面临的,即“先富后老”,因而具有应对人口老龄化所需要的雄厚的物质和服务基础。但我省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并不发达的背景下到来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还不完善,孕育的环境并不成熟,从而使全省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倍增。

老年抚养比大。全省以65岁为起点计算,老年抚养比由2000年的10.3%上升到了2009年的12.4%。而全国2009年平均数为11%上下,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及年轻一代生育观念的影响,全省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自2000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相比之下,老龄化趋势的加强,老年抚养比仍将会持续上升,使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湖南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人口老龄化会成为劳动力供给的巨大冲击和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劳动力结构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挑战。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的挑战主要的不是劳动力数量不足,而是劳动力素质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在人口结构和就业率不变的前提下,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数量减少和受抚养人口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但劳动年龄人口素质的相对下降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统计表明,湖南省2006年45岁以上中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为27.5%,2020年预计提升到42.7%,2050年达到44.2%左右。该年龄段人口明显特征是经验丰富,但随着年龄越大,在体能、记忆力、接受新技术、技术革新等方面能力都将减弱,因而为社会创造经济收入的能力也将下降,常此以往,必将削弱湖南省的综合竞争力。从总体上讲,人口老龄化的深化可能降低经济效率。

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消费结构变化重要影响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由于这一群体基本上退出了生产领域,成为单纯的消费人口,老年人总体消费需求量在逐渐上升,那么社会生产也将向着旨在满足老年人需要的产品和劳务倾斜。另外,老年人的增多增加了国家投入在老年人口上的财政支出,从而减少了投入到生产领域的资本,不利于湖南经济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讲,不同年龄结构的人对消费品需求不一样,但从拉动经济增长角度来说,劳动年龄人口所做出的贡献更大。当消费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一定时,劳动力人口比重越高,消费率越高,反之则越低。消费水平低就会导致需求不足,特别是当前我省正处于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期,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对我省经济增长将非常不利。

人口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储蓄率的升高。储蓄是资金的源泉,而投资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储蓄与经济增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人口老龄化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就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一般来说,调节消费是人们进行储蓄主要动机之一,为的就是在退休以后,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消费以安度晚年。由于人们在年富力强时,有能力进行储蓄,但是在年老之后,收入水平下降,用于储蓄的部分就会相对减少,而且在退出劳动市场后还要动用以前的储蓄维持生活,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会逐渐导致整个国家的储蓄率下降,影响经济的增长。

对养老保障体系带来巨大的挑战。第一,人口老龄化改变了人口的抚养比。由于老龄化的影响,全国总抚养比逐渐在上升,据预测,将从2025年的59.5%上升到2050年的76.8%。湖南省2009年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2.35个,比全国抚养比低,但从长远趋势来看,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出生率的下降,湖南省人口抚养比会逐渐上升,养老负担会加重。第二,人口老龄化会对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造成巨大的收支压力。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养老金的支付时限也将延长,那么势必会导致保险费额上升,养老保险成本将大幅度增长。另外,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将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养老保险体系的现金流动却可能日益萎缩。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经济

研究表明,在2007~2025年间,是有利于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我们应抓住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的有利时机,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那么,一方面就要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结构优势逐渐减弱。那么必须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以利于拖延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从劳动力市场出发,充分发挥其调节功能。其一,灵活调节就业的年龄限制,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可以通过延长劳动者的就业年龄来提高实际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其二,灵活调节劳动力流动机制,主要是消除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通过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总体生产效率,深入挖掘中国目前非常丰富的劳动供给潜。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充分抓住“人口红利期”,鼓励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以规避人口红利枯竭和由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数量不足以及素质不高减缓经济增长的风险。此外,通过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增强物质基础,不断提高承载老龄化的能力。

充分开发老年劳动力资源,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湖南省老年人口数量大,但从整体来说,有较大规模的低龄老人没有参与社会,需要将一些仍有能力、有经验、有知识的具有宝贵社会财富的老年人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到社会中去,为社会发展继续发光发热。部分健康老年人根据自身能力要求,在医疗服务、老年教育、法律咨询等领域散发自己的余热,对老年人自身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也对扩大就业具有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创造良好的平台,社会也应从物质到精神上都予以支持。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强,老年人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其需求,需积极开发湖南省的老龄产业。目前来说,这一块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老年需求的满足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要用市场机制带动老龄产业的发展,围绕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对一些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开发生产适用老年人需要的各种用品,鼓励和引导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在具体方法上可以积极运用税收杠杆(如适当降低老龄服务业税率,减少收税范围),政策引导扶持老年社会服务业等。

努力创造和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

从经济学上来看,储蓄率越高越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是有储蓄就不一定能全部有效地转化为投资,那么我们就要想方设法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以促进经济增长。目前,人口老龄化还未达到高峰,还处于 “人口红利期”,应该努力抓住此机遇,使高储蓄转化为高投资,实现经济快速增长。那么如何将其转化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首先,我们有必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老年人的消费。其次,在耐用消费品生产方面加强创新,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切实的服务,进一步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第三,抓住湖南省当前经济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长株潭一体化效应,为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

改革养老保险体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面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必须要完善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针对城市人员,要想方设法完善社会保障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资金筹集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建立起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养老模式;针对农村人员,应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突破口,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这两种全新的养老保险体制中,有两点必须要实现改革,其一,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要适当提高。根据国外相关政策来看,基本上都将退休年龄进行了延迟,与此带来的效果是GDP的额外增长。湖南省也应借鉴此做法,适当的延长退休年龄,鼓励有能力的老人继续进行工作。其二,适当降低替代率。替代率指平均退休金水平与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比率.过高的替代率会导致提前退休人口增加,社会抚养负担会不断加重等不良后果。因此,需要适当降低替代率来抑制老年人的提前退休和减轻社会养老负担。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储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