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评价

2011-05-10王敬功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矿权企业化勘查

王敬功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共性分析

我国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主要是由国家和省政府自上而下依靠行政手段推动的,因此各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所面临的前提、改革思路和改革路径有很多共性。广东、云南、浙江、内蒙古和新疆等省地勘单位的改革模式提供了这一线索。通过比较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策约束大致相同。我国国有地勘单位自组建以来主要承担着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勘探和研究任务,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矿产资源、地质资料和技术服务,服从于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地勘行业管理体制的变更,导致地勘行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全行业处于萎缩状态。1999年实行属地化管理后,地勘单位由于有了财政支持和事业单位身份,日子稍微好过了些。但属地化管理和事业身份只是一种过渡性政策,国有地勘单位最终必然走向企业化。2003年国务院要求各国有地勘单位加大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力度,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政策标志着国有地勘单位必须走企业化改革道路,所不同的只是各地方政府对地勘单位改革的态度和具体措施有所不同。

第二,改革思路大体相同。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思路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事企分开,分体运行。分离出的事业单位一般继续享受财政拨款,实施项目化管理;分离出的企业单位则需要按市场规范运作。其次,明确产权关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使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的责任与权益对等起来,进而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经营。四是围绕地勘技术和矿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借助现有人员、技术和设备,延伸扩展产业方向和经营领域。五是注意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妥善安置好下岗职工、内部离岗退养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生活。

第三,存在的问题大体相同。目前国有地勘单位都在走企业化改革道路,绝大多数地勘单位都面临着以下问题:一是地勘单位产权问题和企业化运营机制还有待完善。二是局队之间关系与企业化改革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进一步协调。三是人才资源对地勘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由于职工的劳动关系还没有理顺,人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四是建立适合地勘产业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地勘单位还没有解决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险、房改补贴和下岗职工等问题,成为了地勘单位进一步改革的“瓶颈”。六是地勘单位资金缺乏,设备老化、陈旧。七是“各自为战”的经营策略不利于地勘产业的整体发展。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差异性分析

不同的省份之间,由于在资源条件、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加之国家未对地勘单位改革做出统一的标准,因此各省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改革,从而表现出地勘单位改革模式的差异性。但从总体上来说,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大致可划分为激进式改革和温和式改革两大类。

内蒙古和云南属于比较激进的改革模式。这种激进改革模式的成功主要是缘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势。首先,内蒙古和云南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勘查工作程度比较低,具有矿权优势,这样在走向市场的时候地勘单位的发展空间就很大。其次,两省地勘单位改制时正好处于我国经济上升期,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旺盛,资源价格不断攀升,这一历史性机遇也有助于内蒙古和云南激进改革模式的成功。

其他省份的地勘单位改革则多数选择了温和式的改革模式,其中以广东地勘局最为典型。这种模式主要考虑了在推动地勘单位改革的同时,尽可能地借助政策优势保持地勘单位的稳定性。

所以,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的思路和路径主要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态度,而政府部门对于地勘单位的改革思路主要是基于当地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内蒙古和云南之所以采取激进的改革方案,与当地的资源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而其他温和式模式则主要缘于政府采取了渐进的改革思路。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评价

由于我国目前地勘行业实行属地化管理,因此客观上造成了地勘市场和地勘单位的割据局面。绝大多数地勘单位主要是在本省行政部门的保护下,利用垄断的矿权和地勘技术优势走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的产业发展之路。从大多数地勘单位的产业发展经验看,大体可概括为三种产业走向:一是利用已有的矿权向下游延伸,开发矿产,走探采结合的路子,以开发带动勘查、用勘查保证开发;二是利用已有的找矿线索或成矿有利地区的优势,构建资源型矿业公司,以产出矿业权为主,既转让矿业权,也开发矿产;三是利用地质勘查技术和地质工程技术劳务的优势,发展成技术劳务服务型公司。在地质勘查方面向横向拓宽,扩大服务领域,包括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在地质工程方面向其他基础产业延伸,包括路桥工程,港口、码头、城建工程等。

这种雷同的产业发展道路具有中国特色,但并不符合市场经济产业分工和协作规律,其弊端一方面表现为地勘单位的改革最终很难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国内地勘行业的竞争加剧和新的地方保护政策。因此,从产业发展角度,我国地勘单位在企业化改革完成后,必将迎来新一轮的依靠市场机制的强制整合阶段。一些不具备矿权和技术优势的地勘单位将被淘汰出局,一些地勘单位将被大型矿业集团并购,当然也会有少数地勘单位凭借其矿权和技术优势脱颖而出,成长为大型矿业集团,从而形成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曾出现的地勘产业组织生态模式。

所以,本文认为,我国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一方面取决于地勘行业有关利益各方博弈,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与地勘行业发展的市场要素的发育程度,第三则取决于地勘单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

猜你喜欢

矿权企业化勘查
塔里木油田矿权保护理念转变与管理转型升级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南非矿业本土化立法进展及相关投资风险应对策略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矿权管理:怎么流转才顺畅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油气矿权管理问题探讨及对策研究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