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甲烷土壤熏蒸+药物浸根处理防治樱花冠瘿病
2011-05-08何月秋池树友赵宝安李百万王亚红王志龙
何月秋,池树友,赵宝安,李百万,王亚红,王志龙
(1.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40;2. 浙江省宁波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浙江 宁波 315012;3. 浙江省余姚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浙江 余姚 315400)
溴甲烷土壤熏蒸+药物浸根处理防治樱花冠瘿病
何月秋1,池树友2*,赵宝安3,李百万3,王亚红2,王志龙1
(1.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40;2. 浙江省宁波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浙江 宁波 315012;3. 浙江省余姚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浙江 余姚 315400)
在应用溴甲烷进行圃地土壤薄膜覆盖熏蒸处理的基础上,采用K84菌株、农用链霉素、四霉素、井冈霉素、甲维盐、CuSO4晶体6种药物对樱花苗木浸根处理后再移栽的方法进行防治樱花冠瘿病试验。结果表明,溴甲烷土壤熏蒸+药物浸根处理对樱花冠瘿病当年及次年的控制率达100%。
樱花;冠瘿病;溴甲烷;土壤熏蒸;浸根
冠瘿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又称根癌病,是由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ium spp.)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该菌寄主范围广,可侵染93科331个属643种植物[1~2],能够侵染果树、林木、花卉甚至瓜类,在生产上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根癌土壤杆菌在寄主肿瘤表面或随破裂的肿瘤残体落入土壤中存活并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几个月到一年左右。病菌主要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也可通过工具或地下害虫传播。病原菌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侵入后刺激细胞加速分裂,产生大量分生组织,从而形成肿瘤。从病菌侵入到症状出现,少则几周,多则一年以上。病害随苗木及植株的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是土传加苗传的细菌性病害。
樱花冠瘿病发病为害可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樱花冠瘿病主要发生于樱花主干基部,有时也发生于根颈或侧根上(少量在茎部)。病部形成大小不一的肿瘤,初期幼嫩,乳白色或肉色,表面光滑质软,逐渐变成褐色或深褐色,圆球形,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有龟裂,后期木质化。樱花感病后根系发育不良,严重时整个主根变成一个大瘤。感病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树势衰弱,叶片从树冠下部开始发黄枯萎,逐步向上部蔓延,早落,直至整株死亡[3]。樱花冠瘿病在宁波市四明山区危害严重,总体发病率为4.7%,严重地块发病率甚至达到92.1%,死亡率超过50%,给当地樱花产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破坏。同时,冠瘿病是国家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病的发生和苗木产业的发展给当地的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带来巨大风险。试验选择在宁波市四明山区樱花冠瘿病流行严重地块进行溴甲烷土壤熏蒸+药物浸根试验,评估该方法对预防樱花冠瘿病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熏蒸药物
采用溴甲烷进行土壤熏蒸。溴甲烷(CH3Br)又称溴代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高效、广谱地杀灭各种有害生物。溴甲烷对土壤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从而达到灭虫、防病、除草的目的。土壤熏蒸后,残留的气体能迅速挥发,短时间内可播种或定植。因此,溴甲烷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土壤熏蒸剂。试验使用的溴甲烷有效成分为99.4%,由浙江临海建新化工公司生产。
1.2 熏蒸方法
1.2.1 试验样地 试验样地选择在宁波市余姚四明山镇唐田村,供试地块种植樱花5 a,为相邻的2个地块,一块长25 m,宽3 m;另一块长20 m,宽2.5 m。熏蒸前先将耕作层土壤深翻30 ~ 40 cm,整平,然后用竹竿搭起拱形支架,覆盖聚乙烯塑料薄膜,将四周用土压实,并浇水踩紧,确保密封不漏气。
1.2.2 投药熏蒸 熏蒸于松土整地后7 ~ 10 d进行。参考农业生产上溴甲烷土壤熏蒸40 ~ 60 g/m2的用量[4],本试验使用药量为60 g/m2,第一块地投放溴甲烷熏蒸剂4 kg,第二块地投放熏蒸剂3 kg,药物通过导管输送到地块中央。投药后覆盖72 h(气温18℃左右的熏蒸时间),3 d后揭膜。揭膜时要注意安全,应逆风而揭,动作要迅速,揭开后快速离开现场,空置3 d后再进行苗木移栽。
1.3 药物浸根
1.3.1 浸根药物 采用6种药物,分别为K84菌株、农用链霉素、四霉素、井冈霉素、甲维盐、CuSO4晶体。
表1 试验设计Table1 The test design
1.3.2 试验设计 选取1 ~ 2年生健康樱花苗分别实施药物浸根处理,具体方法如表1。
12组处理每组用苗木20株,共240株,苗木分别经上述药物浸根处理后,移栽至经溴甲烷熏蒸后的地块上,浇水,不再给予任何施肥、修剪等处理,观察苗木生长情况。设置对照样地,将不作任何处理的20株苗木种植于未经溴甲烷熏蒸处理的样地上作为对照。连续观察2 a,记录各种处理发病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当年发病情况
2009年3月完成土壤熏蒸及药物浸根移栽试验,当年12月调查。调查时将每种处理的苗木挖起,观察樱花根部是否有肿瘤产生。
试验结果见表2。由当年调查结果表明,土壤熏蒸+6种药物浸根共12种处理的240株樱花苗木均未出现根癌病发病症状,苗木挖起后根部未见肿瘤。当年对照样地苗木发病率为25.0%。
表2 土壤熏蒸+药物浸根各处理苗木病害发生情况Table 2 The disease occurrence of the seedlings in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soil fumigation and pesticide root soaking
在土壤熏蒸+6种药物浸根处理的240株苗木中有70株在移栽后1个月内死亡,死亡率29.2%。死亡植株叶片枯焦,苗木挖起后根部未见肿瘤,非根癌病致死,是一种急性药害导致的整株死亡,为溴甲烷毒害致死。
2.2 次年发病情况
将当年死亡的试验苗木挖除后销毁,健康苗木继续留待观察。次年8月调查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苗木长势良好,未出现根癌病受害症状,苗木挖起后根部未见肿瘤。其中K84处理的1株苗木和甲维盐处理的1株苗木折断遗失。当年对照样地根癌病发病率为30.0%。
3 结果与讨论
溴甲烷是一种毒性很高的液化气体,能挥发成比空气重3倍的气体,具有强大的扩散能力,可以在薄膜覆盖的土壤里向各个部位渗透,对线虫、多种病原菌及杂草等具有很强的毒害作用。李建光等研究了常见的12种进口花卉在真空熏蒸条件下溴甲烷的药害反应。结果表明,在真空、高剂量时所有花卉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药害症状,而在真空度和熏蒸药剂剂量较高(20 kPa、40 g/m3)时,菜豆树在第2天就表现出药害症状,4 d后死亡;红剑凤梨则同时表现在剑和叶片上,颜色渐渐褪白,叶片也渐渐从叶尖枯黄至整片叶子干枯,13 d后死亡[5]。本次试验熏蒸剂量达到了60 g/m2,而且揭膜至苗木移栽的间隔时间偏短(只有3 d),药物尚未完全释放,土壤中残存有药剂,这可能是造成部分苗木药害致死的原因。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应该延长揭膜后的释放时间,待土壤中残存的溴甲烷充分挥发后再移栽,防止苗木遭受毒害致死。
本次试验所用的农用链霉素、四霉素、井冈霉素、甲维盐为抗生素类农药,CuSO4为杀菌剂类,K84菌株为拮抗菌,在熏蒸的基础上通过6种药物浸根处理对樱花冠瘿病都收到了很好的预防效果。K84是目前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对冠瘿病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生物制剂,相关研究表明,对果树、花卉冠瘿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来自葡萄的根癌土壤杆菌生物型Ⅲ的所有菌株都无抑制作用[6]。相关的研究表明,农用链霉素、CuSO4对冠瘿病的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3,7~8],而四霉素、井冈霉素和甲维盐对冠瘿病的预防效果尚未见报道。
本次试验在实施土壤熏蒸处理的基础上,应用多种药物浸根处理移栽苗木收到了很好的预防效果,在生产上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预防病原菌侵染健康的寄主植物是目前生产上控制冠瘿病的唯一有效途径。本次试验采用土壤熏蒸+药物浸根处理后再进行苗木移栽的方法收效显著,该方法成本低,操作方便,易于推广,应该可以成为今后生产上控制冠瘿病的极有价值的措施。
[1] 邱龙新. 应用颉抗菌防治植物冠瘿病研究现状[J]. 龙岩师专学报,2001,19(3):41-45.
[2] 陶玉华. 植物根癌病防治研究进展[J]. 广西植保,2004,17(2):25-27.
[3] 李百万,柳建定,熊小平,等. 樱花冠瘿病的诊断与防治[J]. 华东森林经理,2006,20(1):33-34.
[4] 洪天生,邱水萍,吕素端,等. 溴甲烷土壤熏蒸消毒技术[J]. 长江蔬菜,1997(8):19-20.
[5] 李建光,汪万春,吕玉峰. 常见进口花卉在真空熏蒸条件下对溴甲烷的药害反应[J]. 植物检疫,2008,22(5):279-282.
[6] 王慧敏. 植物根癌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 世界农业,2000(7):28-30.
[7] 侯纪展. 大樱桃根癌病的防治试验[J]. 山西果树,2006(6):56-56.
[8] 高贵如,李淑芝,刘玉祥. 月季根癌病防治技术[J]. 北方园艺,2007(7):196-196.
Evaluation of Effect of Methyl Bromide Soil Fumigation & Pesticide Root Soaking in Control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HE Yue-qiu1,CHI Shuyou2,ZHAO Bao-an3,LI Bai-wan3,WANG Ya-hong2
(1. 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Ningbo 315502, China; 2.Ningbo Forest Pest Control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f Zhejiang, Ningbo 315012, China; 3. Yuyao Forest Pest Control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f Zhejiang, Yuyao 315400, China)
The test studied the effect of methyl bromide soil fumigation & pesticide root soaking after transplanting in control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trol rate of methyl bromide Soil fumigation & pesticide root soaking after transplanting to A. tumefaciens is 100%. The means is simple, practical, and low cost, which can be the main method to prevent the cherry blossom from infecting A. tumefaciens in the plant area.
Cherry Blossom;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thyl Bromide; Soil Fumigation; Root Soaking
S763.11
B
1001-3776(2011)06-0060-03
2011-04-08;
2011-06-20
宁波市林业科技项目(2007L02),宁波市农业创新创业一般项目(2011C91011)
何月秋(1975-),女,四川成都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森林病虫害及植物组织培养研究;*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