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DCS)的应用研究

2011-05-08李东光唐丽洁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2期
关键词:电仪组态分布式

李东光 唐丽洁

(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063305)

1.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DCS)工作原理及特点

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系统是由通信网络传输至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实现对现场设备统一的监视和控制,通过分布式的现场数据采集单元对现场仪表工艺数据进行采集。该系统性能先进,功能齐全,组态灵活方便,是性能价格比较高的中小型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系统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以及控制输出,是油气田、化工等行业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理想选择。

2.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DCS)结构

2.1 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DCS)结构

它可分为现场设备控制层、监控管理层和通信网络层。

2.11 现场控制层。它是由多个RTU或PLC组成,每个RTU构成了一个现场子控制系统,负责对本地现场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控制。RTU为模块式结构,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功能模块。

2.12 监控管理层。它是由服务器、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组成,内装ECHODCS组态软件,负责现场控制系统的集中监控、配置、管理和维护。

2.13 通信网络。在监控管理层内,服务器、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之间采用冗余的100M以太网结构。通过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实现监控数据的共享。

2.2 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DCS)结构特点

2.21 自主性:系统上各工作站是通过网络接口连接起来的,各工作站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且各站的容量可扩充,配套软件随时可组态加载,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高可靠性子系统。

2.22 高可靠性:高可靠性是DCS的生命力所在,从结构上采用容错设计,使得在任一个单元失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系统的完整性,即使全局性通信或管理失效,局部站仍能维持工作。从硬件上包括操作站、控制站、通讯链路都采用双重化配置。从软件上采用分段与模块化设计,积木式结构,采用程序卷回或指令复执的容错设计。

2.23 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扩充性:硬件和软件采用开放式,标准化设计,系统积木式结构,具有灵活的配置可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工厂改变生产工艺、生产流程时只需改变系统配置和控制方案,相应使用组态软件填一些表格即可实现。

2.24 在线性与实时性:通过人机接口等对过程对象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等,可进行系统结构、组态回路的在线修改、局部故障的在线维修。

2.25 协调性:实时高可靠的工业控制局部网络使整个系统信号共享,各站之间从总体功能及优化处理方面具有充分的协调性。

2.26 友好性:DCS软件面向工业控制技术人员、工艺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采用实用而简捷的人机会话系统,CRT高分辨率交互图形显示,复合窗口技术,画面丰富,纵观、控制、调整、趋势、流程图、回路一览、批量控制、计量报表、操作指导画面、菜单功能等均具有实时性。平面密封式薄膜操作键盘、触摸式屏幕、鼠标器、跟踪球等操作器更便于操作。

3.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DCS)重要性认识

多年来,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在企业电仪车间生产、技改、管理层面取得了骄人战绩。首先是UPS的并机应用。UPS它所带负荷是DCS系统及其操作站,如果断电,生产线将完全失控。有时候随着其使用年限的增加,UPS故障频发,电仪技术人员可以选配UPS并机方案,选用两台UPS同时供电输出,两台可以互为备用,最大限度的可以稳定生产;其次是隔离安全栅的改型。随着年限的使用,隔离安全栅一般是19吋卡笼柜模式,造价高,供货周期厂,困扰着电仪人员。为解决这一难题,电仪操作人员可选用导轨安装卡,满足工艺生产需求,而且安装维修简便,备件储备充足;第三,PH计测量方法改进。PH计测量数据的准确直接影响纤维品质,原来测量方法都是使用密闭流通池模式,因介质压力波动,时常导致数据波动,而且PH电极消耗居高不下。电仪采用常压下流通池安装测量方式,成功消解了压力波动影响,并将PH计移动到环境相对较好的岗位安装,大幅降低了PH计电极的消耗;第四,电动机强冷风扇的改造。老线纺练电动机多数为强冷风扇,风扇故障引起的停机很多,电仪人员结合生产实际,考虑到电机有效控温,决定改造为自冷风扇控温,改造后降温功能满足应用,而且减少了故障点,对稳产高产贡献了力量。

4.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DCS)应用研究

在知识经济引领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下,企业电仪职工自我素质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上面谈到了企业电议职工对其的认识,现就电议职工本身来说,需要做的一些工作。

企业电气仪表专业技术发展很快,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作为应用维修部门,电仪始终将技能培训、业务提升作为日常任务的重点抓紧抓牢,不敢松懈。首先,抓好岗位应知应会的培训。这一层级的培训以工段班组为主。由主管技术员主导培训,针对特定岗位,搜集整理事故案例,对一线职工进行业务指导;其次,举办专题知识讲座。这一层级的培训由主任工程师完成。针对生产线偶发、频发故障的设备进行专题汇总,培训对象是一线的班组长、技术员,重点在理论层面拔高班组长、技术员的业务技能;第三,联系生产厂家,做好设备选型交换,确定应用后,外委人员专业培训。DCS系统发展更新很快,电仪先后选配的福克斯波罗公司的IA系统,西门子公司的PCS7系统电仪都派员参加了厂家组织的组态编程培训,培训回来的技术人员再将培训所学广而告之,传递给身边的同事,从而形成合力,共谋技术进阶。

多年来,电仪技术创新成果显著,相信电议职工在自我素质各方面整体提升的情况下,其所做的贡献在化纤发展建设大潮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ABBDCS系统及RosemountFF仪表在甲醇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自动化信息》,2007年06期.

[2]应用于工业水处理系统的DCS控制.《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年08期.

[3]何衍庆,俞金寿,蒋慰孙.分散控制系统中先进控制算法的研究[S].炼油化工自动化.

[4]《集散型控制系统选型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5]《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设计与应用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电仪组态分布式
漫画2则
浅谈海洋工程电仪专业一体化建造的实施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电仪ITPM提升大型石油炼化企业生产过程本质安全的实践
始终有一只鸟儿要飞走(组诗)
分布式光伏热钱汹涌
基于PLC和组态的智能电动拧紧系统
分布式光伏:爆发还是徘徊
PLC组态控制在水箱控制系统的应用
铸造行业三维组态软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