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等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研究以哈尔滨未利用土地为例
2011-05-08吕海蓉
吕海蓉 潘 玮 刘 欢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进入21世纪,盲目而无序的占用耕地来发展城市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如何在“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国家政策下寻求一条城市土地优化集约发展的道路,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来看,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是对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化,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未利用土地的开发,不仅推进了城市化进程,而且可以保护和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哈尔滨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的背景研究
1.1 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图1 哈尔滨市三产多年变化图
根据哈尔滨市的产业多年变化图可以看出,在1990年以前,三次产业产值的差距较小。1990年以后,哈尔滨市产业结构的排序逐步向三、二、一的结构比例变化趋势发展,因而土地资源在各产业之间的流动也将迎合这一发展趋势。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促使土地资源的配置将要重新进行调整。因此未利用土地开发的政策宽松性和优化土地资源的实践保障性,为产业空间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出路。
1.2 土地利用的城市空间发展背景
哈尔滨市现状中心城区城市各项功能集中在中心城区范围内,空间上的拥挤急需向城市外围疏散。根据《哈尔滨市总体规划》,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为:“北跃、南拓、中兴”。其中“北跃”和“南拓”是空间拓展的重点地区,也是未来城市规模增长的重点区域。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1 土地结构分析
哈尔滨市2006年土地总面积为7075.2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面积为5635.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79.65%;建设用地面积为798.1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1.28%;未利用土地面积为641.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9.07%;农用地、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土地三者比例约为80:11:9。
2.2 未利用土地分析
哈尔滨市区的未利用土地主要以荒草地、沼泽地及其他未利用土地居多,其中荒草地共有10927.5公顷,占未利用土地的62.96%,沼泽地共有3055.1公顷,占未利用土地的17.60%。从未利用土地在市区的分布和开发优势来看,无疑荒草地和沼泽地是开发潜力最高的。
在市区所辖的8个行政区中,道里区、松北区、呼兰区、阿城区的未利用土地比例较高,主要以荒草地和沼泽地为主。其中道里区主要为荒草地和沼泽地,其中荒草地主要分布于太平镇的运粮河附近,沼泽地主要分布于群力地区;松北区主要为荒草地和沼泽地,大致分布于松花江北岸沿线地区;呼兰区主要为荒草地,主要分布于呼兰河与哈伊公路之间。
2.3 可供开发的未利用土地分析
目前哈尔滨市群力的河滩地和松北区的河滩地均已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并且在逐步进行开发建设。因此从现状未利用土地的供给来看,只有太平镇的荒草地和呼兰河的河滩地可作为未来城市用地拓展的后备资源。
(1)太平未利用土地。太平未利用土地位于哈尔滨市区西南方向,距太平国际机场3公里,距301国道1公里,地类主要为退化草地和废弃地。总用地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包括双城市辖区15.0平方公里。
(2)呼兰河未利用土地。呼兰河未利用土地位于呼兰河与哈伊公路之间的河滩地上。地处呼兰老城区和利民开发区之间,区位条件优越,地类主要为河滩地。总用地面积28.4平方公里。
3.未利用土地开发对哈尔滨空间拓展的影响
3.1 未利用土地开发再利用类型研究。未利用土地的形成是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中国北方气候变干的影响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的,这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使人类可利用的土地面积逐渐缩小,因此有效的利用未利用土地去发展工业或恢复未利用土地的生态功能成为当今未利用土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目前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来看,再利用开发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生态农业用地。在农业生产地区盐碱地等未利用土地经过改良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是大多数地区的首选,通过工程排水洗盐技术、碱土改良、生物化学改良、电磁改良技术应用,我国在天津等地开展滨海盐土种稻改良试验和引黄灌溉、种稻改碱等农业措施为主的改良;在黄淮海平原建立了12个试验区后,又在松嫩三江平原等地相继建立了中低产田治理与综合发展试验区。(2)生态景观用地。改良盐碱地、荒草地转变为绿化用地是沿河(海)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手段,因地制宜对滨水地区未利用进行生态绿化恢复工程成为大多数拥有滨水资源城市的选择。如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公园利用、广西盐碱地、河湖地的利用。(3)工业等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主要是在土地资源严重匮乏、邻近城市的地区,大庆市是盐碱地等未利用土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最为突出的城市。2005年黑龙江提出了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政策为这片盐碱地的开发创造了一些优越的条件。
3.2 哈尔滨空间拓展的用地需求分析
(1)工业用地空间的需求。哈尔滨自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2003年党的十六大做出了“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此哈尔滨提出了“退二进三”的工业发展战略,将位于中心城区的大量工业用地进行整合和搬迁,向外围工业园区集中。这一发展战略使工业产业空间的拓展成为哈尔滨用地需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2)生态用地空间的需求。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一直不到90平方米,而人均绿地指标也只有10.6平方米/人,距离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还很远。这些因素不仅束缚了城市的发展,也不利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并且随着城市的跨越式发展,城市新区在哈尔滨的南部、西部、北部均有延展,而蔓延式扩张导致这些新区将与中心城区形成一体,必须用生态空间进行分割,保证城市空间格局的有序合理。
3.3 哈尔滨未利用土地的开发模式研究
(1)太平未利用土地—空港经济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哈尔滨未来将需要更多的满足对外出口贸易活动的产业空间,虽然哈尔滨目前已经拥有了对俄信息产业园、对俄出口加工区等多类型的产业空间类型,但是在与对外交通最为密切的机场附近却缺少这样的设施,将在一个现代化城市中显然是极不协调的。在北京、天津、杭州等对外经济发达的城市已经拥有空港经济区这样的产业空间,哈尔滨未来的经济发展也必然会需要这样的城市空间。而太平未利用土地的区位优势和土地优势无疑成为空港经济区这一产业空间的最佳选择。
(2)呼兰河未利用土地---综合工业区。呼兰是哈尔滨面向全省的窗口,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发展潜力使呼兰新区—利民经济开发区这些年的发展极其迅速,目前已成为哈尔滨的医药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同时黑龙江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指导下提出了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规划设想,呼兰河未利用土地正是哈尔滨与黑龙江其他城市产业用地结合的最有利地区,也是哈大齐工业走廊规划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应以综合工业区的定位来发展。
结语。本文通过对太平、呼兰河等两片未利用的分析研究,得出了未利用土地可以作为建设用地的可能,并建议太平未利用土地建设为以绿色食品加工区、电子工业区、新型建材工业区为主的综合工业园区;呼兰河未利用土地建设为哈尔滨的医药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为主的综合工业区。
[1]哈尔滨市土地局2006统计数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