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山精神共同振兴中华
2011-05-06谭敏
谭敏
[热点材料]
2010年12月16日,“2010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在广州中山大学开幕。海峡两岸从事孙中山思想研究的专家学者200多人以“弘扬中山精神,共同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研讨,凝聚两岸新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到来。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开幕式上说,中山先生毕生为之奋斗的宗旨和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就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完成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在新的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崇高历史使命。中山先生当年发出的“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号召,至今仍有其深刻意义。和平、奋斗、兴中华,理应成为当前海峡两岸中华儿女、海内外全体华夏子孙共同的追求和责任。王毅表示,两岸至今尚未统一,这是我们民族的最大伤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两岸同胞应当铭记中山先生的教诲,站在全民族的角度思考两岸关系的未来。超越历史恩怨。增进相互了解,妥善处理分歧,加强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把握好两岸关系的前进方向,维护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切实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中华民族谋振兴。
[知识链接]
1.国民党名称的演变。
(1)兴中会(1894年成立于美国檀香山)。兴中会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2)中国同盟会(1905年成立于日本东京)。它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国民党。1912年,为限制袁世凯权力,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4)中国国民党。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提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国民党性质转变: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1927年,蒋、汪先后叛变革命,国民党成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2.国民党政权的演变。
(1)湖北军政府。1910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2)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这是一个以革命党人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3)广州军政府。1917年成立,最后被西南军阀控制,孙中山被排挤。
(4)广州国民政府。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5)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初国民政府自广州迁到武汉,开始了武汉国民政府的统治。同年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同南京国民政府合流。
(6)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随后“宁汉合流”、“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了。
(7)南京伪国民政府。1940年,南京伪国民政府在日本扶植下成立,是一个汉奸傀儡政府。
(8)台湾国民党当局。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退守台湾。
3.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演变。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至1927年)。对策: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作用:国民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至1937年)。对策:武装反蒋—抗日反蒋N蒋抗日。作用: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人民的拥护并开辟了革命成功的道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对策:联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依据: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作用:国共两党基本上能并肩战斗,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4)全面内战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对策:自卫反蒋。作用: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策:彻底反封建。作用:通过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不但彻底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而且使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
(6)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后)。对策:尊重台湾现状,提出实现台湾与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构想。作用:使海峡两岸、两党关系缓和;两岸人员往来、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经济上初步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
[中考预测]
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近几年来,两岸关系有较大的发展,实现了“大三通”,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海峡论坛等成为两岸交流的平台。2011年中考历史可能会结合相关时政考查学生对两党关系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变化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是()
A.谭嗣同B.孙中山C.毛泽东D.邓小平
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南昌起义的爆发B.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七七事变的爆发
二、材料分析题
4.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两大政党,他们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两党关系却不断发生着变化。
请回答:
(1)国共两党之间曾经有哪两次合作?在这两次合作中,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
(2)国共两党两次分裂分别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呈现出什么特点?导致呈现出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參考答案:
一、1.B2.D3.C
二、4.(1)合作: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成就:第一次国共合作创立黄埔军校,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2)后果:在全国形成内战局面,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3)特点: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主要因素: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