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2011-05-06邓继文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1年3期
关键词:科教兴国创新型科学技术

邓继文

[热点聚焦]

2011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师昌绪和王振义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56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0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4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科學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73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31项、二等奖239项;授予5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知识连线]

一、我国当前的科技水平如何?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二、我国为什么要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1.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抢占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奋起直追,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走在前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2.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有利于鼓励科技人才实现自我价值,注重科技创新。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

3.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有利于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4.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三、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1.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

2.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胆吸收国际上一切优秀科技成果,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积极引进科技人才,为加速我国科技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3.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4.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发扬学术民主,倡导百家争鸣,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优秀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科技队伍,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我们青少年如何才能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我们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师昌绪、王振义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楷模,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中考预测]

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是中考思想品德中的长效热点。因此,在复习时我们要关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1年中考可能会以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为载体,设置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实践探究题等题型,考查主干知识(具体见上文“知识连线”)。

[高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说明了()

A.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B.当前国际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

C.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D.要优先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然后再进行科技创新

2011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师昌绪、王振义颁发奖励证书。据此回答2-3题。

2.师昌绪、王振义两位科学家被授予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属于公民享有的()

A.名誉权B.荣誉权C.姓名权D.专利权

3.材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

①坚持把发展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③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在抗美援朝期间,美国不许留美中国学生回国,师昌绪不得不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冶金系从事合金钢及其相变的研究。与此同时,他还和一批留美的爱国科学家同美国当局不屈不挠地斗争了三年。最后他们联名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表达他们迫切要求回国的强烈愿望,并最后回国进行科研,勇于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表明()

①他情系祖国,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②他有以祖国和人民利益为重的崇高理想③要为祖国做贡献,就不能考虑个人利益④他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小张、小李、小王等三位同学是某校九年级(1)班的学生,他们喜欢课余时间在一起看一些科普书籍,讨论问题,进行科技制作,参加实践活动。最近,他们申报的科技制作项目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二等奖。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①创新就在我们身边②青少年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多读科普书籍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唯一途径④青少年只能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制作,不可能有大的发明创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胡锦涛指出,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技真正置于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这是因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当前国际竞争,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③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④发展科学技术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7.师昌绪在科研活动方面的特点是:既重视新合金成分设计,又努力发展新工艺;既努力发展新合金品种,又重视应用基础研究;既从事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又十分重视新合金的推广应用。20世纪

80年代后,他以更大的精力投入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研究,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启示我们()

①知识有助于我们成长②只有成为科学家才能成为人才③终身学习是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④刻苦学习、积极进取,有助于事业成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題

8.材料一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材料二我国目前的科技水平从整体上看还不高。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48%。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

(2)我国当前为什么特别强调“创新”?

(3)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要求我们青少年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你认为应如何做?

三、实践探究题

9.材料:见上文“热点聚焦”。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知识储备:我们青少年怎样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2)出谋划策:如何尽快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3)各抒己见:简要说明教育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4)畅谈人生:请你就“中学生如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拟一份发言提纲。(提示:只需列出要点,不必展开分析)

(5)出谋划策:为了宣传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你们班级准备出一期黑板报,请你来设计。(要求:切合主题,内容不少于三项)

参考答案:

一、1.A2.B3.C4.D5.A6.D

二、8.(1)①科教兴国战略。②人才强国战略。(2)①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创新。②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创新。(3)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在学习中,积极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等。

三、9.(1)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善于动脑,勤于动手,不畏权威,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不畏艰苦,勇于实践等。(2)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国家和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意人才资源的培养、吸引和使用。④继续落实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⑤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立足国情,结合新的实践加以创新。(3)①教育能促进社会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②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接受良好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4)树立正确的理想,正确规划人生;理智面对学习压力,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珍惜学习机会,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迎接社会新挑战,树立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5)略。

猜你喜欢

科教兴国创新型科学技术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材解读方法探析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