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记者”的角色分析

2011-05-05唐雯彬

今传媒 2011年4期
关键词:角色

唐雯彬

摘 要:网络媒体下的新生力量“微博记者”在“微环境”下扮演着三个重要的角色:消息的把关人、信息的延伸器和舆论的引导者。本文以拥有50多万粉丝并被称为 “最有新闻性微博”的著名媒体人闾丘露薇的微博为例,从她为“金庸去世”辟谣、替草根民众转发寻人和求助信息、对“方舟子被打”事件的理性引导三个鲜活例子来分析“微博记者”“微形态”下的角色。

关键词:闾丘露薇;微博记者;角色

闾丘露薇,既是著名的凤凰卫视媒体记者,也是最早活跃在微博上的公民记者。她的微博被称为“最有新闻性的微博”,关注她的粉丝现已超过50万,她发的微博数量至今也有4000多篇。微博,既是博客的华丽转身,也是twitter的推广产品,以“微”见“广”,见“微”知“著”,“微”聚成“强”,实现了“用140个字符实现改变世界”的“微博梦”。刚过去的2010更是见证了中国网络媒体形态演化过程中的“微博年”。微博是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而逐渐开放,给草根民众一个畅所欲言和体验“人人都是记者”的平台,同时也给传统媒介增加了一个获取信息和声音的新“频道”。有着专业新闻素养的纸媒记者也开始登上“微博”这个大舞台,点击“发布”来进一步推动舆论的平民化和大众化。

即使是在“微博”这个私媒体的环境下,“微博记者”扮演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模仿企业内部分析法SWOT来解读微博记者的角色: STRENGTHS:“微博记者”充当“意见领袖”;告知民众真相(报道中不能写的内容可以在微博里告知读者须知的内容);迅速、广泛传播草根发布的消息包括寻人或求助信息。WEAKNESS:转发错误信息导致大面积误传,舆论导向错误或偏激易误导粉丝;提前泄露信息,失去独家性OPPORTUNITIES:增加新闻线索,听到更多声音,及时了解信息;被视为意见领袖者,强大的粉丝团体扩大自身影响力。THREATS:转发假信息,影响所在媒体公信力。从SWOT分析法中,笔者提炼出“微博记者”的三大重要角色:一是消息的把关人;二是信息的延伸器;三是舆论的引导者。

一、消息的把关人

(一)从传统媒介到微博环境来理解“把关人”的概念

很久以前,约瑟夫•普利策就说过:“新闻记者是国家之船的驾驶台上的瞭望者。”、“他坚守岗位,为信任他的人们的安全和幸福守望。”不管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的网络里,记者都不会忘记自己与生俱来的重要职责——新闻真实性的“把关人”。

“把关人”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提出来的,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后来,传播学者怀特把这一概念引入到新闻传播里。包括记者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内部的工作人员需在信息与公众见面前对所有信息进行过滤或筛选,他们便是信息传播的“把关人”。

在传统媒介中,把关人又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权利的拥有者,同时也是新闻真实性的捍卫者。而在网络媒体上,大众传媒组织享有的“特权”,也开始被广大公众享有。传统的公共传播资源由大众传媒独享,但网络作为一种公共传播资源,却可以为任何上网的人所利用。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新闻采访、制作及发布所需要的设备与成本等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人形象地称之为“门槛低了”。这时,在淡化把关人权利的同时也在强调记者在网络上帮助读者辨别真伪信息的必要性。于是,微博记者应运而生,他们不仅是信息的传播和接受者,与此同时,他们还坚守着自己“把关人”的使命。

(二)从闾丘露薇为“金庸去世”辟谣来思考把关人的作用

据华龙娱乐12月6日21时讯,当晚8时,一则“金庸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今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网友关注。晚8时30分许,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闾丘露薇在其个人微博上称“金庸去世”是假消息。闾丘露薇称,金庸12月3日刚出席过某大学荣誉博士颁授仪式,另外,香港没有“圣玛利亚医院”。

曾在微博上闹得很火的“金庸去世”假消息被闾丘露薇通过微博发文为金庸辟谣,并指责造谣者不专业。2010年12月6日20点41分,闾丘露薇通过iPad客户端在微博上证实“金庸去世”是“假消息,金庸昨天刚出席树仁大学荣誉博士颁授仪式。另外,香港没有这家医院,造谣者也太不专业。其实大家自己google一下就知道了。//@慕容雪村: 同求证。”

尔后,转发此消息的网友有991位,评论此消息的网友有375位。其中微博名为“customize2010” 的用手机发评论说:“转发此微博,知情人士为大家说明。”另一位自称“隔壁小伙儿”的评论说:“闾丘姐,看来我们又上当了。”还有一位叫“佳期不再”的网友表示:“感谢闾丘小姐为辟谣做贡献。造谣可耻。MD,刚吓的我心咯噔一下。”

闾丘露薇作为知名媒体人,在受众心中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和依赖度。尤其在这种难辨真伪信息而被大量转发的情况下,更需要有媒体人出来告诉受众信息的真假。这既是媒体人的社会责任,也是媒体人作为“把关者”的角色要求。

(三)从微博媒体人“落马”来思考“把关人”的重要性

由于微博的短消息虽仅是信息,而非事实或新闻,但它却常以新闻的模样出现而“被真实”。就连同样作为“把关人”的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也未能识破假新闻的“外套”,未经核实就转发了“金庸去世”的假消息,导致习惯于信任主流媒体的受众纷纷转发并信以为真。中国新闻周刊拥有超过35万的粉丝,一旦此“把关人”发布假新闻,不仅在受众间造成恶劣反响,也有损自己媒体单位的公信力。“金庸被去世”的当天深夜,《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刘新宇通过新浪微博,承认“编辑未作任何核实草率转发。这暴露了该编辑缺乏应有的新闻素养,也暴露了我们管理上的漏洞”,并“代表周刊新媒体真诚接受大家批评,力求以此为戒”。第二天上午,刘新宇提出辞去《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职务,当天下午获准。一则微博的转发引起一位“把关人”丢了乌纱帽,同时“金庸去世”挤进“2011年十大假新闻”第十位,给微博记者留下鲜活的教训。随后,杭州日报集团还特地赶在春节前召开“杜绝虚假报道 增强社会责任”专项教育活动动员会。会上,“金庸去世”假新闻再次被提到,作为“媒体人犯错”来提醒“媒体人”要“坚决维护新闻真实性”的一个典型案例。相比中国新闻周刊“把关人”的失职,闾丘露薇不仅用微博有说服力地纠正了错误信息,而且维护了新闻的真实性,演绎了“把关人”的重要角色。闾丘露薇作为微博记者在网络上不但为自己也为凤凰卫视建立了不同凡响的公信力,同时让人们意识到微博记者拥有大量的粉丝,那些粉丝大军就好比是自己忠实的读者,在网络上他们依靠微博记者来告诉他们信息的真假以便获取真实信息。 因此,微博记者更有必要做好新闻的“把关人”,他们的这一角色在微博泛滥的信息时代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二、信息的延伸器

(一)“媒介即讯息”理论在微环境下的应用

在传统媒介时代,人们仅仅把媒介视为信息的载体,认为媒介本身并不重要,而是“内容为王”起主导作用。然而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大胆颠覆了这一陈见,并提出“媒介即是讯息”和“媒介是人的延伸”,强调特别是在电子化的时代,媒介对信息有着积极的、能动的、重大的作用。麦克卢汉在他的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里写道:“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他认为,电脑是人的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延伸。他认为,人工制品是人类进化的构造成分,这是达尔文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麦克卢汉说:“人的技术是人身上最富有人性的东西。”“我认为技术是我们身体和官能的延伸”“为了对付各种环境,需要放大人体的力量,于是就产生了身体的延伸。”微博是继博客之后承载人们行为的积极催生者。以秒计算的传播速度,信息的覆盖面、流通性和自由度延伸了人所不能达到的尺度。

2010年8月8日凌晨,第一个向外界发布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消息的就是来自微博上一条仅19个字的信息;2010年11月15日的上海胶州路大火事件,最先也是由微博发出。此外,公益的募集方式也因为微博的延伸性而悄然改变。2010年3月底,香港明星梁咏琪在生日当天发了一条微博,号召大家转发“捐赠倡议”,只要被转发一次,她就捐出1元,为期3天。到截止日,这条消息在微博上被转发了7.5万次,梁咏琪则向旱区捐了8万元。她发起的转发爱心公益活动,造就了微博历史上的“微公益”新理念。而活跃在微博一线的发言积极分子姚晨在此前的西南大旱救灾时,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来捐款给灾区。最后,关注她的粉丝有1308715人,她就凑整为灾区捐款13.1万元。

内容本身或许并不吸引人,但传播内容的方式抓住了受众的眼球,在一传千、千传万的转发下实践了“媒介即讯息”的理论。因为媒介的“内容”好比是一片滋味鲜美的肉,破门而入的窃贼用它来涣散看门狗的注意力。媒介的影响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是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

(二)微博记者让淹没的草根声音得以延伸

在微博上,虽然“人人都是记者”。但毕竟草根的声音通过少量的粉丝很难以秒刷新的速度传播出去,他们需要一个扩声器,即信息的延伸器。这个延伸器不仅需要拥有大量粉丝支持,而且要在受众间有一定的公信力,能在海量信息里辨别真伪并能用他们的视角来传播信息、主持正义。此时,有着新闻专业素养的记者就成了他们放大声音的延伸器。

1.微博记者传播的信息在受众看来可信度强。现在微博上假信息很多,难辨真伪,往往假信息会以讹传讹在微博上像病毒一样蔓延,但如果有可信度高的记者们在微博上确认信息后转载,他们的粉丝中往往也有许多同样具有高新闻素质的媒体人,再经过把关确认信息无误后转载,他们的粉丝看见@后跟的都是媒体记者的名字,心里会更倾向于相信此信息的真实性并予以转载。于是被淹没的草根们的声音就通过记者的微博不仅在网络上引起轰动,也会在现实传统媒体上引起关注和报道。这样的社会效应将会像“蝴蝶效应”那样,在初始条件下微小的一则草根信息通过微博记者的确认和转载能引发整个网络和纸媒的强烈关注,甚至酝酿成为一篇深度报道。

2.微博记者往往代表舆论的方向,受众的从众心理会使他们易于参与其中。记者的微博上转发的消息对受众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新闻性,是受关注和重要的。因为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觉得媒体人的新闻敏感性和专业素质决定了他们发布的消息在某种程度上是值得自己关注的内容。大部分人使用微博是为了获取信息或新闻,他们会选择主流媒体的记者或知名媒体的官方微博为自己关注的对象,这样,每天浏览下那些记者的微博就能获取当天重要的一些新闻或那些记者对公众事件的精辟见解。记者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往往是舆论的焦点,粉丝出于盲目或从众心理都很有可能会通过转发的方式参与到公共话题中去。

3.微博记者能用自己的正义感和使命感,将草根声音延伸到传达不到的地方。中国第一位卧底记者,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位从海军陆战队走出来的政法记者石野曾说过:“如果把记者手中的笔当作一杆枪,那么,我的每一个文字便是一粒粒子弹,作为一名特殊的持枪者,只要见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我会为之朝天鸣枪叫好;对社会中的假丑恶,无论条件多么恶劣,处境多么危险,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勇往直前,冲锋陷阵,将正义的子弹,射向他们罪恶的心脏……” 2010年9月14日,钟如九的家在一次强拆中支离破碎。16日,钟家姐妹赴北京求助媒体被围堵,被迫躲入南昌机场女厕所内,并拨通《新世纪周刊》记者刘长的电话。半小时后,刘长通过微博发出第一条事关宜黄强拆的消息并呼吁关注。当天上午,这条微博就被转发2700多次,超过1000条评论。《凤凰周刊》记者邓飞也马上开始用微博进行“昌北机场女厕攻防战直播”。关注和转发的微博网友越来越多,终于在微博记者用“微博”的力量使钟家姐妹重获人身自由。

(三)闾丘露薇用微博让更多受众听见“求助声”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永刚在其《我们的防火墙》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单就个体网民而言,他的每一次点击、回帖、跟帖、转帖,其效果都小得可以忽略;他在这样做时,也未必清楚同类和同伴在哪里。但就是这样看似无力和孤立的行动,一旦快速聚集起来,孤掌就变成了共鸣,小众就扩张为大众,陌生人就组成了声音嘹亮的行动集团。”

微博就是这样一种力量,除了发布信息、揭黑平反、捐款救灾。微博还在寻人方面证实了“媒介是人的延伸”理论。

也许很多人都有在QQ群里转发各种寻人信息的经历,但微环境下却有一种比QQ群传染力更强,影响更大的媒介介质——微博,它也开始通过“微博记者”等“领军人物”发挥强有力的延伸器作用。

2010年9月2日,闾丘露薇在看到一则寻人启事并经仔细确认信息属实后用iPhone转发了这则寻人启事:

“董崇飞: 【寻人启事:黄玉政,9岁,2010年8月31日下午3时在杭州市崇贤镇向康小区走失,走时上衣穿绿色衬衫,下穿黑色短裤,脚穿黑色拖鞋,骑一辆小自行车,耳上带有助听器,略有失聪。联系人:黄金应 13071815075。”

闾丘露薇在寻人启事的开头还写了“我也和黄先生电话确认了一下,他说到现在还没有消息,希望转发能够帮助他得到一些线索”。闾丘露薇的这句话表示此信息她是已经确认过并希望网友转发予以帮助。

随后,各大媒体众多名人以及普通网民的微博客也开始加入到寻人的行列中,他们积极转发此消息。无数的@后面除了媒体人的名字、主流媒体的名字、明星的名字,还有普通人的名字。

“@黄健翔@闾丘露薇@青年时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浙江卫视@ 夜班工人丙@管艺@骆新@陈法蓉@郭晏平@长平@蔡文胜……@任志强@东方早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阿丘@CCTV周洲@宁财神@南都周刊……”

闾丘露薇拥有50多万粉丝大军,在她证实消息属实转发后6小时左右,她的微博上又增加了好几条孩子已找到的好消息:“@董崇飞:喜讯!刚才(9月2日晚上21:20)黄玉政的父亲打来电话,说警方刚通知他孩子找到了!在一个收容站里。现在他们正在赶往。他对大家表示非常的感谢!俺也谢谢大家了!”

还有许多粉丝表示“太好了”的评论:“太好了/@南希:谢天谢地 //@陈泰然:大喜讯!//@董崇飞:【喜讯!喜讯!!请赶紧转告每位爱心转发者!!】刚才(9月2日晚上21:20)黄玉政的父亲从当地打来电话,说警方刚通知他孩子找到了!在一个收容站里。现在他们正在赶往~见到孩子以后会给我回讯!!”

后来,都市快报对“微博创下的寻人奇迹”做了报道,并在《新浪微博转发3000余条求助信息 2岁半小男孩失而复得》这篇报道的结尾处写道:“至昨晚9:40,微博转发3363条。其中有:凤凰卫视主持人闾丘露薇、杨锦麟,还有伊能静、欧阳奋强(《红楼梦》宝玉扮演者)等。”

在闾丘露薇微博的“关键字”里输入“帮助”、“求助”或“寻人”,你会发现许多条有关寻求帮助的转载信息。在玉树地震发生后,闾丘露薇就利用自己微博上的影响力,发动粉丝们转发玉树灾区需要志愿者的信息,延伸玉树工作者微薄的声音。闾丘露薇自己的关注里还加了许多其他媒体人士,他们再用他们的微博延伸闾丘露薇转发的信息,然后他们的粉丝也会来围观和转发,这样原本草根微弱的声音成指数放大了。由此可见,在这个过程中,微博记者充当了很给力的“信息延伸器”的角色。

“//@微博小秘书:9个月大的婴儿在地震中失去母亲,与家人在寒夜露宿,请救援者帮助这个脆弱的小生命!

@潇湘晨报 :9个月大婴儿母亲遇难 寒夜睡露天广场急需帐篷支援 如果您正在赶往灾区或已身在灾区,愿意给这个孩子以及家人提供支援,请迅速联系潇湘晨报前方记者方兴。联系电话是13808474870。http://sinaurl.cn/hE9md 原文转发(671)|原文评论(118)

RT @luohanguo: 玉树州金巴慈善救助会 西宁的联系人 马林 13997125199 希望帮助玉树的可以联系当地NGO ,青海NGO三川教育促进会,联系人朱永忠13897129369,到玉树救援的朋友有什么需要可在西宁找他

2010-4-14 17:17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337)|收藏|评论(61)

转发微博。

@蓝天救援队 :#青海求助#请紧急转发:青海省人民医院目前需要大量懂玉树藏语的翻译,青海省人民医院急症科,有院领导值班。0971-8066293 0971-8066293 ,这一条麻烦紧急发一下,刚刚收到,需要帮助。 原文转发(9412)|原文评论(1681)

2010-4-21 08:46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80)|收藏|评论(23)

转发微博。

@加措活佛-慈爱基金 :#紧急求助# 一 我们急需十个长期年轻的志愿者(至少在玉树工作二十天),帮我们为灾区发放物资等工作。二 如果有在玉树的基金或机构或团体或企业等为灾民发放物资缺人手的,请及时和我联系,据知有很多机构或基金缺人手,发了三天三夜还是在忙碌,我们一直都在帮。微薄力量大,请各位善良的施主帮转发 原文转发(910)|原文评论(246)

2010-4-20 12:53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69)|收藏|评论(49)”(摘自闾丘露薇的微博)

闾丘露薇等“微博记者”用自己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对传播学的专业知识和人气的粉丝大团来将被淹没了的草根声音延伸到网络的角角落落,并深刻影响了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虽然我们无法评估闾丘露薇等微博记者的贡献有多大,但他们的微博效应在公益事件中的力量却是不可否认,他们的“信息延伸器”角色让草根的声音不会因为粉丝过少而受限,让公众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得以展现。

在闾丘露薇的新书《不分东西》中的《媒体人的品格》里,她曾质疑:“作为一个媒体人,因为自己的努力,以及所在的媒体提供的平台,用外界衡量的标准来看,自己算是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拥有了影响力之后,又可以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她已经用她的“微博”漂亮地解答了自己的困惑。

三、舆论的引导者

(一)微博舆论社会影响的分析

1.微博舆论的主体——网民。在微博中,主体是注册了微博并对一件公共事件有着基本相近看法的网民。虽然他们只占了所有网民中的一部分,但他们所产生的社会舆论效果往往能作为民意象征的参考。他们有必要知道舆论全面、客观的真相,这样他们能更加理性地反应社会民意的诉求。

2.微博舆论的客体——关注点。关注点,也是我们常说的焦点问题,是微博上转发量很大,围观者众多的社会事件或话题。关注点以涉及公共事务的居多,而且关注度也和微博上转发与评论的量成正比。如“我爸是李刚”事件、学者怒罢万载官员饭局(11月1日,著名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上发帖,将自己前一天在江西万载与当地官员的饭局闲谈曝光。县委书记陈晓平的一句“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强拆),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上海大火鲜花寄哀思等,备受微博用户的关注。

3.微博舆论的本体——意见表达者。微博上的意见表达者有加V字型的和普通草根阶层两种,但意见的表达是同样开放和自由的。这种“低门槛”的意见表达途径让舆论可能会烧错方向,造成大面积损伤。所以,在微博舆情的火势下,风向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而掌握这个方向的关键在于向网民展现事实客观、全面的真相,并理性地为受众分析事实和正确引导舆论,避免网民瞎猜和误传造成舆论的失真和误导。

4.微博舆论的影响——社会性。周立波提出“网络私粪说”,方舟子却说“自我感觉太好了,破罐子破摔同网民同粪了”。周立波又在微博上大骂方舟子:“您的心灵和您的声线一样的变态!好好养伤!别折腾了!”方舟子则用微博言辞犀利地回击道:“洗具,杯具,围脖马屁拍得很给力。”、“私粪,公粪,其实你一直占着茅坑。”

从周立波和方舟子二人的对峙中可见微博虽是“私媒体”,却是“社会性”的。网民既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任意信息,但秒为单位的计速传播方式又会把一些关注度高的问题提升为社会公共事件。或者说,每个人把自己想发布的信息拿出来“晒晒”,它有可能就成为一种舆论。这种舆论往往会给社会带来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从舆论监督、言论自由方面来说,微博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虚假信息的病毒式传播和偏激盲目的受众心态又会构成社会稳定性的潜在危机。

5.微博舆论的引导——意见领袖。微博里“V”似乎成了公信力的一种象征。微博记者都具有V字型新浪认证,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网民信赖的权威信息发布者。尤其在微博上热议问题发生的早期,网民渴望听到权威媒体代表快速、透彻、真实的对事件的公开信息传播和理性判断。否则,网民会在浩瀚的微博“谣言”中胡乱猜测,不知所措。另一方面,追随微博记者的粉丝想要倾听到记者对焦点问题公开全面的声音,来引导和帮助他们理性和正确认识事件。此时,微博记者既是意见的领导者,也是舆论的引导者。他们在微博上及时、正面地解决网民困惑,并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引导网民全面认识舆论热点。再通过粉丝的转发,在“微环境”下更深远地影响人们对舆论科学、理性地思考。

(二)微博下的“意见领袖”功能

在传统媒体传播环境下,媒体为受众设置议程并成为大多数人的“舆论领袖”。而在微博的圈地运动中,它也有自己的“意见领袖”。传播学意义上的“意见领袖”是指那些活跃在人际传播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有一定个人影响的人物。

“在大众媒介效果的研究中,‘个人影响的概念拥有如此高的研究地位,以至于它被认为是‘主流的一项基本素质(Gitlin,1978)。虽然这一概念与任何效果都有关系,不过它却是起源与运动的研究。而媒介形势环境及进行劝服与告知的企图,更容易受到个人接触的引导,个人接触因此成为一种影响的来源。个人影响的内在概念非常简单,它的创始人(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对1940年美国总统竞选活动的研究中如此陈述(Lazarsfeld et al.,1944:151):‘观念经常从广播和印刷媒介流向意见领袖,然后从意见领袖流向不太活跃的人群。”在“微环境”里,“以专业知识与发展人际关系的技巧为基础的“新阶级”也出现了”。他们熟谙个人言论在这个“自媒体”下对公众的影响力。他们的意见是粉丝们追捧的对象,他们拥有“铁肩担道义”的大局意识,深知用理性来正确引导舆论是媒体平台赋予他们记者职业操守的微博界定。

从记者的职业素质角度看,新闻道德自律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履行的最基本要求。因为记者在微博里敲进去的每一个字,都是以秒计算在网络粉丝大军中传播的。作为追随记者的粉丝,他们希望从记者微博里以最快时间获取新闻。换句话说,他们已经把记者的微博看作是他们获取新闻的手段,而发微博的记者已在潜意识里成了他们的信托。从这个角度来说,粉丝也有些盲从,需要记者用微博来正确引导。

媒介像探照灯一样,每天集中光束地不停照着,公众是通过“传媒塑造的意象形态”来认识客观世界。可以说,以前记者的武器是报纸,现在记者的武器多了一样,是微博。因此,在“微”环境里,消除受众的随机不确定性和引导受众客观全面的看待事物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记者微博里的表态观点。利用网络媒体意见领袖与纸媒的互补和完美结合,通过有专业素养的微博记者充当“意见领袖”来达到舆论引导的最佳效果。纸媒的优势在于他们拥有专业新闻水准的采编队伍和在受众心理长期积累的信任度。传统媒介本身就成了一种权威的代表,那么如果针对微博上“口水”淹没的公众关注热点,若有微博记者通过自己多年做新闻的经验和敏感度来写博文发微博,用精辟的语言自成一家,为网民分析解惑,将报纸上或电视上无法播出的而受众应该和有必要知道的事实真相通过微博粉丝团体的力量传递出去。

另外,“意见领袖”的身份也提供给媒体记者通过微博的平台来知晓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并借此设置议题发布微博,对舆论的导向起一定正确的引导作用;再通过微博上的“评论”和“转发”两条途径,双向和网民交流并进一步扩大记者对舆论引导的传播范围和速度。

(三)闾丘露薇对“方舟子被打”舆论的理性引导

闾丘露薇,“战地玫瑰”,一个站在现场,用自己眼睛见证历史的女记者。而现在,微博也成了她新闻一线的一部分。她的“最有新闻性的微博”,用推广公民记者的理念,通过意见领袖和自己的媒体人素养引导普通公民,理性看待舆论。

她在自己的新书《不分东西》里写道:“除了真诚,我想对于媒体人来说,还有一种品格叫做理性。因为这种理性,不会被外界喧嚣的声音影响自己的思维,从而以一颗纯净的心灵去尝试追寻真相。虽然,这样的理性,很多时候会两面不讨好,甚至会感觉到孤独,但是只要想深一层,当你的坚持,能够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咨询、角度,而这些咨询、角度能够让人们减少偏见的话,那么这样的孤独,是如此的值得,如此的难得。”

方舟子遇袭那天,他的微博上出现了这样一条:“我是方舟子的爱人,代替他发布这条微博。刚才在北京住所附近,方舟子遭到两个埋伏歹徒的辣椒水和铁锤袭击,受轻伤。方舟子两袖清风,铁骨铮铮,为民除害,无怨无悔,更无所畏惧。期待北京警方早日缉拿凶手,更期待中国社会不再需要方舟子以一己之力抗拒群魔的那一天。”顿时,转发8000多人,评论近5000人,且数字以秒刷新。“打假斗士”方舟子之前就以微博为平台,挑战还未开通微博的张悟本、汪晖、李一,也舌战已有微博的唐骏、禹晋永而引起舆论关注。而他的遇袭后引起网友轰动,一时之间他成了微博上舆论的焦点人物。针对方舟子遇袭网友有多种猜测,多数人认为属“报复事件”。网友猜测幕后主使有可能是曾被炮轰学历造假的唐骏、或被狠批假养生的李一伪、抑或被质疑剽窃的“国学天才”孙见坤等等。另有一些网友包括学者、作家等重量级人物认为,方舟子太高调了,得罪太多人结果自身难保;甚至有网友称方舟子也在打假过程中“名利双收”,现又借被袭引起名人效应、获取名利;更有些“阴谋论者”认为这是方舟子的“苦肉计”,或者借此炒作,或者制造舆论,杀鸡儆猴。

微博上辐射开了有关“方舟子被打”的多种舆论。北京晨报在方舟子被打后以“闾丘露薇:方舟子被打属公共事件,公众需要真相”为标题,并写道:“著名香港媒体人闾丘露薇在微博中针对此事发表评论,‘公民被打,执法机构都有责任调查,缉拿凶手,司法机构都有责任给予违法者法律制裁,不管是因为私人恩怨纠纷还是打击报复。而方舟子被打,因为他一直做的事情,很明显是属于公共事件,更需要给公众一个真相。”在方舟子被打事件发生后,闾丘露薇是用自己作为媒体人冷静理性的独立思考,然后负责任地在微博上发出她的评论。她并没有像其他网友那样过分追究方舟子打假对还是不对,他被打是遭报复还是炒作,他被袭是咎由自取还是值得怜悯。相反,在该事件成为舆论焦点时,闾丘露薇用微博呼吁“给公众一个真相”和“对所有的暴力说‘不”。她是把这件事放在大环境下思考,一则认为应该用法律去制裁违法者,而非主观臆断;二则希望社会所有人可以更包容,言论更自由;三则由此思考如何保护公民包括高危记者的人生安全。当方舟子被袭不仅在微博上吵得沸沸扬扬,在传统媒介上也被设置为重要议程时,闾丘露薇先是不断在微博里发评论,尔后还在微博里发了《方舟子和媒体人》的链接,文章中最后写道:“关于方舟子被打,虽然很多人,包括方舟子自己,认定是因为打假而遭到报复,他也因此得到无数的赞美。但是这毕竟只是主观认定,或者说是一个合理的论断。就算推理的过程如何的完美,如何的合乎常识,也只能为警方提供一个查案的方向。在找到证据和凶徒前,就只能是一个谜。真的,就是这样。”

下面是几位微博粉丝在闾丘露薇此篇博文后的评论:

何江涛:闾丘说得好! //@财新赵何娟:很好,很清晰。如果大家都选择站在墙的对面,能否抛弃相互诛心的指责?抛弃那些主观的判断和标签,先搞清楚真和假,是和非?方舟子被打,认定因为打假而遭到报复仅仅只是主观认定,也只能为警方提供一个查案的方向。在找到证据和凶徒前,就只能是一个谜。

公民王洪波:传播理性的文字,转//@王和岩:闾丘露薇的好文 //@王老喆:好文

爱这满天繁星:见识了专业和气度。信哉。

千秋岁:很到位,值得所有媒体人传阅。

雨田夫:不错,很客观,有见地。

闾丘露薇的评论被大面积转发,网民在她理性、公正的评论下,开始从寻找“方舟子嘴里说的‘报复者”到思考如何依法制裁施暴者来保护言论自由和期待社会更加宽容。

微博成为媒体人的另一种介质来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接受、传递和认同。微博记者既是信息的传播与接受者,也是舆论的引导者。他们的V字认证在他们的自由之身上添加了一份对传播信息真实把关的责任和对舆论负责的正确引导职责。因为即使在微博的“微环境”下,他们的角色还是会深刻影响他们所在媒体的公信力。

在传统媒介环境下,每一个媒体在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时,提问前都会先自报家门,因为他们的专业素养是与他们所在新闻单位挂钩的。同理,在“微环境”下,这个步骤虽然看似被省略了,实则他们的身份和他们的职业道德都在潜意识里提醒他们和网民。因此,他们在微博下的角色是把关人,是延伸器也是引导者。微博本身也是记者角色的延伸,而非取代。他们只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帮记者实现了传统介质下他们无法迅速触及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 彭兰.网络传播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

[4]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加]斯蒂芬妮•麦克卢汉 戴维•斯坦斯编,何道宽译.麦克卢汉如是说:理解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丹尼斯•麦奎尔:崔保国,李琨译.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角色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论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角色担当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小议戏曲中角色的发展趋势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角色”与效率分析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