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2010农户出售农产品价格分析——基于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2010年终汇总数据

2011-05-04

中国农业信息 2011年3期
关键词:观察点平均价格黑龙江省

周 阳

(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发展研究所,哈尔滨 150008)

2010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首次突破500亿kg大关,胜利完成了500亿kg粮食产能工程。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2010年粮食总产量为501.3亿kg,比2009年增长15.2%,成为继河南之后第二个粮食总产突破500亿kg的省份。黑龙江省拥有耕地0.13亿hm2,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9,不仅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更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近年来,全省每年销往省外的商品粮都在250亿kg以上,占全国省际商品粮净调出量的1/3以上。黑龙江粮食生产从100亿kg到200亿kg用了24年,从200亿kg到300亿kg用了6年,从300亿kg到400亿kg用了12年,从400亿kg到500亿kg只用了两年。

该文以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的14个调查村、1 000个固定调查户每月上报的农产品出售价格数据,分析黑龙江省农户出售农产品的现状,针对目前的农产品市场做客观的描述,并对此情况加以分析,详尽分析调查反映的各种问题,及时决策提供有力的实践和数据支撑。

1 农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1.1 大豆价格一度走高,种粮大户优势明显

据调查,调查村主产区大豆7月份之前的平均出售价格为4.60元/kg,所销售的大豆基本上都是2009年生产的余粮,到2010年9月份普通中等大豆价格为5.60元/kg,这主要是受到国际农产品能源化、原油价格波动、中国和美国大豆种植产量不稳定的影响,全球农产品价格从2010年下半年出现非理性上涨。省内部分地区的价格呈现与2009年相比,产生了大幅波动,最高是绥化肇东地区,高达42.22%,而对比2009年的大豆出售水平,2010年的大豆出售价格涨幅平均达到了20.66% (表1)。

表1 2009~2010年农户出售大豆平均价格

由于我国大豆及豆油需求的不断增加,进口大豆已经占全国消费总量的60%左右,大豆价格受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影响十分巨大。黑龙江省2010年大豆喜获丰收,受到国际市场大豆减产影响,该省大豆的价格本年度一直呈现上升态势,收购价格一度高至6.4元/kg,这使得2010年大豆种植农户增加了家庭经营纯收入,对豆农2011年的种植积极性有很大提高。

1.2 玉米价格先扬后抑,调控显现成效

调查地区干玉米2010年1~7月份价格为 1.64~1.74元/kg,到8月份价格为1.76元/kg,到9月中旬平均价格小幅回落至1.70元/kg,平均下降0.06元/kg。至2010年10月份余粮价格已经超过1.80元/kg,涨势明显。

2010年11月份,由于黑龙江省普遍出现降雪,导致交通不畅,玉米收购商的收购热情高涨,很多地方的玉米加工企业由于生产库存粮普遍低于10天,导致国内玉米产业的主导品种——青贮玉米的收购价格高涨,在观察点的富锦、桦南等地区,25%~28%水分含量的玉米,售价一度超过1.72元/kg。但是由于多日降雪等气候原因和受到气候影响交通条件,农户卖粮积极性仍然不高(表 2)。

表2 近期观察点农户出售玉米平均价格

1.3 稻谷价格平稳上升

调查地区1 000个调查户中,有232户种植稻谷,7月份价格为1.90元/kg,8月份下降到平均1.88元/kg。水稻收购价格不断升高,全年保持上升态势,从年初的脱壳水稻平均3.4元/kg的售价涨至年末的5.2~6.2元/kg,稻谷价格呈现平稳上升态势 (表3)。

表3 2010年农户出售水稻平均价格

1.4 豆油价格小幅回落后持续上升

相对于2009年同期的增长势态,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态势。近期大豆市场国际价格升温,所以“十一”长假之后,黑龙江省大豆油的价格保持在13.0~14.0元/kg。但是,由于常年重茬种植,再加上国际市场上的转基因大豆冲击,随着大豆价格的稳定升高,该省的大豆种植呈现下滑态势,种植大豆的观察点农户由2009年的427户下降至388户。年内国际大豆市场减产,随着对国外转基因大豆进口门槛的提高,再加上该省2010年粮食喜获丰收,伴随而来的是大豆产品的升值。

1.5 生猪价格波动上升

黑龙江省2010年下半年的生猪收购价格,为11.2~12.8元/kg,相比上半年价格呈现稳定小幅上升态势,9月份中下旬,由于国庆节和中秋节的市场需求旺盛,导致生猪收购价格大幅上涨,收购价格涨至平均14.8元/kg,直接导致城市猪肉供给市场上价格大幅度上扬。目前,在哈尔滨市场,生猪肉价格平均为23.0~24.0元/kg。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杂交育肥生猪的养殖。

据1 0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2010年末,生猪年内出栏数量达到2 550头,比2009年增长15.4%。猪肉产量8.4464万kg,比2009年增长15.5%,占肉类总产量的60.3%;产业产值121万元,比2009年增长60.9%,占牧业总产值的46.3%,居各畜种之首。全年屠宰生猪能力超过2万头,其中,深加工企业两家,年加工能力1.6万头以上。规模饲养比重逐年提高,现有养猪专业户163个,养猪大场、大户15个。

自2008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12.4元/kg的高位区。2009年开始,生猪产品价格10.2元/kg呈现回落趋势,养殖效益有所下降,主要是玉米、豆粕、鱼粉等饲料价格上涨过快,造成养殖成本上升。2010年价格开始快速上涨,生猪平均价格达到15.4元/kg。

1.6 牛羊肉类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升

调查村产区2010年下半年牛后腿肉 (无骨)平均价格为31.2元/kg,下半年平均为32.4元/kg,下半年牛肉价格和猪肉一样受到市场需求刺激,价格大幅上涨,一个月内攀升至37.0元/kg。调查村产区羊肉收购价格也由7月中旬的32.2元/kg上涨至9月下旬的34.6元/kg。活鸡和水产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活鸡平均价格为15.0元/kg,上半年平均价格为15.8元/kg,下半年平均价格为16.2元/kg,走势总体平稳。

1.7 生鲜乳制品类价稳定小幅走高

由于饲料价格和产量保持基本平衡,调查村产区奶类全年平均价格为2.84元/kg,下半年平均价格为2.88元/kg,9月份由于一定程度上受到节日市场需求旺盛的刺激,小幅度走高至3.12元/kg,价格增长幅度为8%~9%。黑龙江省固定观察点系统的肇东、庆安、宾县、双城都由当地政府牵头,与国内乳制品龙头企业 (蒙牛、伊利、龙丹、完达山等)签订了农户定向采购合同,使得上述县的乳制品实现了当地生产、当地收购、当地加工、满足当地市场和依托现代化物流实现乳制品的出售流通。

2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对农民的影响

2.1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增加作物成本

从调查户情况看,粮食生产成本构成:种子14.4%,农家化肥7.4%,水电灌溉费用2.9%,其他材料费用2.7%,畜力费用占1.8%,机械作业费用占16.8%,固定资产折旧及修理费用占1.9%,小农具购置费用占0.6%,其他间接费用占2.7%,雇工费用占3.9%,化肥农膜农药机械费用 (使用柴油)占62.4%。农用生产资料大幅涨价,致使农作物成本上升。家庭经营费用平均每667m2达到461.3元。

2.2 惠农政策一定程度上抵消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调查农户用于化肥的金额平均为2 893元,比2009年增加302元。用于购买柴油金额户均1 049元,比2009年增加101元。用于购买农药金额户均460元,比2009年增加22元。农户用于生产资料的费用比2009年增加201元。调查户户均得到粮食补贴款为305元,让生产资料的涨价抵消了69.2%。

2.3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

农业生产资料包含很多工业元素,比如化肥、农药、生产机械所用的柴油和钢材、大棚构造中的棚膜等等。所以一定程度上,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是受到国际油价和国际钢铁价格的联动影响。农产品价格虽然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但是农产品价格也包括生产成本因素,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必然挤压农产品的利润空间。生产环节成本增加,运输环节成本增加,销售环节成本增加,流通环节成本增加,还有一定程度上的通货膨胀率,导致农民和流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经手人都期望价格上涨,可以总结为农产品生产成本推动了农产品的涨价。市场的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农产品的供给不足,也是导致农产品涨价的原因之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很好地控制了成本上升、供给不足、价格上涨的状况,没有对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维持了国家机器的稳定运行。

3 农产品及生产资料价格波动的分析

3.1 经济规律拉动农民收入,带动农产品价格上涨

2010年农产品市场比较明显的特征是物价涨幅在可控范围内持续上升,据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显示,由于粮食、肉类、蛋类、禽类、奶制品类,食用油类的价格增长幅度,总体大于生产资料的成本增长,尽管对农民生产生活成本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对于农民收入来说却起到了拉动作用。

2010年末,由于元旦和2011年春节的到来,市场购买力明显趋于旺盛,市场需求急剧加大,而且由于农产品供给小于需求,是形成农产品短时间内攀升的主要原因。

3.2 农资涨价是经济形势趋于合理稳定的必然结果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的接轨,带动了生产资料价格的普遍上涨,其中的尿素、钾肥、复合肥,以及各种农药的价格都高于历史同期价格。根据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2007~2010年的对比显示,农资价格上涨最快的是农药和农用机械使用的柴油。农药价格从2007年的37.21元/kg上涨至目前平均44.58元/kg,柴油从2007年的平均5.9元/L上涨至7.02元/L。一方面,国际市场的农药和柴油价格上涨直接或间接的拉动了国内市场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刺激了国内化肥的出口,减少了国内的供给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涨价。

4 几点建议

4.1 决策机构提高把握市场能力

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农资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就业,稳定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建立完善健全的社会主义农业相关市场的运行体制。

4.2 正确引导农民生产意愿

为了解决黑龙江省农业目前面临的难题,必须将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上面,避免生产跟着价格跑的现象。保持高效高产高质量的状态,坚决执行节能减耗,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民家庭农业产业结构。

4.3 加强流通农资市场监管力度

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应该贯彻各监察部门的长期长效监管制度,加强市场巡查,防止农业生产资料出现大幅度波动,依法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坚决打击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的违法行为,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4.4 贯彻执行中央生产资料补贴制度和良种全面补贴制度

为了促进农业发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应该安排好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流通,稳定农业生产价格。贯彻落实生产资料补贴制度和良种全面补贴制度。把国家的政策落实,同时加强对政策落实的执行监管力度。加大力度扶持党的惠农政策,鼓励农民积极投入生产。

4.5 稳定扩大农产品产量,保证农民收入增加

13亿人口对农产品的刚性需求,决定了农业产业中农产品增加是必然的。农产品销售收入仍然是黑龙江省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依据市场需求,稳定地扩大农产品产量,遵照价值规律,使农民在出售农产品的过程中,价格稳定,收入提高。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才有生产积极性,才能提高农产品产量。

4.6 加强宏观调控,避免“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是受到农产品成本和市场价值规律的影响,但是政府的宏观调工也起着重要的做用。要继续实行粮食保护价格收购政策,将库存农产品投入市场来平抑物价的政策,继续增加国家给予农民的各种补贴。以及必要的采取行政手段监督市场,使农产品价格在一个合理的升降区间内保持稳定运行。

猜你喜欢

观察点平均价格黑龙江省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我省4家农民合作社被列为部级观察点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50个城市5月主要食品平均价格
4月中旬主要食品平均价格
清明节期间全国祭扫民众达1338.7万人次
博士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