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城市交通支招

2011-04-29伯文思陈伟源

国际人才交流 2011年2期
关键词:德国人柏林合肥

伯文思 陈伟源

瑞哈特·库诺是德国宇航中心交通研究所所长,是智能交通研究领域的权威人士,也是目前对安徽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最给力的现聘外国专家之一。

采访时,库诺拿出他在2006年和2007年获得“黄山友谊奖”和中国政府“友谊奖”的照片,与大家分享这份殊荣。他说,在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后,他和夫人被邀请到北京出席当年的国庆招待会,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温总理和他热烈握手表示祝贺,令他激动万分。回到安徽后,他常把奖章展示给周围人看,还时不时放在嘴里咬—下,欣喜得像个大孩子。

合作7年,库诺把浮动车辆数据技术带到了中国,这项技术通过出租车上的GPS采集交通数据,从而建立起指挥和调度城市交通的信息平台。目前,杭州、成都、宁波、厦门等10余座城市都在使用这项信息技术。据说,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这项技术还运用到了北京市区的交通管理上。

记者:是什么吸引您到中国来的?

库诺:我本人是搞交通的,最近几年,中国发展很快,作为一个搞交通的人,总是尽可能要选择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你可以想象,中国的机动车数量如此快速地增长,牵涉的交通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到某一天,这一问题也许会影响世界。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的孙女尤娜塔,她以后也要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的工作,也许会让她生活得好一些。世界是个大家庭,解决全球性问题,不能局限于一个国家,而要有全球性的眼光。

记者:到了中国后,您看到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水平如何?

库诺:研究中心(安徽省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发展很快,也许代表了中国的速度。10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它还是一个很小的组织,只有20多个人。现在,中心已经发展到上百人,有了自己的大楼,这很了不起。

记者:您的研究对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有什么样的影响?

库诺:我非常自豪,在近年的工作中,我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比如说,我们通过出租车实时采集交通信息,并计划把这些信息发布给公众,让老百姓在出行时知道交通状况,减少堵车、等车时间。我们正全力推动这项计划早日实现。

另外,通过中德合作,也使合肥市的相关专业人员开阔了眼界,认识到世界城市交通的发展潮流。比如说,我们一直强调,百万人口城市不能缺少轨道交通,像柏林,它的轨道交通就非常发达。现在合肥市也建立了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虽不能说这种理念是德国人带来的,但通过德国与中国的交流,巩固了中国专家的一些想法。

还有大容量公交系统理念的提出,也是大家交流碰撞的结果。

记者:合肥与德国柏林是否具有可比性?

库诺:德国柏林有400万人,人口规模与合肥很相似,但它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有100年的历史,它的轨道交通体系非常丰富,有城郊铁路、地铁、有轨电车,这是100年建设的成果。

柏林在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摧残,交通设施也受到很大的破坏,但非常幸运的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怀特的市长,是一个交通管理专家,他大力恢复了柏林的轨道交通,为柏林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想,与柏林相比,建成相似的轨道交通体系,合肥也许不需要100年,我对中国的建设速度非常乐观。

合肥与柏林在城市面积上也非常相似,在合肥搞一些现代化的交通控制是必要和可行的,为此,我们与合肥的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如中科院、等离子研究所等,也正展开合作。

记者:跟中国同事一起工作是否有趣?

库诺:合作中有许多小插曲。比如说,德国人比较有计划性,守时,注重细节,但因此也会带来一些笑话。拿组织研讨会来说,德国人一般提前半年开始计划、准备,中国人一般提前一个月才开始。2010年的一次会议,德国人失算了。

2010年4月,我们打算在德国搞一个项目研讨会,提前半年,德国人就把所有的活动安排好了。但是,不凑巧的是,在中方代表团起飞当天,冰岛的火山爆发了……航班全部取消。

但总体来说,我们的合作非常好,硕果累累。

记者:您对合肥这座城市有什么看法?

库诺:来合肥之前,我去过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合肥对合作的需求和热情,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大概是大城市因为交流很多,没有像合肥这么重视我,我到合肥以后,合肥政府各部门,包括软件中心都非常积极,希望将合作落实,这在其他城市是没有的。

我们有一次在北京出差,坐地铁,上来一个外地的老婆婆,夏天,大汗淋漓,她就自言自语地摇头,说,北京实在太大了,在这个城市生活,大得有点令人难以忍受。我认为中国需要增强二线城市的吸引力,不要让大家都聚集在像北京、上海这些地方。

另外,从数据看,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生活在像合肥这样的二线城市中。超大型城市,像北京、上海,中国也仅有几个,类似于合肥的二线城市,中国却有近200个,可见,大多数城市居民还是要生活在二线城市的,如果把这类城市的生活水平提高,受益的民众会更多。

所以,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们应该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二线城市,让这样的城市更加美丽,更加吸引人,让人们愿意在这样的城市中生活。当然,这样也能减轻超大型城市的压力。

记者:请您对超大型城市的交通问题支一下招。

库诺:我也很无奈,吃下去马上见效的灵丹妙药是没有的,城市那么大,控制能力、技术水平都有限。但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北京、上海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做法是对的,超大型城市解决交通问题,轨道交通多少会见到一些效果。

希望合肥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更人性化一些,把过去的一些超大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尽量避免掉。合肥原本是一个科教中心,城市发展要突出自己的特色。

这个想法也体现在我们与合肥市政府的合作中,比如说我们与合肥市规划局有一些比较愉快的合作,我们总是建议项目建设要保持一些生态绿地、湖泊,让城市更加人性化,避免城市最后成为钢筋、混凝土和高架桥的世界。

一个城市,既需要从技术上提高交通控制水平,也需要从城市规划着手未雨绸缪。

另外,令我惊奇的是,中国的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发展这么超前。西方国家正努力推广的这些电动产品,在中国已经被很多人认可并采用,这一点超过西方。

前两天,斯图加特市市长搞了一个大型活动,推广城市新能源机动交通工具。他们搞了20辆助动脚踏车展览,评论认为这一活动规模很大。但在中国,大街上随便数数,就可以数20辆。

并不是说电动汽车、电动摩托就是未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终极手段,但是,大家都在想办法,中国有些地方走得是比较超前的。

记者:来中国以前知道合肥吗?

库诺:我来中国之前,对合肥一无所知,来时上网查,才知道是两条河汇合在一起,使土地肥沃,所以叫合肥。对中国也知之甚少。跟很多德国人一样,我当时对中国知道的只是几个简单的词汇:“长城”、“毛主席”。所以,我并不知道等待我的将是什么。

但是来了以后,中国同行方教授等人热情地接待了我,我非常开心。

第一次来中国是2001年,到合肥则是2003年。现在我能跟德国朋友们津津乐道地谈黄山、桂林,可以做他们的导游。在德国人那里算是“中国通”了、

10年来,我每年都来中国多次,宁波的舟山岛我去过,南京的中山陵我也去了,还去过苏州的丝绸博物馆。外国人都知道中国的丝绸有名,但丝绸是怎么做出来的,我在博物馆里才第一次看到。这些我都可以向德国朋友们吹嘘。

在这期间,我的夫人也来过中国3次,我的孙女也将来中国,我会将与中国的友谊传递给她。

记者:跟中国同行合作情况如何?

库诺:非常愉快,我在这里有自己的办公室,每天钥匙放在身上,想进就进,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中午,我跟软件中心的同事一起在食堂吃饭,大家非常融洽。

我也跟合肥市其他部门有很好的关系,星期天,规划局的朋友常来邀请我,到一些私人场所聚会,或者到市里的博物馆看文物等等。我也非常喜欢这里的环境,前几年,我还经常晨跑,每次都从我住的酒店一直跑到大蜀山。

记者:您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有何感受?

库诺:我非常骄傲,但也有不安,我常自问,我有没有资格获这个奖?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但得这个奖也可以换一种角度看:它既是对过去工作的褒奖,也是对以后工作的激励,让我更加努力地工作。

我再过一年就退休了,退休之后我也很愿意到中国来,发挥余热。

记者:在中国习惯了吗?

库诺:我现在可以用筷子很自如地吃饭,除了吃面条还有点问题。拿筷子吃面条的时候,是不能让夫人看见的,否则她会笑我的。

猜你喜欢

德国人柏林合肥
柏林Wilmina酒店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德国人的德式阅读
德国人的“方便”让人惬意
看看德国人的家庭界限感
齐柏林:飘荡的云或飞翔的鸟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德国人为什么1年能休假17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