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研读之《易经.系辞》六十五
2011-04-29小易
小易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
此句属于《系辞》中的名句,句虽不长,但是意蕴不少。先来看“洗心”,先儒多解释为“先心”,然而帛书《易》中作“佚心”。“佚”,从人,失声,忽也,本义为隐逸的人,引申为快乐其心、无所作为之义。“洗”为涤除、洗濯的意思。联系下文“退藏于密”来看,似乎帛书《易》中“佚心”的解释更为贴切。但是作为“洗心”来解释,也别具含义,“洗心”更强调的是“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这个过程,澄静内心,荡涤疑虑,借助“洗”而整肃自身,达到“洗心”的目的,继而把德行提高到高深而纯净的境界。据说“洗心革面”这一成语也是由此而来的。“洗心”意为涤除心中杂念,“革面”后喻指悔过自新。
关于“退藏于密”,意思是: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先儒对此成语多有注释,韩康伯注:“言其道深微,万物日用而不能知其原,故曰退藏於密,犹藏诸用也。”宋代王安石在《涟水军淳化院经藏记》:“盖有见於无思无为,退藏於密,寂然不动者,中国之老庄,西域之佛法也。”宋朱熹《中庸章句》引程子曰:“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然皆听凭心灵指挥,有时退藏於密,方寸间现出四海垓。”
先来看这个“密”字,这个字在中国文化中是很有讲究的。所谓“密”,清代段玉裁[文解字注]中注明,山如堂者,为密,本义为形状象堂屋的山,引申为隐蔽的地方。这一句中,前有“洗心”,后有“退藏”,先有形而下的修炼,后有形而上的升华,所以在中国的禅学及佛教中都对“密”的境界倍加推崇。
关于“密”字的解释,还有一段禅宗公案,在《六祖坛经》里面,讲到慧能大师得黄梅衣钵后一路逃亡,躲进深山,但被慧明第一个追上。经过六祖大师的一番点拨后,慧明若有所悟,但仍然心有不甘地问:“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意思是除了刚才您对我的一番秘密开示之外,还有没有更深的密意要说啊?慧能大师的回答彻底打破了他的疑团:“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给你说出来,就不是什么秘密了,真正的秘密在你那里嘛!我这里没有,你往自己的心头去找,自己心头最清楚,问我干什么呢?所以,如果我们认识了自己心头最密的那个东西,那么你就明白了心性的本体。
综上,无论是“洗心”也好,“佚心”也罷,首要的是在内在的反省和提升上,是对心的再认识和内心中所有念头的检省,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渐修的过程。学易的目的,首先不是拿来就用,而是首先以自己作为易道的践行者、体验者,从自我的内在变化开始,去体知、感悟易道的真谛,而后才能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由浅入深地吸纳和获得《易》之真知,由有形而进入无形的境地,正如《道德经》中所言,“致虚极”,以无为而有为,即“吉凶与民同患”,套用现在的说法,就是能够和百姓同呼吸、共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