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胸椎管内硬膜外血肿1例
2011-04-25王建业张宏伟
王建业,张宏伟
(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三科,黑龙江佳木斯 154003;2.佳木斯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患者,女性,4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疼痛,即而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且症状逐渐加重,4h后出现下肢瘫痪症状,发病10h后入院。无外伤史及剧烈活动史,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病史。查体:体温:37.5℃,血压 140/90mmhg,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神清语明,脊柱无畸形,躯干部感觉平双乳头以下减弱,平双侧髂嵴以下浅感觉消失,双上肢感觉可,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张力可,左下肢肌力0级,右下肢大腿肌力Ⅱ级,小腿肌力Ⅱ级,足背伸及趾屈肌力Ⅲ级,双上肢生理反射存在,双侧霍夫曼征阳性,双下肢膝、踝反射弱,双侧巴氏征阳性,双下肢深感觉存在。辅助检查:MRI示颈7—胸3椎体水平椎管左后方可见占位影,脊髓受压移位,考虑为硬膜外血肿,入院后急诊在全麻下行椎扳切除术,术中切除颈7下缘、胸 1、2全部椎板,见颈7下缘至胸3上缘有一约4cm×1cm×1cm大小血凝块,位于硬脊膜后侧,剥除血肿后,硬脊膜波动正常,无活动性出血,病人术后第二天乳头下平面感觉开始恢复,双下肢肌力开始恢复,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Ⅲ级,双下肢巴彬斯基征阳性,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上肢霍夫曼综合征阳性,术后第14天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Ⅴ级,可下地活动,小便能自理。病理检查:胸椎管内组织为血块及纤维样物。
讨论:自发性胸椎管硬膜外血肿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多数认为与脊柱外伤、血友病、血管畸形、抗凝药物治疗引起,但半数以上病人无发病诱因,故被认为是自发性的,从解剖学角度来说,椎管内静脉在椎管疏松脂肪组织内,血管壁薄,当胸腹腔压力突然增高时,可引起小静脉破裂,从临床表现及术中所见,本病可能因体位改变引起胸腹腔压力改变,导致椎管内小静脉破裂,早期确诊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本病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发病前无任何特异症状,初始症状多半为胸背部疼痛,随即出现下肢瘫痪,周身感觉障碍,本病很难与胸椎急性椎间盘突出、椎管内肿瘤相鉴别,MRI检查急性期T2像为典型的低信号,亚急性期和慢性期T1和T2像均呈高信号。MRI可从矢状面上更清楚地显示血肿的部位、长度和范围,并能清楚地显示脊髓受压情况,因此MRI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意义。本病确诊后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的早晚直接决定治疗效果,手术应争取在8~12h内完成,尽早解除压迫清除血肿,若不及时减压,脊髓受压过久可引起脊髓供血血管血栓形成,后果严重。因此,我们认为要提高对这类病变的认识,在临床上对出现神经根症状,双下肢无力和感觉异常的病人应警惕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的可能,尽早做MRI检查,以便及时确诊和治疗,早期解除压迫挽救脊髓功能,避免不可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