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62例临床观察
2011-04-25
(磐石市红旗岭镇吉林镍业医院,吉林 磐石 132311)
近年来,笔者采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9月-2010年9月在磐石市红旗岭镇吉林镍业医院门诊进行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14~65岁,平均24.7岁;病程11个月~21年。对照组62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15~61岁,平均25.1岁;病程10个月~23年。2组患者均确诊为常年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中医症候群均符合脾肺气虚证的特点。全部病例中,78例发病因素明显,包括异味、香烟、吸入尘螨等,18例伴有其他类型的变应性疾病,24例有家族过敏史,3例曾经进行脱敏治疗但疗程后效果欠佳,所有患者均经过抗过敏药物治疗。经统计学软件分析,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χ2检验。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玉屏风散加味:白术20 g,黄芪30 g,党参20 g,防风12 g,细辛3 g,辛夷花12 g,路路通10 g,苍耳子10 g,五味子6 g,菟丝子15 g,诃子10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400 mL药液,早晚分服。
2.2 对照组 2组均服左西替利嗪片,每日1次,每次5 mg。2组均14 d为1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2004年《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制定[1]。进行症状分级和体征分级。体征分级: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记录为3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记录为2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记录为1分。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记分的总和,改善的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评定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为(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51%以上为显效;50%~21%为有效;低于20%为无效。
3.2 结果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例(%)
4 讨论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又称鼽喷、鼽水,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病程数月至数年不等,以阵发性鼻痒、鼻塞、鼻胀、喷嚏、流清涕、骤发骤停为主要症状[2]。本病的发生与过敏体质、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其病机主要责之于肺、脾、肾3脏,肺卫气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异气乘虚而入,犯及鼻窍。故治宜健脾益肾,祛风散寒,固表通窍[3]。应用玉屏风散加味,以达益气健脾固表,温肺实卫之效。
[1]刘宁,刘悦梅,崔文,等.过敏性鼻炎的诊疗分析[J].中外医疗,2009(10):48.
[2]万雪梅,李瑛,彭顺林.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8,28(1):38.
[3]顾玉潜.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132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