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十五岁海派画家邵洛羊

2011-04-23文/陈

上海采风月刊 2011年8期
关键词:豫园海派

文/陈 炳

邵洛羊1917年生,浙江宁波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现任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一级美术师,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辞海》编辑委员会委员兼分科主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笔者与海派画家佼佼者邵洛羊相遇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浦江饭店。当时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石西民、教委部部长杨西光直接领导一批专家学者假浦江饭店修订《辞海》(未定稿),邵洛羊也是被邀之列,住在309房间。是参加中国画学科的修订,每周只来三天。作为责编,我常抽空去串门。虽只初识,而他的平易近人、治学泼辣风度,令我刮目相看,留下深刻印象。可惜没多久,他却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失去踪影。直至“四人帮”覆灭,邵洛羊才复出,参加修订《辞海》(1979年版),我也才得知他是被江青、张春桥点名秘密关押、遭隔离审查三十年代地下党事件。

自此之后,笔者与邵公从初识到知交到亲密合作(如《辞海》《美典》《名画鉴典》《美术大典》,以及《十大画家》丛书、《丹青百家》等等),始终一起给力,共同走过了人生舞台近半个世纪。回顾往昔,可谓“寻思,谈笑十年事(借指《辞海》每十年修订一次);嗟咨,风流两鬓丝。”笔者早已退休,也远逾古稀之年;邵公则已享耄耋之寿,却人老心不老,依然性情爽朗、精神矍铄,在“夕阳红”电视节目上,与新妻陈俊华齐颂向百岁老寿星进军。

我情深难忘与邵公合影的一张富有历史意义的照片:这是在邵公武康楼书斋内,由陈俊华老伴拍摄的,我与邵公并肩端坐于长沙发上,邵公戴着白边眼镜,穿着深灰色厚实的开襟羊毛衫,一副大战获胜后蓄锐养威的肃穆神态,面前茶几上堆放着的,正是邵公任总主编和责编的我齐心协力奋战三年(1998年初起)完成《中国美术大辞典》(十大学科十一大门类、7130条、200余万字)修改审定的新原稿。此照片背面写有“《中国美术大辞典》词目及撰文全部完成,陈炳同志携来我家,摄影留念。洛羊记2001.3.30”所谓此照片富有历史意义。更值得留念的还在于睹稿缅怀,深情追思在“大典”编撰过程中原担总主编沈柔坚、篆刻艺术学科主编钱君匋、书法编撰胡向遂、建筑艺术学科主编陈从周皆先后仙逝,他们高风亮节、卓智品学都留在了文稿中,他们的光辉业绩将随着《美术大典》流芳千古。

不错,邵公在美术理论建设方面,成绩颇可观,除参加《辞海》等几部大型辞书的编撰外,还编写有《李思训》《李唐》《黄公望》《吴历》《任伯年》《贺天健》《吴湖帆》《黄幻吾》《吴青霞》《唐云》等十余家传记,出版有《洛羊论画》《洛羊画评》等。故界内多有一说,邵公文名盖过画名;但据笔者与邵公的几十年深交,他因著书立说花去更多的精力,虽只出一册《邵洛羊画集》,但贵在精湛,窃以为邵公的山水画是海派画坛上后起之秀。邵洛羊虽是浙江慈溪(今属宁波)人(1917年出生),但他三岁就随父邵宝兴来沪,其父在南市十六铺小东门开设“长德行”,经营海味、檀香杂货。邵公童年时就住在南市,后迁居方浜路花草浜有余里二号石库门楼房。读敬业中学附小时学名济荣,就特爱国文、图画课程,常常按捺不住将国文课本上的线描插图,用有色的蜡笔涂描,惹得语文老师徐亚倩生气,但邵公当时作文优秀,常获得全班乃至全校冠军,徐老师又转怒为喜,鼓励他多向开明书店办的《中学生》杂志投稿。当然涂饰课本插图之举,却乐坏了美术老师,认为这小济荣很有敷色彩以造型的天资。但真正是邵公国画启蒙老师的乃汪楚庚,也住在同幢楼的二楼右厢房。汪先生教邵公放下铅笔改用毛笔画画,并专门手把手地教给他五指执笔法,最后还送一部《芥子园画传》,叮嘱他好好研习中国画的“笔墨”。

邵公从小到大生活、成长在上海这个人才荟萃的典型环境,后来成了他继承与发展海派画技的大用武之地。上海,最早是战国时代楚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简称“申”或“春申”;而城北有水曰“沪渎”,因而又简称“沪”。自宋始,上海地区(习称“海上”)就已陆续出现绘画人才了:如宋有温日观;元有曹知白、张守中、任仁发;至明、清,则画风大盛,松江有董其昌,独领当时画坛风骚,影响之大及于今日;嘉定有李流芳、程嘉燧,上海有吴历(虽是常熟人,但因长期在沪传教),皆为卓具声誉的知名画家。又高邕之在《海上墨林·序》中还记有“道光己亥,虞山蒋霞竹隐居宝龄来沪消暑,集诸名士于小蓬莱,宾客列坐,操翰无虚日,此殆为书画会之嚆矢。其后,吴乡吴冠云孝廉,后举萍花社画会于沪城,江浙名流,一时并集,至同(治)光(绪)之际,豫园之得月楼、飞丹阁,俱为书画家游息之所。”邵公当年的住处离城隍庙仅一箭之遥,而豫园则傍依城隍庙之北。从小学至中学,邵公(济荣)课余常常去城隍庙游玩:或登茶楼听云雀竞鸣,或逛地摊购蟋蟀马蛉,或细瞧蟋蟀相斗,乐得合不拢嘴。但最令邵公心驰神往的,仍是漫步于豫园环龙桥堍宛米山房裱画室去浏览书画裱件,用心观摩,碰到心爱、有特色的笔墨,就认真描下,乃至流连忘返。其间,邵公有幸认识了汪仲山、徐晓村等前辈。

水墨作品《山峻气高》

邵洛羊作品

邵洛羊作品

水墨作品《峡江图》

的确,豫园不仅是处休养生息、陶冶情操的江南乐园,更是名人相聚吟诗作画、品茗谈艺的文化名城。它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园主潘允端,上海人,曾任四川布政使,取名“豫园”,乃寓“豫悦老亲”之意。明王稚登为豫园题写的门额,仍完好无损。园内假山叠翠,幽洞奇壑,玉石玲珑,传为北宋花石岗遗物;四周有三穗堂、仰山堂、萃秀堂、点春堂、万花楼、藏宝楼等,真是厅堂楼阁栉比,错落有致;其中,于清道光己酉年间即已闻名的得月楼,乃因著名的“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创办在此。光绪年间,任颐、蒲华、虚谷等曾长驻豫园,放笔落墨。宣统元年,陈石痴、徐竹贤、袁大祥等在豫园放鹤楼,创立“宛米山房书画会”;高邕之、杨东山、钱吉生、吴昌硕、王一亭等又在得月楼组建了“豫园书画善会”。至此,半个世纪的绘事辉煌,一个以赵之谦、虚谷、任颐、吴昌硕、黄宾虹、任然、蒲华、钱慧安等为代表的书画艺术群体——“海上画派”活跃于画坛。他们师古而不囿于古,借鉴古法破格创新,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故能领引风骚,盟主画坛,遂誉称“海派”。

邵公1934年考进上海新华艺专国画系,改字青溪;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撰文署名洛羊;全国解放后即以洛羊为名。从新华艺专起,邵公就直接在著名的海派画家指教下:国画师从汪声远、黄宾虹,素描和水彩画则随法周碧初。193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时国画系只邵青溪的一幅山水画,作为艺专代表参加全国美展,从此邵公以海派画家的新生代崭露头角。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邵洛羊管理行政和业务工作,更有机会与潘天寿、傅抱石、吴湖帆、贺天健、唐云、朱屺瞻、伍蠡甫、程十发、陆俨少、张大壮、钱瘦铁、江寒汀、来楚生等六十九位各具特长的海派名老画师朝夕相处,受益匪浅。比如他从潘天寿善用硬笔、贺天健善用逆笔、陆俨少善用方笔等理会并汲取他们不仅施笔角度各异其趣,而且多半是能将笔锋、笔肚、笔根灵活俱用的宝贵画技。真是“眼界开时无物碍,心源广处如清波”!此后,洛羊的画作更糅合着山川灵气、草木竞秀、传统血脉、名家神采和鲜明个性,使海派特色更有新进展。

1990年上海中国画院主办《邵洛羊画展》,唐云题笺,程十发院长作序。画展代表作《峡江图》,运用斧劈、卷云、括铁、马牙、鬼脸、长短披麻等传统皴法,表现现代长江三峡多种山石皴斮、葱郁丛树、陡峭岩崖等奇伟壮观的气象,一队船只从峡谷中随着弯曲江流飞驶而下,一艘汽船则鸣笛逆流而上,大有“千里江陵一日还”之概。代表作《山峻气高》,是真山真水融化杜甫诗意图题:“山峻路纵绝,石林气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山头。”(《凤凰台》)充分发挥了黄宾虹“五笔七墨”的能耐,使图中的山峦线条纵横、苔点密茂、云气弥漫,笔墨积淀至淋漓尽致处,洋溢着清新活泼的蓬勃生气。同时画家还发掘并使用了久已失传的宋代山水画“斡”的技法,反复运用各种墨水达十余次,使墨的浓淡枯湿和水分的渗透晕化臻于神奇境地,生动地表现出山川的仓润华滋和生机盎然。也深寓着洛羊“足障狂澜”、捍卫“笔墨”的人格情愫。笔者是武康楼常客,尝观赏过邵公作画过程、神情。

不错,“文如其人,画如其人”,邵洛羊的一生是多姿多彩,又是多风尘的,要说的话还有许多,但限于篇幅,只好用笔者感受最深的八个字作结:邵公为人“爽朗正直,重情尚义”;邵公作画“清劲秀润,沉厚浑朴”。

邵洛羊山水立轴

邵洛羊作品

猜你喜欢

豫园海派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Q 海派的“海”是哪个海?
旅游文化景观翻译当中的技巧分析
豫园的景象结构及景象拼贴分析
古典园林美学层级结构模型
江南园林设计中的“海绵智慧”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为“海派”正名
路画廊落户恒大古玩城 浦东打造“新海派”画廊创意集聚区
海派,一种“变”的渴望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