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后
2011-04-18
当“无形资产评估”“双边市场”“学术权力”一类的新名词、新概念与“图书馆管理”这个一向偏于人治、偏于经验、偏于粗放的领域相纠结,或许我们感受更多的还是思想上的某种启迪与涤荡。当然,单就学术探讨的深广度而言,黄华、邓向阳二位“70后”的文章似更为见功见力,而蔡玉敏先生之文则兼具“争鸣”意味。
“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阮氏这个第五定律似乎永远透着对我们这个行当无穷之内力的期许与自豪。若上述三文,无疑是“图书馆管理学”在当代全新的认知条件下的“有机生长”,而我刊所着力打造的“信息管理与信息学”“文献学”“专业史苑”三栏目,其实也可以视为“图书馆泛化现象”的某种意义上的“有机生长”。而今,对这后一方面的“有机生长”之用心“务营”,也渐有满园春色之慨。比如这一期,目录页上标了黑体字以示推介的七文中,这一板块竟占了4篇,而钱智勇诸君所撰《楚辞知识库构建与网站实现研究》 则不啻“图书馆”“文献学”“信息管理”三大“本体论”交叉领域的“有机生长”。
本期“当代图书馆人”栏目所发两文也值得特别提及。一文是我国当代著名图书馆学家张树华先生为一部“地区图书馆事业史”作的书评。照常例,此书评归入“区域图书馆事业”栏目亦无不可,但我以为,我们更应看重此文所透溢出来的对我国西部图书馆人的深切关爱以及对《内蒙古图书馆事业史》 主编者乌林西拉先生的“师门情怀”。另一篇是业界后学记述本馆前辈的“传记”之文,读来亦令人感念良多。将这两文放在一起看,自然又凭添了太多太多的“看点”。凡此种种,其实正切合我刊创设“当代图书馆人”栏目的一大宗旨:以当代图书馆人的视角与情怀为当代图书馆人“立传建志”。若再扣回前面的话题,这类选题也当得乎“有机生长”之深意。
2010年10月25日夜于银川·枕水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