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功能性腹泻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分析
2011-04-18张云林
张云林
云南省华坪县妇幼保健院,云南 华坪 674800
所谓慢性功能性腹泻是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是间歇期在 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此类腹泻由于病程时间长且易反复等,所以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干扰,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对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与治疗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 2009年 10月至 2010年 10月在本院选取 60例慢性功能腹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 《内科学》[3]中有关慢性功能性腹泻诊断标准且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回顾性观察 60例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病历资料:男 39例、女 21例 (男:女=1.86:1),年龄 20岁 ~67岁、平均 (34.00±1.20)岁。
1.2 观察方法
回顾性观察与分析 60例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同时参考《内科学》[3]及目前临床试验设计标准,由专人对患者姓名、性别、病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效果和生活质量等进行观察与详细记录,同时对所观察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给予以下治疗措施:即①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②给予丽珠肠乐 1亿 U、2次/日和谷维素 30mg、3次 /日,维生素 B 120mg、3次/日以及思密达 3.0g、3次/日;③根据慢性功能性腹泻发生原因给予相应治疗措施,比如对于糖尿病者给予控制血糖,对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者给予叶酸,对于肠激惹综合征者给予金双歧和复方苯乙哌啶,对于肠息肉者可给予肠镜下息肉射频治疗,慢性菌痢者则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敏感抗生素进行抗菌消炎治疗;④同时嘱咐患者忌生冷、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观察一个疗程,即 28天。
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考 《内科学》进行评定,分为临床痊愈、有效及无效。患者生活质量评定参考[4]S p i t z e r指数,即患者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生活感受、家庭支持五项,总分为 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所观察到的全部数据均利用S P S 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5 结果
5.1 60 例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痊愈39例、占 65.00%,有效 19例、占 31.67%,无效 2例、占 3.33%,总有效为 58例、占 96.67%;总有效率与无效率相比 p<0.01,提示本次治疗措施效果确切。
5.2 60 例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见表1所示。
通过表1中相关数据可知治疗前后,60例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生活质量得以较大改善▲p<0.05,提示本次治疗有效。
表1 60例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6 分析
大量研究表明慢性功能性腹泻多由炎症、肿瘤、溃疡、细菌或是原虫感染或是肠功能紊乱或是糖尿病、甲亢等消化系统之外的疾病所造成。由于慢性功能性腹泻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加强对该病治疗的研究至关重要。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本次对 60例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的相关治疗措施进行了观察与分析,从以上结果中不难看出经过本次治疗后,慢性功能性腹泻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67%且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较大改善 (▲p<0.05)。出现此种结果,我们认为其原因如下:对于慢性功能性腹泻来说其发生多是由于结肠分泌功能亢进而引发腹泻的发生,因此根据其发病机理在治疗上应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防止酸碱紊乱、积极治疗诱发病因 (如控制血糖、抗菌消炎等),同时进行对症处理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总而言之,加强对慢性功能性腹泻的治疗研究不仅对提高临床疗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极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张普岭.慢性腹泻临床分析 [J].中国医疗前沿,2009,4(6):24-25.
[2]张雪.疏肝健脾法结合情志调理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05,3(5):16-17.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 [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