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胎盘植入60例临床观察
2011-04-17周桂芝
周桂芝
【摘要】 目的 探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胎盘植入临床疗效。方法 米非司酮片100 mg口服连续5 d,mTχ20 mg肌内注射连续5 d。注射mTx24小时后加用四氢叶酸25 mg肌内注射连续5 d,以降低mTx的毒副反应。结果 60例胎盘植入保守治疗均获成功,无一例因治疗无效出现产后出血而需介入治疗或切除子宫。结论 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胎盘植入安全、可靠,并减少了产时子宫切除机率。
【关键词】 胎盘植入;药物治疗;甲氨喋呤;米非司酮
作者单位:441800 湖北省老河口市一医院妇产科
胎盘植入是胎盘在子宫内壁的异常附着,可以引起难以控制的产科出血。胎盘植入及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两个常见的原因[1,2],为减少剖宫产时因胎盘植入行子宫切除的机率。现将我院2003年5月至2008年4月剖宫产时发现胎盘植入,给予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行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从2003年5月至2008年4月剖宫产术时发现的胎盘植入,植入面积平均约22 cm2,且植入面无感染,植入胎盘未穿透子宫壁,术中尽可能取除突出宫内膜表面的植入胎盘,并常规送病检,局部出血者,用“0”号可吸收线,“8”号缝合止血。术中谈话告之家属病情,签属知情同意书,术后病检证实:符合胎盘植入者,给予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以观察临床疗效。
1.2 一般情况 60例患者,年龄22~36岁,多次人流史10例,前置胎盘20例,前次剖宫产史加前置胎盘28例,无诱因2例。
1.3 药物保守治疗标准 ①术中宫缩好,胎盘植入面积不大;②局部没有感染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③部分或楔形切除植入的胎盘、局部“8”字缝合无出血。
1.4 治疗 剖宫产术后常规给予抗炎、缩宫治疗,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结果正常。病检结果证实为:符合胎盘植入者,给予mTx20 mg 肌内注射,1次/d。同时加服米非司酮片100 mg,1次/d,连续5 d,24 h后加用四氢叶酸25 mg 肌内注射 1次/d,连续5 d,以降低mTx的副反应。每日测血压、脉搏,观察宫底高度及阴道出血,5 d治疗结束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并复查B超。
1.5 疗效判定 治愈标准产后宫缩好 阴道出血不多,无大出血。有大出血需要介入治疗或再次手术需行子宫切除者为无效。
2 结果
6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观察3个月均无大出血表现,其中3例患者阴道血性恶露持续时间长约30 d左右,经缩宫抗炎对症治疗后治愈,每例患者术后均复查B超,其中只有2例B超提示宫内有少许强回声,给予生化汤治疗后,3个月复查均正常,治疗中5例患者有轻微的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未作特殊治疗,停药后2~3 d症状自行消失。治疗期间停止哺乳,嘱患者24 h排空乳汁6~8次保持泌乳,待停药后10 d恢复哺乳。
3 讨论
随着孕产及刮宫次数的增多,前次剖宫产手术等,势必导致前置胎盘和植入性胎盘并存。胎盘植入往往发生在前置胎盘的基础上,这两种疾病的共同病因是脱膜发育不良。胎盘植入为胎盘绒毛因子宫脱膜发育不良等原因而植入子宫肌层,产后由于胎盘植入部分子宫肌层收缩不良,血窦开放,出血量多且顽固。我院选择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标准的60例胎盘植入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均治疗成功,无一例因大出血而需行介入治疗或再次手术行子宫切除术。治疗中有5例患者有轻微的胃肠道反应,未作特殊治疗,停药后2~3 d症状自行消失。60例患者中有多次人流史10例,前置胎盘20例,前次剖宫产史加前置胎盘28例,提示以后遇似类患者,术前要警惕胎盘植入,做好配血等急救准备,做好防止产时产后大出血的准备。
胎盘植入药物保守治疗主要是用mTx联合米非司酮。mTx是一种叶酸抗剂,属抗代谢类药物,是滋养细胞高度敏感的化疗药物,能使植入肌层的胎盘组织变性、坏死、脱落。米非司酮是孕酮抗剂,可竞争性结合孕激素的受体,抑制植入肌层的胎盘组织增殖,使其凋亡、变性、坏死。因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胎盘植入疗效好。
剖宫产术时行子宫切除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主要是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遇胎盘大部分植入,活动性出血无法纠正时,应行子宫次全或全切术[3],部分性胎盘植入可以经保守治疗而保留子宫,我院采用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胎盘植入,安全、有效、副作用小,能降低剖宫产术时的子宫切除率,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zelopCM.harlow BL,frigoletto FD,et al.emergency Perip-artum hysterectomy.AM J obstet gynecol,1993,168:1443-1448.
[2] 贺晶,徐冬.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及评估.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2(2):112.
[3] 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