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治疗酒中毒幻觉妄想症状对照研究
2011-04-17陈文陶刘庆军李忠玲
陈文陶 刘庆军 李忠玲
【摘要】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对酒中毒幻觉妄想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存在幻觉妄想症状的酒中毒患者60例,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氟哌啶醇组各3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末应用阳性症状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结果 阿立哌唑治疗酒中毒幻觉妄想症状有很好的疗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哌啶醇组。结论 阿立哌唑可有效治疗酒中毒幻觉妄想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阿立哌唑; 氟哌啶醇; 酒中毒; 幻觉妄想症状
作者单位:154007 佳木斯精神病人福利院
酒文化在北方地区的盛行,造成当地饮酒人群中约5%患有不同程度的酒中毒[1],在慢性酒中毒患者中,部分患者表现出幻觉妄想症状,对家庭社会带来危害。我们应用阿立哌唑控制酒中毒幻觉妄想症状,并与氟哌啶醇作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存在幻觉妄想症状的酒中毒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慢性酒中毒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阳性症状量表总分≥36分,排除患有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排除精神分裂症家族史。将60例男性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氟哌啶醇组各30例,年龄:阿立哌唑组(21~55)岁,平均(36.7±8.6)岁,氟哌啶醇组(20~53)岁,平均(37.3±7.5)岁;初次饮酒年龄:阿立哌唑组(16~25)岁,平均(21.4±5.3)岁,氟哌啶醇组(15~27)岁,平均(20.6±4.7)岁;饮酒量:阿立哌唑组(182~585)g/d,平均(239.7±136.2)g/d,氟哌啶醇组(195~604)g/d,平均(247.5±129.3)g/d;SAPS评分:阿立哌唑组(53.46±7.23),氟哌啶醇组(52.39±8.06)。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戒酒和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下,阿立哌唑组起始剂量每晚5 mg口服,根据病情及耐受性逐渐增加剂量,2周末增加到15 mg;氟哌啶醇起始剂量为早晚各2 mg 口服,2周末增加到早晚各8 mg 口服;有失眠症状者可联用佐匹克隆7.5 mg,晚睡前口服,疗程8周。
1.2.2 疗效评定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末应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评定标准:SAPS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进,≥25%为有效,≤25%为无效。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
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8周末,阿立哌唑组痊愈14例,显进6例,有效3例,无效7例,有效率77%;氟哌啶醇组痊愈12例,显进5例,有效5例,无效8例,有效率73%。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治疗2周后SAP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0.05),CGI评分也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0.05),两组间及治疗后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不良反应 阿立哌唑组乏力4例(13.3%),焦虑3例(10%),失眠3例(10%),头晕2例(6.67%),上述不良反应在治疗第一周表现明显,第二周末基本缓解;氟哌啶醇组头晕3例(10%),乏力5例(16.67%),嗜睡2例(6.67%),肌张力增强4例(13.3%),ST-T改变2例(6.67%)。
3 讨论
酒精作为一种精神活性物质,作用于人体达到慢性酒中毒并引出幻觉妄想症状时,从神经生化角度解释为大脑内多巴胺能系统、5-羟色胺能系统和去甲肾上腺能系统发生不同程度改变所致[2]。而阿立哌唑与多巴胺能系统中D2、D3受体,与5-羟色胺能系统中5-HT1A、5-HT2A受体具有高亲和力;虽然其控制幻觉妄想症状的机制尚不清晰,但认为是通过对D2和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作用及对5-HT2A受体的拮抗作用介导产生的[3]。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阿立哌唑控制酒中毒幻觉妄想症状效果显著。结果还显示,阿立哌唑组在治疗初期表现出的不良反应,轻于氟哌啶醇,且可短时间内缓解,提示阿立哌唑治疗酒中毒幻觉妄想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渔邨.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1-352.
[2] 董毅.大量饮酒是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2,19:182.
[3] Weiden PJ,Preskorn SH,Fahnestock PA,等.将抗精神病药的精神药理学变为重度精神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向标.精神相关疾病论坛,2007,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