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农村科技发展的新篇章——“十一五”广东省农业科技工作总结
2011-04-17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共实施科技创新中心、健康农业基地、城镇化试点、农业科技强县、星火产业带、新农村试点、田园/特派员等多个农业科技专项,取得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农业科技按照国务院、党中央一号文件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大力发展农业与农村科技,加强农业科技技术研究,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企业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立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设立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加强星火产业带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和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费安排情况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财政共投入3.50亿元经费支持2193个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每年的经费规模在6000万~8000万元之间。计划类别包括农业科技攻关、农业星火计划项目,产业化推进、田园科技服务体系、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星火产业带、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试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以及现代农业科技强县等专项。
按项目类别分,从“十一五”期间,共实施重点专项64个,经费共计6290万元,共实施重点项目103个,经费共计3977万元,实施招标项目31个,经费共计3033万元,实施农业科技专项355个,经费共计8615万元,实施引导项目1640个,经费共计13065万元。从各类别项目经费比重来看,引导项目和农业科技专项所占比重最高,分别为37.35%、24.63%。
科研院所中,广东省农科院、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承担了大部分研究项目,共324个项目,经费为8842万元,分别占总数的59.89%和69.43%。
高等院校中,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承担了大部分研究项目,共367个项目,经费为5926万元,分别占总数的72.54%和82.87%。
地市中,排在前十位的为广州、湛江、茂名、肇庆、潮州、汕头、梅州、云浮、韶关和河源,项目经费合计1.07亿元,占21个地市经费总额的70.78%。珠三角地区除广州、肇庆、东莞、惠州外,其余地区佛山、江门、深圳、中山、珠海的项目经费均低于400万元,位于21个地市的最后五位,这五个地市的项目经费合计1181万元,占地市经费的7.82%。
开展的主要工作
重点专项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在广东海洋农业产业化技术、猪蓝耳病综合防控与良种猪新品系选育、农产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鉴评与利用、现代农业装备等领域实施重点专项共计64项,投入经费额度为6290万元,取得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如现代农业装备,“十一五”期间共投入703万元经费,据不完全统计,自主研发设备621套,引进设备103套,其中国外引进21套,省外引进48套。推广设备7758套,推广面积88.36万亩,带动农户13.69万户,大大提高了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水平。
通过实施“农产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全方位全过程提高了广东省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2009年启动了“农产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设立了“产地环境安全技术研究与示范”、“安全农业投入品开发”、“安全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产品安全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产品安全检测监控与追溯技术研究与示范”等6个项目,两年共投入2000万元支持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发表论文88篇,其中SCI收录8篇,国外发表6篇。自主研发技术18项,申请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专利授权6项,均是发明专利。推广新技术20项,推广面积4万亩,带动农户3112户。推广新品种4个,推广应用面积4000亩。培训农民1.44万人次,新增产值14.02亿元,新增利税1.4亿元。项目实施在解决广东地区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技术难题,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程,强化科技成果的示范作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重点项目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在农业产业推进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岭南特色水果果汁加工关键技术、食品添加剂研发和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典型生态区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种养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农业生态安全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种养业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动植物新品种(系)选育等领域实施重点项目。
在典型生态区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种养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上,“十一五”期间,共安排403个项目,投入经费4338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自主研发技术844项,引进技术127项,其中国外引进16项。推广新技术957项,推广面积4523.51万亩,带动农户480.23万户。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和产品产量,从而提高种养殖效益。
在农业产业推进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上,“十一五”期间,共安排48个项目,投入4570万元,取得的科技成果丰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据不完全统计,获省科学技术奖29项,申请专利160项,获得专利授权32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自主研发技术82项,自主研发设备8套,培育品种(系)400种,选育品种(系)123种,引进品种(系)257种,推广技术103项,新增产值227.72亿元,新增利税4.33亿元,创汇3.53亿美元。产业推进项目的实施在推动食用油、食用菌、罗非鱼、香蕉、柑橘、兰花、瓜类蔬菜、能源甘蔗等产业的发展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农业生态安全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项目上,“十一五”期间共安排38个项目,投入769万元,对广东省农业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改良农业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
在种养业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项目上, “十一五”期间共安排66个项目,投入2241万元,开展防灾减灾、病虫害防控和疫病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活动,提高广东省农业与农村灾害应对能力,挽回经济损失。
在动植物新品种(系)选育项目上,“十一五”期间,共安排了301个项目,投入3261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培育出新品种(系)534个,选育新品种(系)438个,引进新品种(系)1521个,其中国外引进249个,省外引进961个。获得品种审定249个,其中国家审定43个,广东省审定304个。推广新品种(系)1333种,推广面积3943.27万亩,带动农户465.62万户。丰富了广东省农产品品种,提高了产品品质,优化了产品结构。
招标项目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在数字农业技术、岭南特色水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等领域进行项目招标。如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招标项目上,“十一五”期间共设立43个项目,投入605万元,提高广东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在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招标项目上,“十一五”期间,共安排310个项目,投入5790万元,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地区农产品加工率,提高农业效益。
农业科技专项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共实施科技创新中心、健康农业基地、城镇化试点、农业科技强县、星火产业带、新农村试点、田园/特派员等多个农业科技专项,取得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广东省财政共投入1455万元,投向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农业企业建立起60个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涵盖了粮油作物、瓜蔬菜、花卉园林、水果、畜禽、水产、农业装备等18个领域,覆盖广州、汕头、佛山等18个地市。投入1740万元,投向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在农业企业建立起103个示范基地,涵盖粮油作物、瓜蔬菜、水果、茶叶、畜牧、家禽和水产等11个领域,覆盖广州、汕头、潮州等20个地市。促进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十一五”期间,广东省财政共投入1260万元,投向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建设,在韶关、河源、汕尾等17个地市建立起56个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投入44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县,在肇庆、云浮、汕头建立起7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县。投入670万元,在汕头、河源、肇庆等15个地市建立48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
建立星火产业带,促进农业产业的集聚发展。“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投入1100万元,投向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建立起北运菜、蚕丝、都市农业、林产化工、南药、畜牧、竹业、东江上游特色水果、揭阳青梅、茂名生猪、清远油茶、汕尾果品、西江北岸优质果品、粤赣脐橙、粤闽台乌龙茶、粤湘米业、湛江菠萝等17条星火产业带,覆盖茂名、肇庆、韶关、湛江等12个地市,促进农业产业的集聚发展。
实施“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建设”专项,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实施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建设专项,建立农村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立镇、村级信息服务站,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信息员队伍,组建农业专家网络特派员队伍,为农业企业、农业从业人员提供远程信息咨询服务。
取得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财政共投入3.50亿元经费支持农业科技的研究与示范活动,开展农业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共发表论文1063篇,出版专著20部、编制标准14套,申请专利882项,专利授权367项,取得了自主研发技术840项,引进新技术128项,自主研发设备622套、引进设备104套;培育新品种541项,品种选育438项,品种引进1521项;动植物新品种审定313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获省科学技术奖励92项,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38项。
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方面,推广技术963项、推广面积8192万亩、带动农户458万户。推广设备7761套、推广面积88万亩、带动农户14万户;推广品种1343种、推广面积4170万亩、带动农户465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