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平玉屏山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

2011-04-17卞贝佳

绿色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玉屏南平南平市

卞贝佳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0)

1 引言

一个好的城市公园既要满足休闲需要,又要展示自身的特色吸引市区游客。这种吸引不仅仅是表现在景观效果或是视觉上,还应在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有序的功能结构中展示其独特魅力。但是现在的城市公园常常遇到“千园一面”[1]的现象,难以使公园从城市其他公园中脱颖而出,如何在城市公园规划中提出“适合本土特色,又独树一帜”的景观主题成为了现代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应着重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

公园景观主题包括文化和功能,通过对公园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景观功能的定位,确立其在城市中的地位,以其独特景观主题吸引游人,提高社会效应,这是主题定位在公园规划设计中的意义。

2 南平城市公园现状分析

南平延平城拥有独特山地城市景观,素有“森林之窗、本甲于全闽”之称,以绿色金库闻名于世。延平城是通往武夷山的南大门,境内山体与武夷山脉相承,其旅游景点与武夷山风景区天然连成一线。城区依山傍水,景色优美,城区周边面向两河的山坡绿树丛丛,有大面积的人工林,较好地体现出南平山城“天际数峰眉妩翠,中流一画墨痕苍”的景观。环绕城区四周的一重山,形成了城市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生物种群源环,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的荣誉。

在2002年编制的南平绿地系统基础资料中对南平市城区的公园进行调查(图1),表明市域范围内有8个主要城市公园,其中山地公园总面积为118.11hm2,占公园总面积的95.8%[2]。在绿地系统规划(表1)中提出利用南平特有的山体条件在中心城区建设以九峰山、玉屏山、明翠公园为三足鼎立之势的城区公园模式。规划区绿地率虽已达标,但是绿地空间仍不足。主要原因是山地公园多,受地形限制,环境容量低,各类设施布局和活动开展受限,游憩功能较差,使得此类公园对游人的吸引力远不如一般平地公园。同时,明翠公园、九峰山公园、玉屏山公园,虽都以山地自然景观为特色(表2),但其景观特色各有差异,如明翠公园定位为宗教文化型公园、九峰山公园定位为城市综合性公园。玉屏山公园规划定位为市级风景名胜专类公园,服务对象以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的居民为主。主要以休闲、游览活动为主。其日常客流量为200~400人次/日,节假日客流量为 700~900人次/日。平常附近居民只把玉屏山公园当成仅仅是爬山健身的场所而不是一个休闲健身活动的综合性特色公园。故规划中如何挖掘利用玉屏山公园自身景观特色,因地制宜的设定游憩功能,打造有别于其他市域公园并具有特殊景观功能的综合性公园是本次规划的难点。

图1 南平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表1 南平城市公园现状

表2 中心城区规划公园

3 玉屏山公园现状分析

3.1 历史文化

南平历史悠久,秦时即设闽中郡。公元213年,沿浦城仙霞岭至南平、福州,开通了闽地与中原交通的“江南大道”,为福建最早的县级行政区。当地刻书业、陶瓷业、冶炼业、制茶业,在全国享有盛名。南剑州州学的创办,独先于天下,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以及各类专才。从宋代开始,玉屏山主要作为名人以诗会友的场所,建有“市隐楼”,“咏归堂”“东岳宫”“藏春书院”等场所;还流传着“双剑化龙”的传奇故事,而后建的“化剑阁”、“天后宫”;山上还建有“老圃亭”“暗香亭”“虚心亭”等亭台楼阁。至北宋末年,两位隐士高人吴仪、吴熙建创建了藏春峡书院,成为当时文化名人和地方官员的“文化沙龙”之所,经历了宋元明3代,至清末逐渐荒废[3]。现还记载着南平八景之一的“龙津春浪”“藏春峡”,随着历史变迁,古迹荒芜,但这些文化积淀为本次设计提供丰富的文化源泉。

3.2 场地特色

玉屏山位于建溪东岸,南与九峰山隔江(闽江)相望,和南平市中心区仅一水之隔(建溪),有横跨建溪的“玉屏山大桥”东西相连。在20世纪80年代起归南平市园林管理处管理,1988年市政府将玉屏山设立为公益开放性公园。公园占地面积29.48hm2,由3个自然山峰西南连接而成,最高峰海拔高度为188.44m,站在山顶可以俯瞰南平市区全景。整个场地呈现东北面大草坪,西面山的格局(图2)。

图2 玉屏山全景

3.3 玉屏山公园主题的形成

(1)“立意在先,布局在后”这是环境景观设计与规划建筑设计的不同之处,所以从文化背景的分析入手,着力进行地缘文化的挖掘[4]。玉屏山公园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场地由于是南平名人以诗会友,聚集文化名士和地方官员开展琴棋书画的场地,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古闲文化,方式有亲历山林、赏园雅集、坐而论道、以摩写经、山水诗画等。规划倡导传承这种古老的历史文化形态,使古人的雅学闲情能在现代城市绿地环境中得以发展,保持场所文脉的延续,通过规划再现南平“古闲”文化,结合现代南平人生活习性,重新定义和解读“闲”,赋予玉屏山“新休闲”文化的概念。新休闲文化是人们在休闲活动中消费的物质文化条件和精神文化氛围构成的文化特征,是由社会和他人提供空间和设施折射出人类文化的内涵,是人们在休闲活动过程中了解、借鉴、体验得到的文化综合,是将人类休闲生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加以分析时所包涵的文化总结[5],深刻的展示玉屏山公园历史人文和现代文化结合面,将公园建设成为融休憩、娱乐、健身为一体,并以突出文化休闲为主要特点。通过对场地“闲”生活内容以时代的诠释,从而全面展示新时代的城市人文精神和南平文雅闲静的和谐时代风貌,为城市带来活力。

(2)考虑把相关的历史典故、文化传统与环境相结合。规划强调形成“闲”文化景观与“闲”气氛的构建,并拓展、演绎成人们可以感受、可以记忆的建筑语言。提出恢复“市隐楼”,“咏归堂”“东岳宫”“藏春书院”等场所,重新赋予新的游赏方式。同时,利用玉屏山的四大特色景观元素(表3),以地形为契机,合理利用地理地貌优势,创造出有异于其它公园的独特城市公园。突出山地、丘林的流动性变化,以及平坦草地开敞空间的对比性,营造出可观、可游、可憩、可玩的“雅”场所。

在结合场地特征,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在兼顾城市景观和绿化生态功能后,提出了规划主题为“闲◦雅”。

表3 4大景观元素分析

3.5 玉屏山公园主题的诠释

玉屏山公园的功能和景观主题定位后,提出将规划布局作为休闲文化的支撑点,活动项目作为休闲文化的展示面,强调环境与主题相配合,针对场地现状及景观环境,将园区分为休闲游憩区、健身游览区、文化休闲区,3个分区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示主题(表4)。

表4 3分区的不同表现形式展示主题

3.5.1 山景

在景观设计中主要突出山景的优雅,通过植物配置,因地制宜的增加和选用有观赏价值的园林风景树,在地形开阔视野好的景点,适当配置一些树形挺拔的大乔木,不仅不影响视野和远眺,同时树冠可以起到遮荫、树干还起到框景的效果;立地条件好且又平缓的景点处,因地制宜片植色彩艳丽的花灌木,既可作为春季艳色花树、装点山景,又可美化景区环境,形成山花烂漫,春季盎然的季相色彩。同时,利用山体的地形变化,在山顶及视线开阔处恢复了一些原有的现已被破坏的古建筑,如半山亭、玉屏阁、藏春书院(图3)等,供人们环视南平江景及城市景观,使人们充分的感受山林野趣,古韵雅趣。

图3 藏春书院

3.5.2 水景

利用现有山体地形营造跌水瀑布、小河流水的水体景观,同时通过卵石和植物营造良好的水岸环境景观,使人们可以嬉水、赏花;适当采用雾化设施增加溪流林地的效果,即使在枯水季节该处的植被和湿润的环境也能给人以幽静溪流的感觉(图4)。

图4 溪流景观

3.5.3 草坪

在草坪空间营造上,主要通过种植季相植物和营造微地形来围合空间,产生多变层次空间强的“雅致”小环境。这种小环境的形成,意向性的引导游人游玩方式,发挥草坪优势。草坪成为这个区域人们闲暇时余的主要休闲方式,周边小区居民可以在此开展各种休闲活动(图5),如放风筝、晒太阳、与家人放松交流、赏花、跳舞、健身、打太极等。

图5 草坪景观

4 结语

玉屏山公园主题设定采用紧扣场所区域功能和文化内涵的方式,深入挖掘场地本身特质,依托内在的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景观文化资本,以突出其在同类型城市公园的独特性,并通过因地制宜的融合、服从景观主题,创造出具有活力主题突出的崭新城市公园。

致谢:感谢该项目参与人员吴力立、陈玲、张桂玲、范思哲等。

[1]丁 颖,成玉成.徐州市丰乐亭文化公园规划设计[J].南方建筑,2005(12):103~ 106.

[2]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南平绿地文本说明书[R].南平: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2007.

[3]南平市延平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延平胜迹[R].南平:南平市延平区政协文史委员会,1998.

[4]肖 彬,赵学彬.现代城市公园文化建园的诠释[J].小城镇建设,2003(8):43~ 45.

[5]张 顺.论休闲文化象征与休闲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J].通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6):47~48.

猜你喜欢

玉屏南平南平市
杨启舆作品
郑欣悦作品
徐南平一行到晋中国家农高区调研
南平:妇联干部当好“五员”助力妇女脱贫增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原来它不是小偷
玉屏“桃花源”记
南平市樟湖中心小学学生书法作品展
玉屏县召开2016年下半年老干部座谈会
玉屏县气候条件对油茶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