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探讨
2011-04-17黄作舟
黄作舟
(福建省安溪县林业局,福建安溪362400)
1 引言
森林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分析其变化动态,对合理经营、科学管理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1]。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来越突出。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2]。安溪县地处闽南金三角厦、漳、泉结合部,铁观音的故乡,其茶产业为民生主业,需要特别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
2 森林资源所处自然地理概况
2.1 地理位置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南,晋江西溪上游,北纬 24°51′~ 25°26′,东经 117°34′~118°18′。
2.2 地质地貌
安溪县地质主要为中生代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主要构成为新华夏系构造。地貌属戴云山脉向东南延伸部分,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多在200~1 000m之间,最高山峰太华尖海拔1 600 m,属中低山地带,坡度多在25~38°。河流以晋江上游西溪为主,西北部分区域属九龙江水系范围。
2.3 气候状况
安溪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夏长冬短,温暖湿润;年降水量1 600mm,年均气温18.5℃,年日照1 619h,无霜期295d。
2.4 土壤状况
安溪县土壤以为红壤主,山地土壤海拔300m以下砖红壤性红壤,300~900m红壤主,900m以上多为黄壤。
3 现有森林资源状况
3.1 林地资源
安溪县总面积299 357.8hm2,林业用地面积220 849.3 hm2,占总地面积73.8%;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87 937.5hm2,占39.8%;商品用材林面积132 911.8hm2,占60.2%;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96 719.7 hm2,占 89.1%。全县森林覆盖率65.7%,绿化程度达91.2%。
3.2 林木资源
安溪县森林蓄积量4 581 273m3,其中林分蓄积量 4 422 682m2,占 96.5%;疏林 63 527m3,占1.4%,散生木蓄积量 93 937m3,占 2.0%,四旁树1 127m3,占 0.1%。
3.3 树种结构
安溪县针叶树种(以杉木、马尾松、建柏、柳杉为主)面积108 823hm2,占有林地面积55.3%;阔叶树种(以木荷、米槠、红栲、青冈、火力楠、相思树、桉树、毛竹为主)面积 24 075.2hm2,占有林地面积12.2%;经济林类(名特优茶叶、油茶、龙眼、柑桔为主)面积63 767.5hm2,占有林地面积32.5%。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现象明显。
3.4 林种结构
安溪县有林地面积196 719.7hm2,其中商品林面积 119 421.9hm2,占 60.7%;生态公益林面积77 297.8hm2,占39.3%。从林分面积看:商品用材林面积61 476.3hm2,占46.8%;生态公益林面积69 952.7hm2,占53.2%。从林分蓄积量看:商品用材林蓄积量2 360 470m3,占53.4%;生态公益林蓄积量2 062 212m3,占46.6%。综合以上数据可见生态公益林与商品用材林,结构比例不尽合理。
表1 各类树种面积、蓄积量情况
3.5 林分质量
安溪县林分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22.5m3/hm2。按林种分商品用材林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38.4m3/hm2(其中人工用材林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46.3m3/hm2),生态公益林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26.7m3/hm2;按树种分:针叶林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34.1m3/hm2,阔叶林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24.6m3/hm2。可见林分质量整体表现较差,特别是人工用材林的林分质量更为低下。
3.6 龄级结构
安溪县用材林林分总面积61 476.3hm2。其中幼龄林面积 8 053hm2,占 13.1%;中龄林面积18 785.1hm2,占30.6%;近熟林面积14 962.4hm2,占24.3%;成过熟林面积19 675.8hm2,占32%。体现龄级结构不合理。
3.7 森林防护:
安溪县有较多天然阔叶林零星分布,有利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全县防火路总长2 673km,平均0.043 5km/hm2。
4 森林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树种结构不合理
历史原因人工林造林更新以针叶树种为主,树种针叶化、纯林化,阔叶树种造林少;种植一般用材林多,培育速生丰产林少;培育小径材比例大,培育大径材比例小;培育长轮伐期林分多,培育短期轮伐林分少;这些缺乏合理规划的历史通病在安溪县同样存在,虽然近年来造林树种有所改善,但总体上形势仍然严峻。
4.2 林种结构比例不合理
随着“铁观音”茶叶迅速崛起,安溪县近8成人口涉茶,茶叶成为当地民生主业,须要有一个更高质量生态环境的支撑。现有生态公益林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发展的需要。
4.3 营林投资不足
营林生产各项费用投入不足,商品用材林粗放经营使林木生长水平低,林分质量低下。人工用材林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仅为46.3m3/hm2,后备资源质量低劣,发展后劲不强。生态公益林由于早年对天然林资源的掠夺性择伐,加上现在营林投入不足,使其处于逆行演替状态中。
4.4 森林防护形势严峻
安溪县与厦门市毗邻,国家林业局赵青山教授级高工和中国林科院杨宝君研究员等专家确认,厦门市已发生马尾松危险性森林病虫害,对周边地区构成严重威胁[3]。树种结构单一,针叶树种比例偏高,生态环境脆弱,森林病虫害防护形势严峻。
安溪县林地中散布茶园,人为活动频繁,火灾隐患多。山边、路边、田边、林边、现有防火路设置等级低,数量严重不足;山脊线以木荷为主的生物防火林带设置数量偏少,质量不高。
采石采矿、工程建设造成山体裸露未能及时治理,侵占林地开垦茶园事件时有发生。
对林业公路、防火路建设、机械化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加大了林业生产成本,阻碍林业发展。
5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5.1 调整树种结构,增加阔叶树种比例
安溪县马尾松面积79 443.5hm2,占林地总面积40.4%,树种结构单一,针叶化、纯林化。林分抗逆性差,林木病虫害容易发生,森林为灾隐患大,林地土壤退化等系列问题,都需要增加阔叶树种比例来加以解决。研究表明,大力营造混交林,增加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和林分结构的多层性,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力[4~6]。新的造林按生态优先原则,种植阔叶树为主;对现有马尾松林分进行分期改种、套种阔叶树。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阔叶树丰富了林分层次结构、生物多样性和凋落物数量,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抵抗干旱等方面作用均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且林内湿度增大,温度下降,各种可然物不易着火,又有阔叶树的阻隔,可以防止树冠火和地表火的蔓延和发展,增加了林分的防火性能;林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可改善林地生态环境,有助于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7],是调整树种结构的最有效方法。
5.2 调整林种结构,增加生态公益林比例
与时惧进,依照民生主业安溪铁观音发展需要,调整林种结构。原有商品用材林与生态公益林划分已不能适应当前安溪发展需要,改变现行划分比例的不合理性,安溪林业现在的主要任务不是生产木材,而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应发展需要。减少商品用材林面积,实行集约化经营;增加生态公益林比例,改造劣质生态公益林;让有限的林地资源追求更大经济利益,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5.3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强化资源保护措施
5.3.1 加强天然林保护工作
安溪县拥有天然林总面积77 462.6hm2其中混交林面积25 632.4hm2,常绿阔叶树林面积16 777.3hm2,是闽南地区为数不多原始天然林资源,提高人们认识,制止对天然林资源的掠夺,使整体处于逆行演替状态中的天然林得以保护意义重大。天然林是本地区气候调节、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主力军团,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应采取近自然林业经营方式加以保护。对局部林中空地、残次林地,通过适度造林、补植、套种等人工促进干扰措施,促进林分生长,提高生态效益。
5.3.2 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及时防治
改善林分卫生状况,调整树种结构,对针叶树种进行改种、套种阔叶树,增加阔叶树种比例,选择与配置阔叶树种时充分考虑适地适树,注意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合理搭配,提高林分长势,增加林分自身抵御森林病虫害能力。重视防火设施配套,对全县防火设施进行统一调查规划,编制分期实施方案。特别注重加强主、副防火林带建设。依法治理非法采石采矿,及时整治工程建设中造成的山体裸露,遵循“谁开采、谁受益、谁治理”原则,以采石取矿业主出资为主,相关部门技术支持保障与监管。打击非法侵占林地开垦茶园,保护有限林地资源。
5.4 依靠科技力量,加强森林资源培育
充分发挥海西与台对结技术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对生态公益林釆取近自然林业经营,选择适合本地生态环境需求的阔叶树种,进行适度人工干扰,增加优质阔叶树种比例,促进生态公益林林木生长水平、改善林分生态质量,是提高本地区生态环境的根本手段。对商品用材林采取集约化经营,进行定向培育,大力发展适应本地生长的相对耐寒速生桉树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积极引进优良树种,大力推广良种壮苗,林地施肥,化学除草,釆用不炼山造林等先进技术,加大营林投入,提高营林质量,增加资源增长后备力量,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5.5 建立健全林业生态建设扶持和补偿机制
县级财政部门要把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支付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县级财政收入不低于1%的资金投入林业生态建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督促资源利用单位、排污企业,把环境保护治理列入单位预算和生产成本计划,运用经济杠杆方式,收取林业生态建设补偿资金,建立林业生态建设资金补偿机制。
[1]陈 萍.福建省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198~ 201.
[2]陈 伟.福建省林业生态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186~189.
[3]马文希.厦门马尾松林分改造营造林技术措施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5(1):18~21.
[4]陈德叶.马尾松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1996,23(2):28~32.
[5]王宏志.中国南方混交林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6]盛炜彤.我国人工用材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及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1995(2):51~ 55.
[7]蒋宗垲.马尾松人工中近熟林冠下套种阔叶树技术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