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10-32-50H井压裂地质优化设计

2011-04-15刘付喜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苏里格气田项目部辽宁盘锦12401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13期
关键词:钻遇气层小层

刘付喜 (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苏里格气田项目部,辽宁 盘锦124010)

1 苏10-32-50H井基本情况

苏10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侧,苏10-32-50H井位于32-47井区盒8段5+6+7小层河道主砂带上。该井于2009年8月2日开钻,9月29日完钻,水平段钻遇层位:盒8段5+6、山1段7小层。实钻A点井深3428m,垂深3260.3m,B点井深4150m,垂深3258.0m。水平段长722m,钻遇砂岩长度446.3m,砂岩钻遇率64.3%,其中钻遇气层长度132.9m,含气层+微含气层202.2m,有效气层钻遇率46.5%。

2 增产潜力分析

2.1 周围直井生产效果较好

从邻井生产情况看,苏10-32-50H井周围生产包含盒8段5、6、7小层的井有6口,平均单井日产气2.40×104m3,除32-47井外其余井均为压裂投产,压裂增产效果明显。

2.2 主力产层储层物性相对较好

苏10-32-50H井钻遇主力气层盒8段6小层为纯气藏。孔隙度一般为3.2%~22.9%,平均值为10.81%;渗透率为 (0.014~8.42)×10-3μm2,平均值为1.23×10-3μm2。

2.3 水平井段穿越多个砂体,纵向有多个储层,单井控制储量高

该井钻遇层位有盒8段5+6、山1段7小层,平面上气层沿苏10-28-53井~苏10-32-47井方向分布,有效气层厚度大于10m的区域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向北西至30-48井有效气层减薄至4.3m,向东南至32-51井有效气层减薄至3.3m。

主力产层盒8段6小层内部夹层不发育、分布不稳定,有开天窗现象,厚度一般为0.9~2.4m。6小层与5小层储层之间隔层较发育,平面分布连续,平均厚度2.0m。

纵向上苏10-32-50H井区钻遇盒8段5、6、7小层有效气层有8口井,单井平均厚度6.85m,钻遇气层有5口井,单井平均厚度5.71m。

计算该井控制含气面积0.7146km2,天然气地质储量1.57×108m3。

3 压裂地质优化设计

3.1 裂缝方位分析

苏10区块主应力方向为北偏东60~90°,苏10-32-50H井水平段实钻方位为22°,压裂裂缝方位为平行于地应力方向与井轴相交50°左右,裂缝与井眼轨迹正交时效果最好。

3.2 裂缝参数优化

为研究水平井压裂裂缝参数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以苏10-32-50H井区基本储层参数为基础建立了油藏数值模拟机理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裂缝参数。

1)裂缝长度 对于低渗透油气藏,裂缝越长产量越高,形成的裂缝长度大,相应的泄气面积大、渗流阻力小 (图1)。水平井段进行裂缝改造能增加采气能力,但不是一味地增加裂缝长度就能改善气藏开采效果。

2)裂缝高度 (裂缝在储层中的位置) 从剖面(图2)上可以看出,该井水平段井眼轨迹主要在主力层盒8段6小层中穿越,上下的5、7小层储层发育也较好,水平段位置处5、6、7小层有效气层厚度在8.8~18.0m之间。

图1 裂缝半长度对日产气量的影响

图2 苏10-32-50H井水平段剖面图

考虑不同裂缝位置处储层条件,为了有效沟通上下储层,提高水平段纵向扫气面积,设计时尽量使裂缝能在储层中沟通多套储层,本次模拟考虑水平段钻遇5、6、7层,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裂缝高度同时贯穿5、6、7小层时,水平井开采效果最好。

3)不同加砂规模条件下裂缝参数模拟结果 根据苏10-32-50H井区的储层参数进行裂缝参数模拟结果如表1,加砂规模为30m3的条件即可满足水平段对裂缝几何参数的要求。

图3 裂缝高度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3.3 压裂级数的确定

考虑到水平段裂缝要均匀间距、裂缝与井眼轨迹斜交等因素,采取大间距少裂缝方式,在适度规模压裂的情况下,采用裂缝长度长,裂缝数量少的方案,根据该井水平段井眼轨迹、长度等条件,以及水平井压裂裂缝优化的结果,按照投入产出比最优化原则,确定水平井压裂级数为4级,即水平段分为4段进行压裂。

表1 直井裂缝参数模拟结果统计表

3.4 压裂裂缝位置的确定

根据该井水平段实钻情况,考虑端、根部效应,裂缝

位置尽可能靠近A、B点来增加波及体积。为减少裂缝间干扰,裂缝尽可能在水平段均匀分布。具体位置见图4。1-1:压裂点为4090m,井段井底~4074m,长度76.0m;1-2:压裂点为3830.0m,井段3856~3812m,长度44.0m;1-3:压裂点为3596.0m,井段3626~3580m,长度46.0m;1-4:压裂点为3440.0m,井段3470~3428m,长度42.0m。

图4 苏10-32-50H井分段压裂设计裂缝位置图

4 设计结果检验

对苏10-32-50H井进行裂缝监测结果表明,该井分4段压裂形成了4条相互独立的主裂缝,其中压裂第2层时形成了1条次生裂缝,裂缝半长度在140~195m。监测数据显示,裂缝参数 (表2)与设计结果基本一致。

该井于2009年10月22压裂后投产,取得了非常好的生产效果,平均日产气15×104m3左右,累产气已超过2000×104m3,产量是周围直井的5倍以上。

表2 苏10-32-50H裂缝监测裂缝参数

5 结论与认识

通过对苏10-32-50H井压后生产情况分析,水平井多级压裂压后产能与裂缝条数、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和储层渗透率有关,优化压裂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水平井产能和储量动用程度。

猜你喜欢

钻遇气层小层
湖相页岩油建产区小层构造可视化精细建模
——以吉木萨尔芦草沟组为例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柴上塬区隔夹层分布特征
基于孔、裂隙理论评价致密气层
涪陵页岩气层构造变形量化研究获新进展
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特殊地层录井识别特征
船底凹槽气层流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苏里格气田中的应用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层识别难点及方法评述
提高水平井油层钻遇率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