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IFT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2011-04-15刘含阳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13期
关键词:噪音校正速度

刘含阳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王 征,麻志国 (中海油服股份有限公司物探事业部,天津 塘沽300450)

谭 晶 (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北京100120)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地震采集基本都以1990年前二维地震采集老测线为主,其排列长度短 (电缆长度2400m)、中深层信噪比低、多次波发育、地震剖面的基底反射不清、部分多次波与反射波间剩余时差较小。针对上述问题,若使用常规多次波衰减技术,则在不损伤有效信号的同时衰减足够的多次波会存在较大困难度。为此,笔者对LIFT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 LIFT技术简介

智能引导滤波技术 (Leading Intelligence Filter Technology,LIFT)是一种新的噪音衰减技术,其核心是在信噪分离的基础上衰减噪音,即在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信号的前提下衰减各种噪音。首先对输入数据进行有效信号数据和噪音数据的分离 (即信噪分离),从而得到信号模型数据和噪音数据,其中信号模型数据包含大部分有效信号和极少噪音,而噪音数据则包含大部分噪音和极少量有效信号。为了达到最大程度保留有效信号的目的,对第一次信噪分离的噪音数据再次进行信噪分离,提取出非常微弱的有效信号,将非常微弱的有效信号与第一次信噪分离的信号模型进行重构,得到输出数据。

2 使用LIFT技术衰减近道多次波

多次波衰减技术是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多次波与反射波的速度差异衰减多次波技术,要求多次波与反射波间必须有明显的剩余时差。用反射波速度对道集进行动校正 (Normal moveout,NMO),这样反射波被拉平而多次波校正不足[2]。在近偏移距道上的多次波 (简称近道多次波)与反射波之间的时差差别小到可以忽略,这样阻碍了基于速度差异方法的应用。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叠前对共中心点CMP(Common midpoint)道集进行内切除,这样会遇到以下问题:①如果与目的层同相轴有关的远偏移距数据资料在外切除的时候丢失,则会造成后续处理和反演失败。②近道数据丢失,破坏了道集的完整性,影响地震资料分辨率,不利于振幅随偏移距变化 (Amplitude versus offset,AVO)分析等后续处理。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利用LIFT技术进行解决。其基本原理是使用基于局部时窗的AVO技术,利用反射波速度NMO校正后的CMP道集的远偏移距数据模拟出近偏移距数据的模型道集,与远道数据重构得到CMP道集,从而达到衰减近道多次波的目的。这种方法灵活、快速有效,是一种多域滤波工具,具有较强的保幅性[3],即模拟的近道数据具有完整的波动力学特征,在有效衰减了近道多次波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了反射波。

3 使用LIFT技术衰减剩余多次波

利用反射波速度对道集进行NMO校正时,所使用反射波速度存在一定误差,因而需要给定时窗,例如拉东变换多次波衰减技术里设置通放带和压制带需要适当放大,以避免损伤反射波。少部分多次波和反射波速度差异不大,因而在速度差异技术衰减多次波后残留有剩余多次波,而对最终成像造成剩余多次波同相轴构造假象的影响。为避免剩余多次波构造假象现象的产生,在进行常规多次波衰减处理时使用偏小时窗,这样会在衰减多次波的同时损伤反射波,导致不能保存原始记录中反射波的原貌。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利用LIFT技术进行解决。其基本原理是在进行适度多次波衰减后的CMP道集A上,使用基于局部时窗的AVO技术,利用反射波速度进行NMO校正的CMP道集模拟反射波模型道集B,并从CMP道集中将其减去,将剩余多次波模型C(含有高百分比的多次波和低百分比的反射波)分离出来,在剩余多次波模型上进行较强烈的多次波衰减,提取非常微弱的反射波信号C-与AVO模拟的反射波模型道集B重构,从而得到衰减剩余多次波后的道集A-(见图1)。

图1 使用LIFT技术衰减剩余多次波流程图

图2 在CMP道集上使用LIFT技术衰减近道多次波

4 实例分析

选取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二维某侧线中某个CMP道集,使用LIFT技术衰减近道多次波 (见图2)。图3所示为该CMP道集2050~2150ms时间段的局部放大。从图3可以看出,图3(a)和图3(c)中箭头标示的近道多次波被衰减,而图3(a)和图3(b)中方框标志的近道反射波信号得到加强,因而使用LIFT技术成功衰减了近道多次波。与近道内切除技术相比,使用LIFT技术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信号,且保持了道集的完整性,从而有利于后续处理。

图3 在CMP道集上使用LIFT技术衰减近道多次波局部放大图

在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二维某侧线上,使用LIFT技术衰减剩余多次波。图4所示为使用LIFT技术衰减剩余多次波前后某CMP道集和速度谱对比。从图4可知,使用LIFT技术前道集上可见校正不足的多次波,速度谱上可见有效信号能量团左侧还残留大量剩余多次波能量团;使用LIFT技术后道集上多次波衰减较彻底,速度谱上有效信号能量团左侧基本无剩余多次波能量团。

图4 使用LIFT技术衰减剩余多次波前后CMP道集和速度谱对比

图5所示为使用LIFT技术衰减剩余多次波前后偏移剖面对比。从图5可知,使用LIFT技术前偏移剖面中残留大量多次波,造成剩余多次波构造假象,不利于构造解释;使用LIFT技术后偏移剖面中多次波衰减较彻底,基底反射波能量得到加强,有利于构造解释。

图5 使用LIFT技术衰减剩余多次波前后偏移剖面对比

[1]李来林,魏大力.LIFT去噪方法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J].石油物探,2007,46(2):193-195.

[2]伊尔马兹.地震资料分析-地震资料处理、反演和解释 [M].刘怀山,王克斌,童思友,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3]李添才,李烈,陈瑜,等.利用LIFT技术衰减海上近道多次波 [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33(2):107-111.

猜你喜欢

噪音校正速度
行驶速度
速度
噪音,总是有噪音!
劉光第《南旋記》校正
无法逃避的噪音
在Lightroom中校正镜头与透视畸变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机内校正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