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湟水、河湟地区、古湟中、湟中地、湟中羌等称谓溯源

2011-04-14李万寿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1年5期
关键词:湟水支流青海省

□ 李万寿

湟水是黄河上游的最大支流,青海的母亲河,也是青海东北部和甘肃中部的重要水资源。湟水名称最早见于汉代。今天的湟中、湟源、河湟地区,古之湟中、湟州、湟水县、湟中羌等均因湟水而得名。本文试就湟水、河湟地区、古湟中、湟中地、湟中羌等称谓进行溯源。

湟水:湟水是黄河上游的最大支流,位于黄河左岸,是青海东北部的主要河流之一。湟水一名源远流长,最早见于汉代。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中也称为湟水。宋代又称宗河、宗水、宗曲、邈川水、勒且水、宗哥川等。明清时期又名博罗充克克河(旧作波洛冲科克,即古湟水)、洛都水、西宁水、湟河、碾伯河,等等。清代至今,湟水上游湟源西石峡(又名东峡、戎峡)西口~西宁河段称为西川河,因河贯穿西宁西部之川地,故名西川。

湟水,至迟公元7世纪以来藏语称为宗曲。今天的湟中、湟源、河湟地区,古之湟州、湟水县、湟中羌等均因湟水而得名。

宗水:西宁以东湟水的古称。藏语中称宗曲,史称宗河、宗水。宗曲(宗水)两岸的广大地区总称为宗喀,意为宗曲沿岸地带,汉语称湟水流域。清杨应琚编纂《西宁府新志•卷四•地理•山川》中载:“宗水之名始于宋时,指西宁以东湟水而言,即藏语‘宗曲’之汉译也。”

邈川水:古代湟水在中游有邈川水之名。邈川在今乐都县城碾伯镇东西(老鸦峡~大峡)间的乐都盆地。清杨应琚编纂《西宁府新志•卷四•地理•山川》中载:“邈川,即县治(今乐都县)东西川,今谓之碾伯川。宋唃厮啰时称邈川城。”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邈川城条目:宋置乐州,今青海乐都县治。宋吐蕃唃厮啰,自宗哥(今平安县)徙居于此,宋授为邈川大首领。

勒且水:今平安县白沈家沟,又名沙沟。古代湟水也有勒且之名,勒且之名是因古代勒且羌人所居。又名勒姐(姐音紫)、牢姐。

据杨守敬、熊会贞著《水经注疏》中载:“《水经注》云:‘湟水又东,勒且溪水注之。水出县东南勒且溪,北流迳安夷城东,而北入湟水。’董祐诚曰:‘水当在今碾伯县西南,所迳安夷城即故城,在湟水南者。’《水经注》云:‘湟水有勒且之名,疑即此号也。’朱谋玮《水经注笺》曰:‘《后汉书•耿恭传》,恭讨西羌未服者,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注》云,姐音紫。因知此勒且即勒姐也。杨守敬按:《西羌传》作勒姐,又有牢姐。”

清杨应琚编纂《西宁府新志•卷四•地理•山川》中载:“勒且水,其源出平戎东南勒且溪,昔勒且羌种所居也。北流至安夷城东(安夷古城位于今平安县西白沈家沟~三合沟间的湟水南岸台地上,即古城崖遗址),而北入湟水。按《水经注》云‘湟水有勒且之名,即此号也。’阚骃云:‘金城河与勒且河合’是已。” 《水经注•卷2•河水》中又载:“湟水又向东流,右岸有勒且溪水注入湟水。溪水发源于县城(指安夷城)东南的勒且溪,向北流经安夷城东侧,向北注入湟水。湟水又名勒且水,应该就是由此水而来的。”

宗哥川:古代湟水有宗哥川之名。清杨应琚编纂《西宁府新志•卷四•地理•山川》中载:“宗哥川,在古宗哥城北,即湟水也。至宗哥城,遂名宗哥川,随地异名耳。”宗哥城在今平安县西湟水南岸。据《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宗哥城条目:“在甘肃西宁县东,宋于此置龙支县,后废,《宋史地理志》‘宗水南有宗谷口,后讹曰宗哥,因以名城’。宋时吐蕃赞普之唃厮啰居于此,亦作宗噶尔城。”

古湟中:古湟中之名源于湟水,是一个广阔的地域名称,它因湟水流经该地域而得名。古河湟一带统称为湟中地。古湟中与湟中地的概念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今“河湟地区“。

在古代,湟中一般指今湟水两岸东部农业区。中国宋元之际著名史学家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中写到“夹湟水两岸之地,通谓之湟中”。 又有湟中城,在西平、张掖之间,小月氏之地也,故谓之小湟中。甚至有时连湟水与黄河交汇地带的贵德、化隆、循化和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域也包括在内,即今“河湟地区”。故胡三省又注“夹黄河两岸之地,通谓之湟中”。今日之湟中,则缩小为海东地区行政公署管辖的一个县,1999年划归西宁市。

湟中地:西羌居地区。据《通典•州郡•鄯州》条注:“古西羌所居,谓之湟中地。” 所谓湟中地,整体上指的是黄河与湟水相交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东部属于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西部、南部倚着青藏高原并与之毗连一体,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地域相互连接处的过渡地带。“西羌”,是西汉时对羌人的泛称。亦指东汉羌人内徙定居在金城、陇西、汉阳等郡的一支。《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本也。”

湟中羌:居于古湟中(今青海河湟地区)最早的羌人部落,故名湟中羌。《后汉书•西羌传》说:羌族中有个无弋[yì]爰[yuán]剑,在秦厉公时给人做奴隶,逃亡到三河(今黄河、湟水、大通河间区域),羌人觉得他很怪异,以为是神,就推举他为首领。河水、湟水之间禽兽很多,羌人都从事狩猎,于是他就得到人们的尊崇和信赖,投靠他的人很多。他的曾孙名叫忍,留在湟中,部众就叫湟中羌。

无弋爰剑是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春秋战国之际湟中羌人总首领,春秋战国时人,生卒年无考。他是青海历史的早期开拓者。亦称爰剑、袁剑。湟中羌人称奴隶为无弋,爰剑曾为秦国的奴隶,故称。

秦厉公时(公元前476~公元前443年)时,无弋爰剑被秦人俘获去当奴隶,学会了较先进的农耕技术和畜牧经验。后乘机逃跑并摆脱追捕,与一被割掉鼻子的女子结为夫妻,来到黄河、湟水、大通河间区域耕作和畜养牲口,促进了河湟羌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他倍加敬重,都愿归附,种族部落遂繁衍强盛。

河湟地区:河是指黄河,湟是指湟水。古称“湟中”、“湟中地”、“三河间”。河湟地区指日月山以东,龙羊峡至寺沟峡(黄河流经青海的最后一道峡谷,地处青海民和县中川乡与甘肃积石山县大河家乡交界地带)间黄河流域以及黄河支流湟水流域的广大地区。河湟地区地处黄河与湟水流域肥沃的三角地带,是青海省地势最低和最重要的农业区。这里也是黄河流域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它地处中原通往中亚、西藏的通道上,交通便利,因而中原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交汇点。这里寺庙林立,宗教色彩极为浓厚,是中国西部人文景观最为辉煌的地区之一。如今河湟地区已成为青藏高原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最发达、经济最繁荣的地区。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块不到全省面积3%的土地拥有着青海省内60%以上的人口。

湟水水系:湟水发源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包忽图山北部的洪呼日尼哈,河源海拔4395米。河水自河源由北向南流,至海晏县三角城转向东南流,经湟源县城转向东偏南流,经湟中、西宁、互助、平安、乐都、民和、兰州市红古区、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等县、区、市,于兰州市西固区达川乡岔路村注入黄河,全长373.9公里。

湟水河源至三角城称麻皮寺河(又称包忽图河、麻学寺河),于三角城北纳哈利涧河(又称哈勒景河),河流通过巴燕峡至湟源称巴燕河,湟源至西宁市称西川河。湟水从海晏进入湟源后,东流南纳寺寨沟、上纳隆沟、塔湾沟、大华沟(拉拉河),至湟源县城南纳波航沟、药水河。药水河是湟源境内入湟的最大支流。后湟水东流,在湟中县境内北纳西纳川、云谷川,南纳盘道沟、尕布沟、转嘴沟、维新沟、康缠川沟、甘河、实惠沟、火烧沟等支流,至西宁市,北川河由北注入干流,南川河从南注入干流。北川河是湟水的第二大支流。

西宁以下始称湟水,东流至韵家口,北纳沙塘川。沙塘川是湟水的第三大支流。出小峡南纳小南川河(又名西沟),北纳哈拉直沟。至平安镇北纳红崖子沟,南纳三合沟(祁家川)、白沈家沟(又名沙沟)、巴藏沟。湟水在高店镇湾子村进入乐都县境后,南岸有高店沟、叶家沟、马哈拉沟、峰堆沟、直沟等支流汇入。北岸有上水磨沟、干沟、卡岔沟、迭尔沟、努木赤沟等注入。至乐都县城以下至老鸦峡西口,引胜沟、羊倌沟、卯寨沟、下水磨沟、白崖子沟、碾线沟、羊肠子沟等支流由北注入;岗子沟、碱沟(汤官营沙沟)、双塔沟、虎狼沟等支流由南注入。在老鸦峡湟水北岸乐都境内,有岔沟、大沟等支流注入。在老鸦峡莲花台附近,有那仁沟、敖沟等支流由北注入,芦草沟、松树沟等支流由南注入。至民和县城川口镇附近,米拉沟、巴州沟等支流由南注入。

湟水最大支流大通河由西北方向在民和县享堂村注入湟水,水量剧增。后湟水成为甘、青两省界河。民和川口镇以下有支流咸水沟、隆治沟等从右岸汇入,后湟水在民和县马场垣乡下东川村沙河湾进入甘肃境内。在甘肃境内,入湟支流主要集中在左岸的兰州市红古区境内,入湟主要较大支流有牛克沟、倒水沟、三条沟和岗子大沟等。牛克沟在红古乡王家口村注入;倒水沟在花庄镇河嘴村西注入;三条沟在花庄镇湟兴村西注入;岗子大沟在红古区平安镇岗子村西注入湟水,岗子大沟也是湟水下游的大支流之一。湟水右岸有二房沟在永靖县西河镇二房村注入。湟水在兰州市西固区达川乡岔路村注入黄河。

湟水流域:湟水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由湟水干流区和支流大通河流域组成。西起日月山与青海湖水系相接,北依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内陆水系相邻,南以拉脊山为界与黄河干流水系相邻,东连甘肃省境内黄河一级支流庄浪河水系。大地构造属祁连山褶皱带,地质条件复杂,水系分布独特,由西北向东南走向的祁连山、达坂山和拉脊山三条平行的山脉和其间的两条谷地组成了湟水干流和支流大通河水系。湟水干流位于流域的南部,河谷宽阔,流域宽60~100公里,属于西北黄土高原区;最大支流大通河在流域的北部,贯穿于祁连山和达坂山之间,地势高亢,流域呈条状,属祁连山山地地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共处于一个流域的独特格局。

湟水流域地处青海东北部。湟水流域 由湟水干流区和支流大通河组成,介于北纬34°40′~37°28′,东经98°30′~103°15′之间。海拔在1565米(兰州市西固区达川)~5254米(门源县冷龙岭岗什卡峰)间。行政区划属两省一地三市三州二区十五县,即青海省海东地区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平安县、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宁市及所属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湟源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县、祁连县、门源回族自治县、刚察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甘肃省武威市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兰州市的永登县、红古区、西固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永靖县。

湟水流域面积32863平方公里,其中在青海省境内的流域面积29063平方公里,占88.4%;甘肃省境内流域面积3800平方公里,占11.6%。湟水干流区流域面积17733平方公里,其中在青海省境内流域面积16120平方公里,甘肃省境内流域面积1613平方公里。大通河流域面积15130平方公里,其中在青海省境内流域面积12943平方公里,占85.5%;甘肃省境内流域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14.5%。湟水民和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15342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境内湟水流域面积16120平方公里的95.2%。大通河享堂水文站控制面积15126平方公里,占大通河流域面积的99.97%。

湟水不仅是青海东北部的主要河流,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是青海东北部和甘肃中部的重要水资源。据湟水民和水文站和大通河水文站1952年~2008年实测资料分析,湟水入黄河多年平均流量达每秒141立方米,年径流量44.5亿立方米。

青海人常说的“湟水流域”、“湟水”,实际上指的是青海省境内湟水和湟水流域,不但不包括大通河流域,甚至也未将甘肃境内湟水干流区包括在内,将“湟水”、“湟水流域”概念范围界定在青海省内,与实际的“湟水”、“湟水流域”概念是有区别的,范围也是比较小的。

就青海省境内的湟水流域而言,它已成为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工农业生产基地,也是青海省地势最低、气候条件较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该流域农业资源优越,引湟灌溉历史悠久,面积1.6万平方公里,仅占青海全省面积的2.2%,耕地面积却相当于全省的56%,并养育了全省61%的人口。全省70%以上工矿企业分布于湟水谷地,粮食产量占全省的61%,工业产值占全省的63%,是青海省粮食、蔬菜、果品的最大生产基地和最古老的大型灌区。湟水被誉为青海的母亲河。这里人口众多,劳力富余,光、热、水、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基础雄厚,产业门类较齐全,矿产资源丰富,是青海省人口最集中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青海省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它东接兰州,西通柴达木盆地和中亚,南连川藏,北达河西走廊,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柴达木盆地开发和青海省经济发展中占着“强东拓西”的战略位置,肩负着经济建设与战略转移的重任,是国家开发西部的重要窗口。

猜你喜欢

湟水支流青海省
湟水流域洪水演变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上的隐秘江南
湟水谷地世界屋脊上的隐秘诗意
湟水谷地名不见经传的繁荣之地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阿什河某支流河岸带草本植物重要性初步研究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金沙江支流东川玉碑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