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同市“十二五”水利发展前景分析

2011-04-14高英利

山西水利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同市十二五节水

高英利

1 水利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是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同市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大好时期,大同市是“中国煤都、北方商埠、电力基地、制造业基地和旅游胜地”。因此,未来的发展要解决好水环境、生态环境、水污染问题,尤其是地下水超采严重及采煤区的地下水原有古道的流向破坏问题。但是,受传统的水利管理体制的影响,大同市的水利体制大部分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与现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已大不适应,这就要求水利体制在水利管理、水利投资、水利工程建设的运行机制上有一个较大的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 存在问题

2.1 水资源严重短缺

山西省是全国缺水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而大同市又是全省典型的缺水城市,水资源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市区还存在着地表水利用不足,地下水大量超采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大同市南郊区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一直徘徊在25%左右,而地下水开发利用率却在逐年增加,特别是市区目前地下水超采更加严重,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就全市水资源形势而言,一方面全市水资源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却在急剧增加,使得本来紧张的供需水矛盾更加突出,成为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水污染与水浪费并存

大同市是全国闻名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水资源先天不足,而以高耗水、重污染为特征的产业结构,使水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据统计,2009年全市污水排放量达0.98亿m3,相应入河污水量为0.93亿m3,大量的污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不仅直接导致对地表水的污染,而且通过“三水”转化进一步引起地下水的局部污染,污染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这对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大同市区而言犹如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仍很严重,在形成高效节水型产业结构方面进展缓慢。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跑、冒、滴、漏现象还很普遍,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主要工业产品的单位耗水量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田灌溉平均水利用系数只有0.48左右。2009年底,全市农灌节水达标面积仅占有效农灌面积的58.6%。

2.3 洪水威胁依然存在

目前,大同市防洪保安基础设施薄弱,洪水威胁依然存在。一是山区、丘陵区面积大,边山峪口多,山洪直接影响到全市11个县区、2246个村镇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病险水库依然大量存在,有1座中型水库和40座小(Ⅱ)型水库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工程隐患。三是现有河堤防洪标准低,大部分只达2~5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标准。

当前,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干旱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旱灾发生的频率、范围和影响领域不断扩大,持续时间长,造成损失大,已成为影响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2.4 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难度越来越大

大同市是典型的水力、风力交错区,山区、丘陵区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7.8%,水力侵蚀面积和风力侵蚀面积分别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69.4%和58%,严重的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恶化,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经济、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制约。目前,全市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19.7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2%,尚有5073km2的面积急需治理,且治理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铁路、工矿企业及城镇建设,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逐年增加。

从以上问题可以发现,以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土流失和洪水、干旱灾害威胁为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以人口、资源、环境的宏观视野,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入手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防洪减灾、水资源供需平衡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方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全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建议与对策

3.1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网工程建设:新建万家寨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左云输水线路工程年引水量3600万m3,线路总长84km,其中隧洞37km,PCCP输水管线39km,埋涵8km,泵站1座,调节及备用水库1座。

继续建设阳高县守口堡水库;新建大同县腾家沟、浑源县王千庄、天镇县杏元窑等小型水库6座,增加总库容1939万m3。

建设册田水库、孤山水库、赵家窑水库、文赢湖水库联合调度运用系统工程,合理调配水资源量,实现水量互补。

建设城区水源地超采区引黄回灌工程项目。在城南、城北和城西三个水源地超采区建设引黄回灌工程项目。

3.2 民生水利

第一,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距城镇现有供水管网较近的农村地区利用已有自来水厂的富余供水能力,或扩容改建已有水厂,延伸供水管网,发展自来水;距城镇现有供水管网较远,且人口稠密、水源水量充沛的地区,兴建适度规模的跨村镇联合集中供水工程;水源水量较少、居民点分散时,兴建单村集中供水工程。

第二,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继续推进册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重点改造配套渠首工程,对干、支渠进行全面防渗衬砌和配套改建,对未完成的灌区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完善斗渠以下各级渠道的配套建设及田面工程整治,建设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步伐,基本完成北跃灌区、孤峰山灌区、神溪灌区、王千庄灌区4处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的节水配套改造,启动御河灌区、十里河灌区2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续建。

第三,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全面完成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实施文瀛湖水库除险加固和阳高、大同县等40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第四,加快实施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及机改电工程。实施河东窑扬水站节水改造工程和册田灌区北干机改电工程,提高泵站运行可靠性和装置效率。

第五,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开展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基础上,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化灌排渠系、雨水集蓄利用及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等。

第六,加大农村小水电建设力度。按照《全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2009-2015年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划》,继续建设原“十一五”规划未建的灵丘县、阳高县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新增灵丘宽河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和3个农村水电增效扩容工程。

第七,大力发展水产事业。继续加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扩大水产原良种覆盖率,重点做好综合开发水库渔业工作,充分利用冷热水资源发展特色养殖,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重点加强良种管理,使养殖面积达2342hm2,渔业总产值达1800万元。

3.3 防洪抗旱减灾

第一,继续实施重要河流治理,提高城市防洪能力。继续推进以口泉区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设方案中批复的御河、十里河、口泉河河道治理工程。完成御河、十里河、口泉河等重要河流的河道治理任务,经过河道疏浚,堤防加高加固,修建险工护岸工程和生物防护措施,使其满足行洪要求,完善城市防洪体系,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第二,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对列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采取堤防工程建设、护岸工程建设、河道疏浚清淤等措施,保护河道沿岸城镇及工农业的防洪安全;开展其他中小河流治理。

第三,着力抓好山洪灾害防治,完善非工程防洪设施建设。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主要安排雷公山排洪沟、安家小村排洪沟、甘河沟的整治,并对县区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山洪沟进行治理;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护岸和堤防工程、排洪渠、沟道疏浚等;在山洪灾害易发区初步建成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监测、通信、预警、预报等非工程措施为主,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完成大同市所辖县区及其重要防洪设施的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工程;完成大中型水库和重点小型水库水情测报系统,使其在防汛期间高效、准确地发挥指挥作用。

第四,加快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对已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及配套完善;新建抗旱应急地下水源工程;实施小型和微型及非常规水源工程;建设各县区旱情监测预警系统。

3.4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状态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完成1160.85km2。争取完成“首水”二期工程项目治理面积1151.90km2、易灾区治理项目500km2、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涉及5县6类30个项目、革命老区水保建设工程717.1km2、城市水保建设项目43.03km2、坡改梯建设项目包括坡改梯67.82km2,田间道路78.3km,排水沟和引水渠27.1km,水窖42个、湿地修复工程面积达到50km2、淤地坝与沟坝建设项目389座、清洁型小流域治理项目77.7km2。

3.5 水资源节约保护

3.5.1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高标准节水示范工程,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采用先进节水工艺技术,切实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大工业节水力度;强化生活节水管理,突出抓好公共设施节水、节水器具推广和污水回用工作,减少城镇管网漏失量。实施阳高县节水型社会示范工程,安装地下水水位检测系统。

3.5.2 加强水资源保护

以治理御河、十里河、口泉河等河流及赵家窑水库污染为重点,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加大水体污染源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全面改善地表水水质;对地下水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继续实行最严格的禁采和限采措施,进一步完善超采区地下水监测网络;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管理;按照《大同市城市饮水安全保障规划》,实施保护城市饮用水水源调配和水源建设工程、水源地保护工程、泥沙及水土保护控制工程、饮用水水源地监控体系建设等,加大对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内的大同城区水源地保护力度。

加强对城头会、神溪泉、水神堂等泉域水源地的保护;建设文瀛湖水库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万泉河水源地保护工程,净化环境、调节生态、改善水质。

3.6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3.6.1 建立基层水利发展新机制

加强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建设,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乡镇水利站的性质,解决体制和编制问题。不断加强基层单位管理设施建设和逐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大力改善基层水利工作条件。实施基层水利人才文化和专业素质提升工程,多渠道增加培训资金,分期分批对基层水利职工进行集中培训。创造条件吸引、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水利单位工作。

加强基层防汛抗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市、县二级专业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完善专业防汛抗旱队伍、民防队伍和解放军、武警部队四位一体的防汛抗旱减灾机制。

3.6.2 全面提升水文监测能力

加强水文标准化管理,建立以站网规划、技术标准、信息发布、资料管理、监测仪器计量检定为主要内容的统一技术体系。对现有水文站监测断面的水位观测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重点建设大同市水环境监测分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业务用房、必要仪器设备购置和信息系统。

3.6.3 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

为认真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水利人才战略,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水利人才队伍。总体目标为:稳步提升人才总量,人才规模占在岗职工队伍总数的比例由2010年的33.8%提高到39.5%;积极改善人才结构,水利系统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由2010年的8.9%提高到15%,硕士学历人员的比例将明显提高;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人才整体分布更加合理;健全人才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和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掌握基层水利实际情况,切实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加强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水利人才工作机制。

3.6.4 加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大力构建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水利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水利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健全水利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计量、质量认证等体系,完善水利科技创新机制,加强水利重大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加大对零水体排放技术养鱼试验、防风固沙型农田微集流节水增产技术、高效用水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推广。

猜你喜欢

大同市十二五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大同市小地老虎发生趋势预报
节水公益广告
大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
大同市新荣区: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大同市云州区峰峪湿地菊花节开幕
节水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