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功能途径

2011-04-14焦良欣

关键词:诺德指导作用英语翻译

焦良欣

(枣庄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山东枣庄277160)

20世纪70年代,德国人卡特琳娜·莱思(Katharina Reiss)提出了一种对等的概念,随后又出现了文本类型理论、翻译行为、目的论等功能翻译理论,这标志着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崛起。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研究及翻译教学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其指导性影响到各个领域。本文从功能主义途径探讨大学英语中的翻译教学,即该流派的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功能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出现在德国,而英国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也类似于功能学派的理论,张美芳将其理论也归为翻译研究的功能学派。[1]本文只探讨德国功能翻译派的理论。

(1)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提出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理论;(2)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的目的论(Skopos theorie)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3)贾斯特·霍斯-曼特瑞(Justa Holz-Mänttäri)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强调翻译过程是一种行为,强调对行为的参与者和环境条件的分析。诺德这样评价她: “这使她偏离了传统意义上‘翻译’一词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读者对 ‘翻译’一词的期望值”;[2](4)克里丝汀·诺德(Christiane Nord)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建立在两大基石之上:功能加忠诚。莱思、弗米尔和曼特瑞属德国功能学派第一代代表人物,诺德属第二代代表人物。①2007年诺德到笔者曾经就读研究生的学校讲座,笔者有幸认识她。据诺德所说,以莱思为代表的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第一代代表人物都已退休,第二代代表人物(如诺德等)还活跃在翻译教学工作中。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无法为非德语读者所熟知。针对这一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诺德将其德语著作 《翻译中的语篇分析:理论、方法及翻译导向的语篇分析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译成英文出版,该书在翻译界引起很大反响。此后,诺德直接以英语著书 《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于1997年出版。该书2005年出现了汉译版本。[2]诺德除了在翻译理论上添砖加瓦外,在跨文化交流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她的翻译加忠诚理论不仅对翻译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直接应用于翻译教学中。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3]将大学阶段的英语翻译教学要求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非外语专业翻译课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好、专业精通、外语基础扎实、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过硬、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和科技翻译人才。[4]即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导致翻译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翻译教学主要包含在读写课堂内,没有专门开设大学英语翻译课程。

(二)教材内容不系统

许多高校不断更换大学英语教材,知识点、翻译方法与技巧不断重复出现。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缺乏连贯性,系统性,不利于教学效果。

(三)教师重视不充分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注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量时间花在知识点的讲解上,将翻译置于无足轻重的位置。

(四)学生兴趣不浓厚

许多非英语专业学生认为翻译是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跟自己关系不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引入新的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进行指导。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所提出的翻译理论是这些翻译学者们从多年的翻译教学工作中提炼出来的,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着指导作用。

三、功能翻译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实际上采用的是教学翻译的模式。所谓教学翻译,从学科定位上属外语教学,教学目的是检验并巩固所学外语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教学重点是外语的语言结构及外语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目标是掌握一门外语的工作者。[5]这一模式注重翻译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翻译理论的输入及翻译能力的提高。

“能力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念。与技能相比,技能具有 ‘可传授性、可模仿性、可操作性’的特点”;[6]“能力”,即翻译教育需要学员具备一定的语言和非语言能力。[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学与翻译教学开始重视语言功能。功能途径成了翻译教学的重要支柱,而翻译能力的培养也成了翻译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莱思文本类型理论的指导作用

莱思把文本类型理论和翻译策略联系起来,要求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她把文本类型分为三种:信息型(informative)、表情型(expressive)、操作型(operative)。[1]

例1: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①出自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

译文:Don't argue;try bold experiments and blaze new trails.

原文是属信息型文本,译文无论在语义上还是功能上都对原文把握得比较准确。

例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

Feeling not when cometh th'peep of spring dawn,

Everywhere birds'songs I hear in my slumber.(孙大雨译)

此句出自诗歌 《春晓》,属表情型文本,孙译将首行的 “眠”意译入次行,不仅使上下两句的潜在含意连结得更为紧密,而且从诗人的角度出发,表现了诗人始不觉春到,于半梦半醒间忽闻春声的内心感受。

例3:A Kodak moment.

译文:就在柯达一刻。(柯达相纸/胶卷)

这一广告语属操作型文本,目的是感染接受者。首先,“Kodak”(柯达)一词采用音译,形象地展现了拍照时发出的咔哒声;另外,语言简短易记,感染力强。

(二)弗米尔目的论的指导作用

弗米尔的目的论指出,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 “目标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1]语法正确的翻译不一定是正确的翻译,准确的翻译应该能够体现原文的功能,传达原文的真正意图。[8]

《天路历程》原文包含大量 《圣经》典故,一般读者很难理解。王汉川译本的主要意图是将其从文学的角度介绍给中国读者,为了照顾教外人士,做了大量注释。

(三)诺德功能加忠诚理论的指导作用

诺德指出,在功能翻译中,翻译问题的处理应该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9]即通过确定翻译的目标功能,对需要保留的忠实的信息翻译得忠于原文意图;而对可根据读者的接受性,译语的文化环境、及译者的主体性进行适当调整的信息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可进行转换或改写。

例4:It is more than transient everydayness.

译文:这远远超出了一时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问题。

everydayness是一个抽象名词,将其具体化,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四、结语

翻译教学离不开翻译理论。给学生适当输入一些指导性的翻译理论。一方面,可暂时转换学生视线,调动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进行翻译,更好地培养译者素质。译者素质的培养是翻译教学关注的基础问题。[10]

功能翻译理论对文本类型进行划分,针对不同文本类型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提出目的论及翻译加忠诚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翻译教学中,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打破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翻译的积极性,培养翻译能力,能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1]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69-70.

[2]Nord,C著.张美芳,王克非,译.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7-9.

[3]中国新闻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EB/OL].(2007-09-27)[2011-03-28].http://www.hinews.cn.

[4]陈恪清.大学英语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思考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42-44.

[5]穆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2008(1):41-44.

[6]文军.论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63-65.

[7]刘和平.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教学法的研究 [J].中国翻译,2011(1):37-45.

[8]魏清光.翻译教学的语义——语用模式探索 [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48-52.

[9]Nord,C.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anchester[M].St.Jerome Publishing,1997:67-68.

[10]李瑞林.从翻译能力到译者素养: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 [J].中国翻译,2011(1):46-51.

猜你喜欢

诺德指导作用英语翻译
诺德广告
诺德美克(上海)机械有限公司
诺德(中国)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诺德林根:钻石堆成的小镇
探讨CTCS-3级列控系统对STP系统的指导作用
血清降钙素原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指导作用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