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竹院公园的历史及发展概况
2011-04-13
世界竹藤通讯 2011年3期
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慈圣皇太后出巨资,在广源闸西边兴建万寿寺,同时也在广源闸东、南长河南岸兴建庙宇,将其并入万寿寺,成为万寿寺下院,即紫竹院的前身。
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万寿寺下院得以大规模修整,成为皇家苑囿。其时,河滩上遍植芦苇,秋末冬初经霜后呈紫黑色,远望如一片紫竹林。相传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南海紫竹林,而万寿寺下院中正好供奉观世音菩萨,遂改庙名为“紫竹禅院”,此为“紫竹院”得名之始。
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紫竹禅院”更名为“福荫紫竹道院”,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由水路往返颐和园时多在此落脚小憩,遂成为“行宫”,官民习惯地称之为“紫竹院行宫”或“行宫院”。
紫竹院公园自1953建园,公园占地面积46 hm2,历经50余年的发展,成为一座以竹造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公园突出植物造景,并以竹造景为特色,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以竹为特色的公园。
建园初期,园内仅有极少量竹子栽培,自1970年开始至今,公园先后从河南、陕西、湖南、四川、浙江等地引种竹子,目前,公园保存竹子10属60余种,80余万株,栽植面积达8万余m2,主要有早园竹、紫竹、斑竹、金镶玉竹、巴山木竹、筠竹、善变箬竹等。近几年,公园加强了对地被竹的引种驯化工作,引种的地被竹有菲白竹、铺地竹、翠竹等12种,种植地被竹近6000 m2,公园已初步形成大竹成林,小竹覆盖的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