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楼观台百竹园三十年建设实践

2011-04-13曹崇文周卷华

世界竹藤通讯 2011年3期
关键词:竹种竹园建设

李 越 曹崇文 周卷华

(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 陕西西安 710402)

1 楼观台百竹园概况

楼观台百竹园位于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内。地处北纬34°06’,东经108°18’,海拔510~525m;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春低温干燥,盛行西北气流,夏季高温雨量较多。年平均气温13.9℃, 1月平均气温0.5℃,7月平均气温27.3℃,极高温41.5℃,极低温-14.3℃;年平均降水量612.1 mm, 最高达1087.5 mm, 最少298.7 mm, 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9.1%;年平均相对湿度70.1%;最大冻土深度20cm。

立地系山前冲积扇,地形平缓,土壤为山地褐土,PH值6.5~7.2,土层深厚,经整理后成台田,排灌方便,疏松湿润,肥力较好。

楼观台百竹园始建于1980年。先后自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四川、重庆、河南及陕西境内引种十余次,竹种存量日渐丰富,园区面积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共引种成活保留竹种18属近150种,建园面积13.6 hm2,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竹类品种园。竹种中近半数为刚竹属竹种,有笋用、材用、笋材两用、观赏类、地被绿化类等多种用途类型,种源作用功能较为齐全。栽培过程中,通过重点保护和繁育,使筇竹、黑水竹、黄秆竹、金黄白夹竹、黄秆绿槽白夹竹、绿秆黄槽白夹竹、黄槽斑竹、对花竹等一些珍稀的竹种群体不断扩大,存量逐渐增多,为种质资源保护及栽培利用打下了基础。

2 楼观台百竹园建设实践

2.1 以科研为动力,推动项目建设

楼观台实验林场是1962年经原林业部批准建立的全国32个次生林改造实验场(局)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起,林场就开始了“南竹北移”引种试验工作。至1970年代末,已成功引种一定规模的毛竹、刚竹、金竹、绿皮黄筋竹、寿竹、水竹等,使“南竹首次在秦岭北麓扎根落户;同时为后来大规模竹子引种试验积累了实践经验,奠定了技术基础。为选择适宜我国北方推广栽培的优良竹种,避免“南竹北移”的盲目性,根据国家“南竹北移”科研规划,1980年楼观台百竹园正式立项建设。多年来,林场紧紧围绕这一中心目标,同时结合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多种技术问题开展工作,积极申请科研项目,先后完成了“散生竹无性繁殖试验研究”、“竹类介壳虫防治试验研究”、“楼观台竹类品种园引种试验研究”及“观赏竹引种栽培试验”等多项课题研究。这些项目的开展,拓宽了资金渠道,丰富了技术积累,解决了一批生产技术难题,培养和锻炼了专业技术队伍,扩大了对外联络和交流,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从多个方面有力的推动了百竹园建设快速向前发展。

2.2 以经营促发展,增强自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在百竹园建设过程中,我们边建设边经营,走出了一条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百竹园的建设定位是以“选择适宜我国北方推广栽培的优良竹种”为主要目标,这为其后来的推广经营占据了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百竹园的发展,竹种苗存量和技术积累日益丰富。与此同时,国家几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相继启动以及人们对环境美的追求和选择,城市园林栽竹急剧升温,市场需求旺盛。依托资源和技术优势,百竹园不失时机的重点开展了优良竹种的推广销售工作,专门成立了“竹苗绿化工程公司”对外开展业务,积极主动地帮助客户分析当地气候、土壤、地理特点,推荐适宜竹种,提供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在选苗、挖苗、修剪、包装、运输、保养、栽植等所有施工环节,严格按技术规范操作。多年来,我们始终如一、重质量,讲信誉,以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专业周到的售后服务、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随着推广经营工作的开展,目前,楼观台百竹园的技术价值日益被业内认可,专业知名度不断提高,商业信誉稳步上升,业务范围迅速扩大,其区域以陕西关中地区向周边辐射,先后扩展至山西、湖北、甘肃、北京、四川、大连、天津、河北、河南、山东、重庆、浙江、江苏、新疆、延安等十余个省市或地区,用户200余家,推广竹种50余种,外销竹苗10万余株。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仅竹苗销售一项,年均收入在30万元以上,最高年收入近50万元;同时,对北方竹业的发展和城市园林生态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百竹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证,促进了良性循环的形成。

2.3 百竹园发展与公园景观建设相结合

在我国北方的森林公园中,大面积竹林景观实属罕见,而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的近70 hm2竹林景观却早已闻名遐迩,成为一道特色风景。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竹种单一,且抗病虫能力差,竹林病虫危害严重,防治困难,致使林相残败荒芜,特色不特,景观效果大打折扣。而此时,百竹园的进一步发展亦正面临着圃地不足的窘境。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自2000年起,我们将百竹园扩建和景区改造相结合,对主干道的竹林景观带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和整修,清除老竹种,按百竹园新区建设要求重新布局规划,换之以桂竹、寿竹、红竹、黄秆乌哺鸡竹、罗汉竹、紫竹、金镶玉竹、金竹、矢竹等景观效果较好的数十种优良观赏竹。改造后的园区,不同竹种合理搭配,错落有致,特色鲜明,景观效果大为提升,极大的优化了森林公园的景观结构。同时,结合新区改造建设,扩大繁育了优良竹种,使百竹园的建设规模较前翻了一翻,迈上了又一个新的台阶。

2.4 培养和保持一支稳定且素质较高的专业队伍

百竹园30年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拥有一支稳定且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队伍是至关重要的。一开始,我们就把人才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选拔一些事业心强、有进取心的年轻人到业务岗位上。通过送出培训、专家指导、师傅传帮带及实践加压锻炼等多种途径,建成了一支从实验研究至经营管理、技术全面、作风顽强的专业技术队伍,并合理调整人员结构,以确保队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支队伍在引种试验和经营管理中攻克了不少技术难题,加快了实验研究步伐和引种成功率,出色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一个个科研任务,使百竹园管理实现了集约化和科学化。

2.5 领导重视和有关单位的支持是百竹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楼观台百竹园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许多单位专家及同行的大力支持。国家林业局、陕西省林业厅领导多次亲临视察,检查指导工作,给与了极大的鼓舞、支持和鞭策;场领导以身作则,深入现场调研指导,千方百计满足资金需求,解决实际困难;南京林业大学、云南林学院、西北林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国际竹藤组织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多次来园传授技术,亲临指导,或提供种苗或技术,给以大力援助和支持,为百竹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3 百竹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楼观台百竹园的建设和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国内同行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还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生产形势和旺盛的社会需求。扩大再生产、再上新台阶,时不我待、势在必行。百竹园建设中一些突显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专业技术队伍青黄不接,面临断档

近年来,在百竹园建设快速发展,对外业务日益增量的同时,专业技术队伍中却出现青黄不接、面临断档的局面,使技术力量难以满足事业发展的需求,科研工作后劲乏力现象严重。充实和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3.2 科研工作停滞不前,缺乏后劲

近几年,科研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无法开展。生产中技术支撑作用下降,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无法解决,直接影响着生产的发展。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势在必行。

3.3 竹种苗生产供销中,多品种、少规模现象依然突出

近些年来,竹子正以其特有的园林艺术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观赏竹类,更以其多姿多彩的迷人魅力和观赏价值,为人们所珍视和偏爱,社会需求旺盛。而百竹园在对适销对路竹种扩圃增量方面规模仍显不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创收能力较低,潜在的经济、社会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扩圃增量、上规模、大批量生产适销对路优势种苗,已成为满足社会需求,增加效益、发展竹产业的当务之急。

3.4 信息不灵

由于宣传和行业活动参与不够、行业指导缺失、对外联系和交流少、竹业信息闭塞,一些新技术、新动向难以及时捕捉和掌握,工作被动、盲目性较大,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4 百竹园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楼观台百竹园已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和优势,成为我国“南竹北移”的重要基地。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为发展我国北方竹类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仍将是我们今后工作最基本的着眼点。强化基地效能、扩大产业规模、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经济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已做了充分的基础准备工作,初步确定了进一步发展规划:

(1)选择一部分事业心强,作风扎实的年轻人员,充实健全竹类专业技术队伍。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科研工作力度,强化科学管理,加快竹业建设步伐。

(2)在现有基础上,努力创造条件,继续开展竹子引种试验,丰富竹种存量。结合生产实际,积极申请科研立项,开展课题研究,及时为生产提供技术成果支撑。

(3)开展横向联合,扩建种苗基地,加速繁育适销对路优良竹苗,满足社会需求,努力拓宽推广业务,做强做大产业文章,提高经济效益。

(4)积极参加行业组织、参与行业活动,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自我宣传与推介,扩大专业影响。广开信息渠道,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吸纳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变被动为主动,准确掌握产业发展大方向。

楼观台百竹园30年的发展经验和成果,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业界同行们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楼观台百竹园必将迎来一个更大的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为北方竹类事业的发展继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项 瑜,张乃华,汪爱君,等.竹子在千岛湖园林绿化中的作用[J].世界竹藤通讯,2009, 7(1):26-30.

[2]张培新.浙江省安吉县毛竹林经营新八项措施[J].世界竹藤通讯,2009, 7(1): 26-30.

猜你喜欢

竹种竹园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美丽的荆竹园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竹园
河南淅川竹博园竹种引种试验初报
牡竹属3个竹种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特性研究
贵州大竹园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综采工艺探析
杮竹园矿区东河治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