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研究现状
2011-04-13高云峰任萃文
高云峰,任萃文
(1.黑龙江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哈尔滨150069;2.哈尔滨星火药物研究院,哈尔滨15000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饱”发展到现在的“吃好”,由对食品数量的追求发展为对食品质量的追求。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组织的重视。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78%的国家制定了畜禽标识相关法规,69%的国家有可追溯管理的法律法规[1-3]。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4-6]。食品安全已成为事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声誉的头等大事。
目前,各国都相继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加强了对食品生产过程的跟踪与追溯,实现了农畜产品的“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跟踪,实现食品的准入、预警和召回,并逐步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如欧盟的管理法规NO178(2002)、澳大利亚的国家畜禽识别系统、日本的农业统计分析应用系统、欧洲的牛的验证和注册体系等[7-10]。
1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研究概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应用可追溯系统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研究始于2002年,并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标准和指南。目前,我国有很多地方政府和机构都在自行进行追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如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理与追溯系统、猪肉生产加工信息追溯系统、农业部农垦局的“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上海的“上海蔬菜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宁夏的“宁夏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RFID追溯系统”、山东的“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北京的“种植类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江苏的“肉鸡安全生产质量监控可追溯系统”、深圳的“牛肉安全生产全过程质量跟踪与可追溯系统”、海南的“海南省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平台”以及各大学和众多IT公司开发的追溯系统[11-12]。
2 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基本构成
目前,食品的溯源方法有物理法(标签溯源技术,如无线射频识别RFID、条形码、电子标签等)、化学法(包括同位素溯源技术、矿物元素指纹技术、有机物溯源技术等)和生物法(虹膜特征技术和DNA溯源技术)[13-15]。
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基本框架都包括数据采集系统、中央数据库和终端查询系统3部分[16-18]。按照畜产品的生产过程,将畜产品的养殖、运输、屠宰及动物产品的加工、储藏、销售等环节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实现对动物及其产品从养殖场到市场的全程监管,从而实现畜产品的市场准入、风险预警、产品召回。
3 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面临的问题
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虽然能够实现对畜产品生产全程的监控,各个环节信息的追溯、查询、监管、风险预警、产品召回等功能,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信息的真实性缺乏监控
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要想发挥预期的作用,就要保证每一个环节信息的录入都是真实准确的。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对整个过程录入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管,所有录入信息的真实性仅仅依靠从业人员的诚信和自律,无法保证所有信息的真实性。
3.2 各系统不能实现互联互通
目前的各个溯源系统都各自为政,采用相互独立的数据库和信息查询平台或终端查询设备,各个系统缺乏互联互通,数据库和查询平台均不能共享[19-21]。零售客户若销售多种采用溯源系统监控生产的产品,则需准备多个查询平台或终端查询设备,既不利于消费者对各种畜产品溯源信息的查询,又增加了零售客户运行成本和维护的费用,制约了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的使用。
3.3 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如果通过溯源系统来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就需要绝大多数畜产品生产过程都纳入系统的监控。但目前我国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还是以千家万户饲养为主,从事畜牧业养殖的人群大部分是农民,很难熟练地使用现代化工具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录入。由于多数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还不高以及使用相应工具成本的考虑,导致监控手段不先进,使整个系统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4 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研究开发的建议
4.1 整合资源,实现数据互通
虽然目前各个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的开发技术及终端查询平台有所差异,但是各系统的总体结构基本相同,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标准,完善相关技术,组织各个系统的研制单位共同开发各个系统的对接程序,整合现有的各类溯源系统,实现数据的互通,信息和查询平台的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溯源系统的作用,更好地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4.2 完善立法,为溯源制度的实施奠定法律基础
我国虽然颁布了《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启动了“中国条码推进工程”[22]。但这些措施还没有向国外一些国家那样上升到法律的层面,目前需要尽快出台适合国情相关法律来推动和促进溯源制度的实施。从政府的角度、从法律法规的层面推动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推广和实施。及时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来强化对数据的监控,对不能及时、准确、真实进行数据录入的行为,从法律法规的层面进行规定和制约,确保溯源系统的应用和系统中各种数据的真实和准确。
4.3 将系统的实施与相关认证相结合
将追溯制度的实施与无公害畜产品、绿色畜产品、有机畜产品及HACCP认证相结合。将采用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进行生产管理作为无公害畜产品、绿色畜产品、有机畜产品及HACCP认证的前提条件之一,通过认证来促进追溯制度的实施,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应用率;通过追溯制度的实施来推动认证的发展,提高认证的社会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4.4 资金扶持或政策支持,促进溯源制度的实施
通过科委立项、拨付专项资金等方式促进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开发、研制和整合,通过降低税率、市场准入免检、政府优先推介等政策推动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在畜产品生产中应用。引导、鼓励和支持从业人员应用现代化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工具,提高信息录入的速度,提升信息录入的准确性,推动溯源制度的实施,从源头增加信息的可靠性。
[1]陆昌华,王立方,胡肄农,等.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2009,25(1):197-202.
[2]陈红华,田志宏.国内外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比较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510(7):5-6.
[3]管恩平,张艺兵.部分国家食品可追溯性管理实施研究[J].我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5):449-452.
[4]主桅.2005年国内食品安全事件[J].中国青年科技,2006(3):30-31.
[5]乔娟,韩杨,李秉龙.我国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与限制因素分析[J].我国畜牧杂志,2007,43(6):10-12.
[6]邹艳洁,金鑫.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我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12(5):57-59.
[7]邱玉朗,陈群,万伶俐,等.畜产品溯源体系关键技术及其在我国的研究进展[J].牧草与饲料,2009,3(4):11-14.
[8]杨信廷.国外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与溯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及启示[J].中国科技成果,2008(2):15-17.
[9]刘俊华,金海水.国外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的现状和启示[J].物流技术,2009(11):251-253.
[10]王风云,赵一民,张晓艳,等.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况[J].农业网络信息,2008(10):134-137.
[11]张可,柴毅,翁道磊,等.猪肉生产加工信息追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0(4):332-339.
[12]郭武,杨昌举,宋林,等.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及其在转基因食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1):4-6.
[13]刘禹,曾隽芳,田利梅.RFID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42(24):201-203,210.
[14]王慧文,杨曙明.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农产品溯源体系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4):200-203.
[15]王立方,陆昌华,谢菊芳,等.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7):168-174.
[16]申光磊,昝林森,段军彪,等.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网络化管理的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7):170-173.
[17]陆昌华,谢菊芳,王立方,等.工厂化猪肉安全生产溯源数字系统的实现[J].江苏农业学报,2006,22(1):51-54.
[18]Regattieri A,GamberiM,Manzini R.Traceability of food products:General framework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7,81(2):347-356.
[19]金海水,刘俊华.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9,25:66-67,70.
[20]杨信延,钱建平,孙传恒,等.面向安全追溯体系的农产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J].我国农学通报,2006,6(6):441-444.
[21]黄伟忠,汪明,郑增忍,等.建立现代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J].我国动物检疫,2006,23(11):1-4.
[22]白云峰,陆昌华,李秉柏.肉鸡安全生产质量监控可追溯系统的设计[J].江苏农业学报,2005,21(4):32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