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岛技术在犊牛哺乳期管理中的应用
2011-04-13张永根王婷婷
于 濛 张永根 王婷婷
1 犊牛的生理特点
犊牛是指从出生到满6月龄的牛。根据其生产管理的需要,又可将犊牛期分为初生期(出生后7~10日龄)、哺乳期(初生期后至90日龄)和断奶期(断奶后至6月龄)(刘敏珠等,2004)。犊牛出生前后,经历了从母体子宫环境到体外自然环境、由靠母乳生存到靠采食植物性为主的饲料生存、由反刍前到反刍的很大生理环境的转变(王福兆等,2004),特别是在环境温度和营养来源方面,再加之其机体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低,易患病等特点,因而,这个时期的犊牛需要面临外界环境、母源抗体、免疫功能、消化吸收等诸多方面的挑战。犊牛初生期,要做好消除口鼻黏液、脐带消毒、尽早哺喂初乳等工作,然后还要及时补饲精料和优质青草,这样才能够促进瘤胃的发育。
瘤胃是成年奶牛最为重要的消化器官,只有具备了充分发育的瘤胃,才能充分发挥高产奶牛的生产潜力(窦茂军,2005)。犊牛出生后前三胃既不发达,机能又不健全,起主要作用的是皱胃(也称真胃或四胃)。此时,真胃的相对容积较大,约占4个胃总容积的70%(瘤胃、网胃和瓣胃的容积都很小,仅占总容积的30%)。犊牛依赖初乳和常乳,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同单胃动物相似,主要依靠皱胃和小肠实现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随着日龄的增长,犊牛对植物性饲料的采食量逐渐增加,瘤胃、网胃和瓣胃的容积比例迅速增大(高艳霞等,2006)。1~2周龄的犊牛几乎不反刍,3周龄后瘤胃发育迅速,6周时前三胃容积占70%,而皱胃仅占30%。当犊牛生长到12月龄时,瘤胃总容积占75%(成年高产奶牛瘤胃的容积可占4个胃总容积的85%左右),瘤胃发育急剧变化的特点对于犊牛的培育和早期断奶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2 犊牛哺乳期的管理
2.1 初生犊牛的护理
初生犊牛的护理主要包括清除口腔和鼻孔内的黏液、断脐、擦干被毛、称重编号和哺喂初乳等。其中及时哺喂初乳尤为重要,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酸性物质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对犊牛免疫和营养等方面的健康发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Otterby,1981)。因此一定要及时、足量地哺喂初乳,犊牛出生后第一次哺乳,最好是在出生后0.5~1 h(最迟不能超过2 h)内喂给。为防止其消化紊乱,初次喂量应在1.5~2.5 kg即可。以后可随着食欲的增加,逐渐增加喂量,但每次喂量不超过犊牛体重的5%(李宽阁,2007)。
2.2 去角
为便于犊牛成年后的管理,减少牛体相互受到创伤,犊牛在出生后7~12 d去角。通常有两种方法:苛性钠法和电烙法。前者的具体操作是将犊牛角周围的毛剪掉,并在角根周围涂上一层凡士林,然后手持苛性钠棒(一端用纸包裹)在角根上轻轻地烧磨即可。此法设备简单,易于操作,但应注意在操作过程要防止苛性钠流到犊牛面部。后者的操作是将电烙去角器充分加热套在角根上,旋转、停留大约10 s即可(霍丽娟等,2009)。
2.3 犊牛舍内分类
2.3.1 室内犊牛栏
出生后犊牛的体重在40kg左右,体长为80~100cm,体高在80~85 cm,因此犊牛栏长、宽、高可以分别设计为150 cm、100 cm、120 cm。犊牛栏侧面用木条隔开,这样可以防止犊牛互相吮舐;底部用木制漏缝地板,在木板上放置一些干燥的垫草。犊牛栏正面为向外开放的门,并采用镀锌管制作,并在下方装有两个活动的铁圈和草架,铁圈可供放桶或盆,以便犊牛喝奶后,能自由饮水、采食精料和草。
2.3.2 室外犊牛栏
一般在气候适宜的季节或地区,犊牛出生后7 d即可在室外犊牛栏饲养。室外犊牛栏是一种半开放式的犊牛栏,由侧墙、顶板及后墙围成。在室外犊牛栏的前面设有运动场,给犊牛自由活动的空间,有利于犊牛的生长发育。运动场前侧由镀锌管围成栅栏状,围栏长、宽、高分别为200 cm、120 cm和100 cm,两侧用铁丝做成网状。围栏前设喂乳槽和饮水桶,以便犊牛的采食饮水。室外犊牛栏应设在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靠近产房。室外犊牛栏应保持清洁、干燥、卫生并且勤换垫草。犊牛栏的后面应设一窗户,冬天关,夏天开。犊牛在室外犊牛栏内饲养55 d左右,断奶后即可进行小群饲养。
2.3.3 犊牛岛
犊牛岛技术即户外犊牛单独围栏饲养技术。犊牛岛是由箱式牛舍和围栏组成,一面开放,三面封闭(刘加帮等,1998)。其中,箱式牛舍是由顶板、侧板和后板围合而成。尺寸如下:顶板为120 cm×160 cm的矩形板,侧板(两块)为150 cm×140 cm×140 cm前高后低的直角梯形板,后板为140 cm×120 cm的矩形板。箱式牛舍的基本构架为3~5 cm厚的木板,外包铁皮,也可用菱镁板或苯板代替。在箱式牛舍的前面设置一运动场,用直径为1~3 cm的钢筋围成栅栏形状,围栏长、宽、高分别为 140 cm、120 cm、90 cm,可让犊牛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围栏前端两个角各设一个圆环(圆环直径为25 cm),用于放置饲喂桶和饮水桶,以便犊牛的采食饮水。另外,在箱体牛舍的后板上应设有一个16cm×16 cm的进气孔(距离地面100 cm处),可开启通风;或者是在后板与顶板之间设有升降装置,夏季可将顶板升起通风。犊牛岛放置的方向为坐北朝南,也可根据季节变换或地区差异而调整方向。一般将犊牛岛放置在舍外朝阳、地势平坦的旷场或草坪上,排水良好,冬暖夏凉,为犊牛提供接近自然的饲养环境。但应注意的问题是:当一批犊牛出“岛”后,必须立即对犊牛岛进行彻底地冲洗与消毒,晾晒1周后方可使用。
2.4 犊牛卫生管理
做好犊牛及其用具和房舍的卫生,可预防消化及呼吸系统疾病。哺乳等器具用后,要及时洗净、消毒。每次喂完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口、鼻,然后用颈架挟住几分钟,防止互相乱舔而养成“舔癖”。
犊牛出生后应及时放进育犊室(栏)内,育犊室(栏)的大小为1.5~2.0 m2,每犊一栏,隔离管理。犊牛出产房后,可将其转到犊牛专栏或犊牛岛中,集中管理。
3 利用犊牛岛技术的优点
3.1 进一步完善犊牛的饲养管理制度
使用犊牛岛技术,在改善犊牛的生活环境与加强犊牛福利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犊牛的饲养管理制度。新生犊牛初生期后即转入犊牛岛,实行“岛”上挂牌,牌上记有出生重、母牛号、犊牛号和出生日期等,便于日常饲养管理,也便于监控各犊牛的精神、食欲和粪便等状况(种世广等,2004)。根据每头犊牛不同的情况制定饲养计划,这样不仅有利于犊牛的生长发育,也能减少饲料和牛乳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
3.2 降低犊牛疾病的发生率
犊牛出生后,通常都是饲养在隔离间的牛床上或通道式的牛舍中,与母牛相邻。由于犊牛此时抵抗病原菌感染的能力很弱,很容易感染下痢与呼吸系统疾病,若饲养在犊牛岛中,能有效防止病原菌对犊牛的侵害。另外,牛乳作为犊牛唯一的食物来源,哺乳后的犊牛依然保持着吮乳的行为,犊牛间相互吸吮乳头、咬尾和舔舐,更有可能吃进污物,在养成不良习惯的同时也容易造成相互感染。而饲养在犊牛岛中,“一岛一犊”,每头犊牛都配有自己专用的并经过消毒后的料桶、水桶和干净的垫草。且“岛”内通风良好、无污染,使犊牛发病率大幅度降低。刘东军(2008)研究发现,在犊牛岛中饲喂犊牛,可使犊牛大肠杆菌性关节炎病例大幅度减少;贺永峰(2005)的试验也表明,利用犊牛岛可以预防犊牛球虫病。McKnight(1978)和Muller等(1976)研究发现,犊牛岛中饲喂犊牛可有效阻止呼吸系统疾病,及避免潮湿或病原菌对犊牛体的侵害。Razzaque等(1999)的试验也表明“岛”饲犊牛与传统舍饲犊牛相比,其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3.3 提高犊牛的成活率与生产性能
一牛一“岛”便于对犊牛的观察,可根据每头犊牛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饲喂方案,在保持其健康状况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犊牛的生长速度。“岛”内垫草柔软清洁,有利于犊牛对草料的熟悉,如在早期食入少量草料,可加速其瘤胃的发育。“岛”前由围栏组成的运动场为犊牛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从而使“岛”内饲养的犊牛肢蹄坚实有力。据统计,利用犊牛岛技术可使新生犊牛的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Appleman等(1975)的研究表明,犊牛岛较犊牛舍更易于犊牛生长,“岛”还能有效控制氨气浓度、气体流通及发病率。Lance等(1992)的试验表明,利用犊牛岛饲喂断奶前的犊牛,其死亡率低于其它舍饲方式。Hill等(2007)的研究表明,冬季“岛”内通风良好,将有利于犊牛的采食和生长。
4 “犊牛岛”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祁世荣(1990)在济南第二奶牛场用铁架、木板和塑料薄膜等建造了100个“犊牛岛”,经过为期3年的饲养试验,犊牛的成活率由原来90.15%提高到96.59%。肠炎、肺炎等疾病的发病率也下降了2%。同时,“岛”饲犊牛较舍饲犊牛呼吸次数少而深,脉搏缓慢有力。
靳胜新等(1996)在河北省芦台农场第三、六和七奶牛场开始采用“犊牛岛”培育犊牛。使犊牛的成活率由建“岛”前的81.32%提高到99.28%。1、6月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24.01%、17.42%和24.43%。腹泻、肠炎发生率每头每年减少0.5097次,呼吸系统疾病几乎绝迹。陈晨(2007)的试验表明,在-5~-30℃的范围内,犊牛岛内温度低于犊牛舍,但是其他环境指标(湿度、有害气体浓度、光照强度)均好于犊牛舍。在犊牛的生产性能上犊牛岛内饲养高于犊牛舍内饲养,且犊牛健康。从而证明了自行设计制作的犊牛岛在我国北方寒冷季节中的可用性,且效果良好。Razzaque等(2009)用176头新生荷斯坦母犊随机分成两组:传统犊牛单栏舍饲(61头)和室外“岛”饲(115头)。试验期为90 d(断奶前),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方面,“岛”饲组413 g/(h·d)优于舍饲组113 g/(h·d),差异极显著(P≤0.0001);死亡率方面,“岛”饲组和舍饲组分别为0.017%和0.23%;另外,“岛”饲还可显著地提高犊牛的生长速度,降低发病率。与Heinrichs(2005)、Andrighetto(1999)及 Chua(2002)等的试验结论一致。Necmettin等(2001)的试验用63头新生西门达尔母犊在“岛”中饲养,试验期1年,结果表明,断奶前期死亡率几乎为0,断奶后期死亡率为3.2%,可用于实际生产中。
5 结语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从欧美引入犊牛岛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完善与推广,大部分地区已采用该方法饲养犊牛,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犊牛岛”需配合犊牛舍使用,通常只是把体况较好的犊牛放入“岛”内饲养,而并不能保证全部犊牛都有机会进“岛”;与此同时,“犊牛岛”多是在长江以南气候适宜的地区或季节使用,北方寒冷地区其应用效果与现状还需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1]刘敏珠,等.犊牛的饲养管理[J].陕西农业科学,2004(3):72-73.
[2]王福兆,等.乳牛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231-232.
[3]窦茂军.犊牛的饲养管理[J].山东畜牧兽医,2005(5):7-8.
[4]高艳霞,等.新生犊牛消化功能的发育及影响因素[J].中国奶牛,2006(8):6-9.
[5]李宽阁.奶犊牛的饲养管理[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10):4.
[6]霍丽娟,等.犊牛的饲养管理[J].畜禽业,2009(10):52-53.
[7]刘加帮,等.“犊牛岛”育犊技术效益好[J].天津畜牧兽医,1998(1):48.
[8]种世广,等.爱尔兰奶犊牛饲养管理的优点[J].河南畜牧兽医,2004,25(4):49.
[9]刘东军.新生犊牛大肠杆菌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奶牛2008(10):51-53.
[10]贺永峰.犊牛球虫病的诊治[J].中国奶牛,2005(1):46-47.
[11]祁世荣.建造“犊牛岛”饲养哺乳犊牛[J].山东畜牧兽医,1992(4):22-24.
[12]靳胜新,等.提高中国荷斯坦犊牛成活率的实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7(9):15-16.
[13]陈晨.北方寒冷地区犊牛岛的设计制作及其使用效果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14]D.E.Otterby,J.G.Linn.Advances in nutrition and management of calves and heifers[J].J Dairy Sci.,1981,64:1365-1377.
[15]McKnight,D.R.Performance of newborn dairy calves in hutch housing[J].Can.J.Anim.Sci.,1978,58:517.
[16]Muller L D,M.J.Owens.Fifteen years experience with calf hutches.Hoard's Dairyman,1976,121:1107.
[17]M.A.Razzaque,D.Scharp,M.Bedair,et al.Field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calf mortality in Kuwait:Studies on causes of calf mortality.Kuwait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Report No.KISR5722,Kuwait.1999.
[18]Appleman R D,F.G.Owen.Recent advances in calf rearing:breeding,housing,and feeding management.J.Dairy Sci.,1975,58:447.
[19]Lance S E,G.Y.Miller,D.D.Hancock,et al.Effects of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on mortality in pre-weaned dairy calves.J.Am.Vet.Med.Assoc,1992,201:1197.
[20]Hill T M,G.Bateman II,J.M.Aldrich,et al.Effects of milk replacers and bedding materials for calves in a cold and naturally ventilated nursery.Professional Anim.Scientist,2007,23:656-664.
[21]M.A.Razzaque,S.Abbas,T.Al-Mutawa,et al.Performance of pre-weaned female calves confined in housing and open environment hutches in Kuwait.Pakistan Vet.J,2009,29(1):1-4.
[22]Heinrichs A J,B.S.Heinrichs,O.Hare,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age,body size and body condition score at first calving of Holstein dairy heifers.J.Dairy Sci.,2005,88:2828-2835.
[23]Andrighetto J,F.Gottard,D.Andreoli,et al.Effect of type of housing on veal calf growth performance,behavior and meat quality.Livestock Prod Sci.,1999,57:137-145.
[24]Chua B,F.Coenen,J.Van-Delen,et al.Effects of pair versus individual housing on the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of dairy calves[J].J.Dairy Sci.,2002,85:360-364.
[25]Necmettin üNAL,Okan Ertugrul,Orhan Alpan.Growth and survival of simmental calves reared outdoors in individual hutches[J].Turk J Vet Anim Sci.,2001,25:789-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