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2011-04-13游继武张丽娜
游继武,张丽娜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乏征象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症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往往遗留一定程度的功能残疾或心理障碍,容易发生抑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现将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男72例,女38例;年龄47~82岁。脑出血36例,脑梗塞74例。心理评估85%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
1.2 抑郁症的判断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2]评分标准确定抑郁症患者。
1.3 结果 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110例脑卒中合并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明显减轻,能积极配合治疗,生活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痊愈34例,显效42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有效率96.36%。
2 心理护理
2.1 热情接待患者,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 主动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介绍主管医师及护士,常规工作时间及作息时间,患者住院规则等,消除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良好的护患关系在脑卒中合并抑郁患者的护理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服务态度亲切和蔼,语言得体,检查治疗认真细致,操作动作轻柔熟练,都能取得患者巨大的信任,是脑卒中合并抑郁症心理护理的基础。
2.3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帮助患者树立坚强的意志及乐观的精神,安慰患者,使患者解除思想包袱,针对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工作岗位,以真诚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使其自觉配合治疗。
2.4 支持性和情感性心理护理 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通过与患者详细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注意与患者的情感交流,理解患者,允许适当的情绪宣泄。
2.5 尊重患者 在临床护理中视患者如亲人,不能歧视患者。有的患者肢体活动障碍,与外界接触少,性格脆弱。有的患者语言障碍,口角流涎,易产生自卑感。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能带有色眼睛对待患者,避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
2.6 发挥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家庭的支持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加患者被爱的感觉,增强治疗信心。由于病程长,加上疾病的痛苦,就需要子女或亲友的资助。患者对家庭、社会依赖增加,如得不到这些支持会使患者产生无助感、活着无价值等情绪反应,促使抑郁产生。因此,动员家属、朋友、亲戚、邻里间经常探视,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使患者不但情感上得到支持,生活上得到照顾,也可促进听、说能力的恢复,从而缓解其抑郁情绪,减轻孤独无助感,建立起治疗疾病的信心。护士对家属及亲友进行宣传,告知其言行举止对患者健康起着极大地作用[4]。
2.7 做好健康教育 脑卒中后抑郁常会产生错误的观念或不正确的认识,可以导致不良行为与情绪。如果这种认识过程得到纠正,就可以改变适应的行为和情绪。因此,应做好健康教育。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应反复讲解坚持治疗、康复训练对身体康复和防止疾病复发的重要性。
2.8 充分利用榜样力量 给患者讲述已成功康复患者的实例,或观看教育宣传片,或请已康复的病友现身说法,以榜样的力量激励患者树立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总之,脑卒中合并抑郁对患者治疗效果、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均有明显影响,因此心理需求也会明显增加[5]。对脑卒中合并抑郁症患者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缓解抑郁情绪,还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1]吴兆苏,姚崇华,赵 东.我国人群脑中风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236-239.
[2]张 通.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628-631.
[3]鲍云芳.脑血管意外患者抑郁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J].济南:齐鲁护理杂志,2001,7(2):88-89.
[4]毕勇洁.心理干预模式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误诊杂志,2009,9(2):310.
[5]刘 威,胡 静.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需求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23):5698-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