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Z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2011-04-13孔岳南
孙 杨,孔岳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尚缺乏较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蛋白质Z是近期研究的热点之一[1]。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蛋白质Z水平,并与同型半胱氨酸、B型脑钠肽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8月~2011年6月首次发病6 h内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例(脑卒中组),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后经头部CT和(或)MRI证实存在责任病灶。男 20例、女 12例,年龄 52~79(60.5±10.1)岁。无服用避孕药物、激素、抗凝药物、降压降脂药物史,无心脏及肝肾功能不良病史。根据梗死灶直径将患者随机分为小梗死组(直径小于3.0cm)9 例、中梗死组(直径3.0 ~5.0cm)17 例、大梗死组(直径大于5.0cm)6例。对照组为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56~77(64.8 ±10.7)岁。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病史及肝肾功能不良和凝血机制障碍等,未服用以上疾病相关药物。
1.2 方法 患者于就诊时即刻采肘静脉全血,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8%枸橼酸钠抗凝,于3 000 r/min离心20min,血浆标本置于-70℃冰箱保存备测。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浆蛋白质Z和同型半胱氨酸,采用快速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浆B型脑钠肽。根据中国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数据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蛋白质Z、同型半胱氨酸、B型脑钠肽比较 脑卒中组血浆蛋白质Z、同型半胱氨酸、B型脑钠肽水平分别为(974.01 ±214.36)pg/ml、(21.2 ±11.4)μmol/L、(185.28 ±13.64)pg/ml,对照组分别为(2231.68 ±439.55)pg/ml、(13.8 ±3.8)μmol/L、(46.59 ±1.74)pg/ml。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均 <0.01)。
2.2 蛋白质Z、同型半胱氨酸、B型脑钠肽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 蛋白质Z试剂条出现双红线为阳性,同型半胱氨酸>15 μmol/L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B型脑钠肽以对照组均值的95%可信区间确定为正常,高于其上限即为增高。B型脑钠肽的浓度上限为243.42 pg/ml。据此蛋白质Z、同型半胱氨酸和B型脑钠肽的敏感性分别为78.13%(25/32)、40.63%(13/32)和 28.13%(9/32);发病 6 h内三者特异性分别为92.1%、88.5%和82.7%。蛋白质Z的敏感性高于同型半胱氨酸和B型脑钠肽(P 均 <0.01)。
2.3 病灶大小与血浆蛋白质Z和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大、中、小梗死组蛋白质 Z水平分别为(1 895 ±310.75)、(1 327.21 ±233.81)、(962.01 ±194.36)pg/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7.53 ±2.01)、(15.23 ±4.95)、(35 ±6.15)分。小梗死组蛋白质Z高于中梗死组、中梗死组高于大梗死组(P均<0.05),神经功能缺损结果则相反(P均 <0.05)。
3 讨论
据报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超急性期(发病6 h内)脑血流被阻断后,脑组织内CO2及乳酸代谢产物急速蓄积,使局部脑组织酸中毒。在此期脑血流量明显降低,而O2代谢轻度障碍,从而启动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演变过程。如此期能及早通过溶栓疗法使血流再灌注,恢复血O2的供应,常可使上述病理生理变化恢复。在发病24 h以后才能在头部CT上发现明确的梗死病灶。MRI能够较早反映脑缺血变化,但是由于客观原因,绝大多数医院均不能完成急诊MRI检查。寻找新的早期生物学标志物成为研究热点。
研究证实,成人期发生的轻、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在亚急性期显著下降,说明脑钠肽可能参与了卒中急性期的病理生理过程。但是,以上两种敏感性较低,在发病6 h内作为早期标志物少见报道。
蛋白质Z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属于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蛋白质Z主要介导凝血酶与内皮细胞表面磷脂的结合,发挥抗凝活性,在血液凝固起始阶段的凝血—抗凝血平衡调节中起了关键作用,蛋白质Z功能异常或缺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血栓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蛋白质Z水平明显异常,提示两者关系密切,与Vasse等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组蛋白质Z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敏感性显著高于同型半胱氨酸和B型脑钠肽;对脑卒中组患者按病灶大小进行分组,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示梗死面积越大,评分越高,蛋白质Z水平越低。蛋白质Z诊断发病6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性优于同型半胱氨酸和B型脑钠肽,表明蛋白质Z可作为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检测指标之一。
[1]Michiels JJ.Low portein Z associated with venous thrombophilia and with ischemic stroke[J].Seminars in Vascular Medicine,2002,2(2):121-123.
[2]孔岳南,孙杨.脑梗塞患者蛋白质Z检测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10,50(4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