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开创畜牧兽医工作新局面
2011-04-13杨昌明
杨昌明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四川 成都 610041)
1 “十一五”畜牧经济发展回顾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决胜之年。面对繁重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省畜牧兽医系统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强力推进现代畜牧业试点提质扩面,全力打好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以良好的作风推动畜牧经济稳定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2010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1%、5%和4.2%,畜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1%,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增长4.4%。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上下一心,共克时艰,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干旱、洪涝、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等多重压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畜牧经济发展全局,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两个加快”,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以现代畜牧业试点提质扩面为抓手,统筹兼顾动物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草原生态安全,加快转变畜牧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预计2005年至2010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和畜牧业产值分别增长30.7%、37.6%、27.1%和35%,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增长25.9%,畜牧业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46%。总结“十一五”工作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1.1 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省畜牧兽医系统主动把灾区动物防疫应急工作纳入灾后卫生防疫保安全的大范畴,圆满实现“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灾区畜牧业在恢复重建中实现了跨越和提升,生产总量和发展质量均超过了灾前水平,为灾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1.2 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产业水平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全省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二是畜禽良种化率明显提高。三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猪独大”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非猪产值占畜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5%。四是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五是关联产业蓬勃发展。六是专业合作组织方兴未艾。畜牧业发展进入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新阶段。
1.3 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支撑体系健全完善 “十一五”期间,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达100亿元,比“十五”增长3.5倍,在现代畜牧业试点、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草原保护与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框架体系基本形成,支撑体系进一步健全。启动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全面加强,建立了稳定的基层防疫队伍,人员经费包括村级防疫员工作补助和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等纳入了财政预算,动物疫病防控实现了被动应急向主动防范转变、春秋季节性防控向全年四季常态防控转变。“十一五”期间,全省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启动了国家级兽药安全评价实验室建设。五年来,面对全国严峻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全省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畜牧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十一五”期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3项。市场流通体系进一步加强,建立了14个全国性畜产品定点交易市场,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生猪监测预警系统,与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发展生猪现货和远期交易,抗市场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1.4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发展机制日趋完善 “十一五”期间,在资阳、遂宁、眉山启动并开展现代畜牧业试点,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通过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推进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建成了12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全省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畜牧业发展,不断创新发展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适度规模养殖户”发展模式,探索总结出“六方合作+保险”、托养、寄养、订单养殖等产业发展新机制,将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无缝整合,构建了生产发展、多方共赢的产业化框架。“六方合作+保险”机制,被温家宝总理批示印发全国学习借鉴。创新风险防范机制,实施生猪、奶牛政策性保险,提高了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探索建立种畜禽、饲料、养殖、加工、储藏、营销等环节合理的市场风险分摊机制,提高了养殖环节的市场风险防范能力。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整合涉农资金,推进畜牧业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建设;注重通过财政贴息和搭建投融资平台提供贷款担保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现代畜牧业建设,放大财政资金的支持效应。
1.5 草原保护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积极推行草原承包经营、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等基本制度,深入推进退牧还草、鼠虫害防治、草原防火体系建设等重大工程,草原保护建设成效显著。全省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建成1个省级、1个州级草原防火指挥中心和1个省级、3个州级、4个县级防火物资储备库(站),提高了草原防火能力。启动牧区现代畜牧业试点,加快畜种和草种的“两个改良”步伐,推行牲畜舍饲、半舍饲与轮牧、休牧相结合的科学饲养方式,大力发展牧区特色畜牧产业,促进了农牧民增产增收。
“十一五”全省畜牧业发展的艰辛实践,给予我们很多重要启示,经验极其宝贵。
一是坚定不移地把优化品种、调整结构作为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省的主攻方向。适应市场对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必须把优化品种、调整结构作为推进现代畜牧业提质增效的重大战略举措,常抓不懈。要全面推进品种改良,加强动物、草种新品种选育推广及配套技术开发与运用,不断提高畜禽良种和优质牧草比重,形成特色品种优势。在继续实施新增优质生猪生产能力工程,加快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巩固和发展川猪产业优势的同时,发挥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的优势,调整畜禽养殖结构,选择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节粮型草食牲畜、特色小家畜禽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以草换肉”、“以秸秆换肉奶”工程,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养殖结构。
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行农户标准化养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我省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努力方向在于加大对传统畜牧业改造力度,全面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发展模式,把广大分散农户引入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坚持生态养殖与绿色种植相结合,以牧促农、以农养牧,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环境友好型农牧互动生产模式。
三是坚定不移地创新发展机制,走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基地发展规范有序、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路子。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四川地处西部内陆的区位劣势和畜产品特性,决定了对龙头企业的高度依赖。必须优化环境、强化服务,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兴办种畜禽场、精深加工、现代物流营销等农户办不了的现代企业,在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和扩散带动农户发展等方面继续给予大力扶持。必须发挥专业合作社组织、纽带、联结、载体功能,引导农户按照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联合起来,提高进入产业体系的组织化程度。必须着眼市场效益和加工需求,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组织农户为龙头企业建设优质稳定的原料基地。必须创新完善畜牧产业各环节不同利益主体的联结方式,建立“平等参与,合作互助,风险共担,多方共赢”的发展机制,实现家庭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结合、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市场结合、培育龙头企业与农户发展致富相结合。
四是坚定不移地把扶持畜牧业发展作为党委、政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把畜牧业现代化作为突破口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符合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符合我省农村实际,是完全正确的。在推进我省由传统畜牧业大省向现代畜牧经济强省跨越的关键时期,应该坚持把推动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作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着力重点,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现代畜牧业定位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大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 “十二五”畜牧经济发展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我省畜牧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零星分散饲养正在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方式转变,畜牧业进入了一个生产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新阶段。
综合分析“十二五”畜牧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十一五”相比,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更好、政策力度更大、支撑能力更强。大机遇,需要谋大发展。只要我们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十二五”畜牧业就大有作为。
“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张建宏 傅琴琴(12.104)
“十二五”时期畜牧经济工作的战略任务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率先建成西部现代畜牧经济强省,建成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初步建立长江、黄河上游草地生态屏障。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升,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3.5%;农民牧业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到2015年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2500元;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非猪畜禽比重达到50%左右;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草原增绿、牧民增收和牧业增效协调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在理念,成败在工作。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畜牧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优品种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把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作为着力重点,把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快推进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草原生态安全,推动畜牧大省向畜牧经济强省跨越。
3 2011年畜牧经济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畜牧经济工作,为今后五年的发展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今年畜牧经济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面完成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任务。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3.4%、5%和3.8%,畜牧业产值增长3.5%。畜牧业完成投资50亿元,新增出栏优质生猪200万头。畜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60元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3.1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继续实施新增优质生猪生产能力工程,加大外系三元杂交猪推广力度,新增出栏优质生猪200万头。用好畜牧业结构调整项目资金,争取启动南方草原保护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以草换肉奶”工程,大力发展林下养鸡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小家畜禽,提高非猪产业比重,提高养殖效益。二要优化品质结构。抓住国家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强动物、草种新品种选育推广及配套技术开发与运用,推进畜禽牧草种业发展。深入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构建主导产业畜禽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力争全省生猪外三元杂交面提高3~5个百分点,牛、羊、禽、兔良种面有明显提高。三要优化种养结构。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与草食牲畜发展规划布局相适应,配套发展青贮玉米、人工种草,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饲料玉米基地,增加省内饲料粮和优质牧草供应,降低畜禽养殖成本。
3.2 深入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工程 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工程,是“十二五”加快转变我省畜牧生产方式的重大举措,是解决诸多矛盾的关键所在。要在去年标准化生产推进年活动的基础上,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推进。结合农业部示范创建工作,今年全面启动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活动,除国家实施的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外,我省增加肉(獭)兔、牦牛等特色畜种。各地要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五化”要求,一是根据盆地、丘区和山区等不同地区特点,总结推广一批适应性更强、更切合实际的畜禽规模养殖技术标准和规范,今年我省要制订出台林下养鸡生产技术规程。二是认真总结现有标准化示范小区的经验,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组织养殖户现场学习培训,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弄得懂,不断复制推广,真正做到树立一个示范小区,带动一片养殖户,培训一批骨干,提升整体实力。三是各地要加强对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小区建设的监管与指导,依法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所有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尤其是部、省级示范小区都应达到无公害生产基地标准,并大力开展“三品一标”建设。省局将制定标准化示范小区建设管理办法,建立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通过实施标准化示范工程,力争今年创建100个国家和省级示范小区,主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
3.3 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实际带动 一要着力提升带动能力。集中培育和引进一批销售收入产业排位靠前、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的畜牧重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化带动能力。二要着力完善带动机制。要引导龙头企业进入畜牧产业化链条中农户家庭干不了的关键环节和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要特别注意从机制和政策设计上扶持龙头企业一头发展种禽畜场、精深加工、现代物流营销,一头参与基地建设,与养殖户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三要着力增强带动实效。要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发展模式,把畜牧产业发展的效果真正落实到农民增收上,确保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充分受益、持续受益、长期受益。今后评选龙头企业、安排项目资金都要把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一个基本条件。
3.4 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一要坚持畜牧业布局与种植业发展相结合。按照畜禽排泄量和外部消纳量相匹配的原则,科学规划种植业、养殖业布局和规模,实行区域内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等资源,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循环经济模式,尽可能通过农田渠系、滴灌管网把畜禽排泄物或沼液排到农田,构建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体系。二要坚持畜牧养殖与环保产业发展相促进。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变被动的粪污处理成本性投入为主动的生产性投入,积极发展有机肥加工等新兴产业,鼓励大型养殖小区利用沼气发电。三要坚持养殖小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配套。在新村建设中合理布局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将沼气池建设与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相配套,既解决清洁能源问题,又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美化净化农村环境。
3.5 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大力推进禁牧、休牧、轮牧,努力实现草畜平衡,切实转变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人草畜和谐发展。进一步抓好退牧还草工程建设,结合牧民定居行动、富民安康工程、阿坝州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加快草地改良和牲畜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牧区优势特色畜牧业,做到“牧民有住房、牲畜有棚圈、草地有围栏、冬春有贮草”,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加强草原防火、鼠虫害防治、抗灾保畜等草原防灾减灾工作,保护好草原生产能力。指导红原、炉霍牧区现代畜牧业试点,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3.6 完善推广产业发展新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完善推广“六方合作+保险”、“寄养”、“订单养殖”等产业发展机制,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集中建设标准化圈舍的养殖小区(园区)发展模式,引导分散农户转变发展方式,进入现代畜牧业。做到凡是形成一定规模主导产业的,都要有各种形式的龙头带动;凡是发展的主导产业,都有要农民为主体的专合组织;凡是统一规划的产业基地,都要探索“大园区、小业主”模式。推广产业发展新机制,关键在于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各地要把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着力重点,积极推动各种农民合作组织向法人社方向发展,推动农户由自然人向法人社成员转变。要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通过专业合作社把分散农户有效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联结机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话语权和博弈权,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3.7 切实加强产业风险防范能力建设 一是巩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免疫、监测、检疫、消毒、应急处置和引种管理等关键措施,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二是加强市、县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推进无公害畜产品和基地一体化认证,继续实施饲料、兽药“全覆盖”检测和“放心肉”工程,严格落实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四到位”,提高畜产品监测频次和密度,切实保障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源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是切实提高养殖农户的风险防范能力。大力推行生猪、奶牛政策性保险,争取扩大优势畜禽品种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农户应对自然风险的能力。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营销;建立风险调节金,依托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农户之间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建立以峰填谷的机制;引导养殖专业合社、营销大户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生猪远期交易,防范市场波动风险。
3.8 全面完成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地震灾区要严格按照灾后恢复建重建规划,以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种畜禽场、草地植被修复等尚未完工的恢复重建项目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全面完成灾后重建扫尾工作。加强工程竣工验收,维护好管理好运营好各类重建设施,切实发挥项目功效。全力推进灾区畜牧业发展振兴,按照《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立足特色资源优势,细化畜牧业发展振兴方案,依托恢复重建的畜牧产业基地(小区、园区),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规范化专业合作社,推进灾区现代畜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灾区农村经济的跨越发展。
3.9 狠抓系统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系统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推动现代畜牧经济科学发展的能力。一要加强统计监测和学习调研。统计监测是畜牧业重要的基础工作,是畜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关键切入点,也是实现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数字不明、情况不清,行业管理无从谈起,更说不上科学发展。从今年起,农村经济发展各项指标是由国家统计局驻川调查总队负责,为客观真实反映畜牧业发展水平,各地要注意与调查队和统计部门沟通,准确掌握当地计账户分布情况,从项目安排上关心支持他们发展畜牧产业。同时,要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抓手,加强政策理论学习,着力研究事关现代畜牧业发展全局性重大问题和畜牧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要加强执法能力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畜牧业“四法三条例”学习,规范部门执法行为,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畜牧兽医部门的职责。要把关注民生、解除民困、帮助民富作为首要职责和最大的政治任务,继续发扬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做到重实际、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营造“提升能力、真情为民、崇尚实干、坚守清廉”的行业新风。三要加强协作。系统内部要讲团结、讲大局,加强上下联动,发挥整体作战能力;对外要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形成推进现代畜牧经济强省的工作合力。
今年春防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全省畜牧系统一定要做好防大疫、打硬仗的准备,要按照春防工作会议部署,强化免疫、监测、检疫、消毒、应急处置等关键措施,集中免疫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确保免疫密度100%,有效抗体合格率高于农业部规定标准,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春防结束后,省局将继续采取市(州)集中交叉抽样、省上统一检测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的方式,强化免疫效果评价和目标考核。
要吸取去年“12.5”道孚山地灌丛草地火灾教训,举一反三,严格落实草原防火责任制,加强草原火灾隐患排查和宣传教育工作,下大力气抓好野外火源管理,强化防火物资储备和应急培训演练,确保火情处置有力、有序、安全、科学,坚决防止重特大草原火灾的发生。同时,去冬今春气温偏低,对可能出现的低温雨雪灾害天气,牧区畜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人力、资金、救灾物资等各项准备;要动员农牧民开展人工种草和冬春牧草贮备,提高自身抗御雪灾能力;牧区要制定鼓励出栏出售牲畜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牧民加快牲畜出栏,减轻草场压力,尽可能避免牲畜因灾死亡。